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质性研究论文_甄艳桃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质性研究论文_甄艳桃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内分泌科 510006

【摘要】目的:从患者角度分析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因素,为设立临床客观的、切合实际的和可操作性的胰岛素执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1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被动接受胰岛素注射,采用胰岛素的患者存在三大情绪反应。结论 医务人员应从患者角度分析,充分认识阻碍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用胰岛素的因素,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合作、提高执行方案合理性、加强随访,积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等措施,提高患者的用药顺应性,改善疾病预后。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587.1;R73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85-02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3.7亿,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5亿糖尿病患者。2011年全球共有460万人死于糖尿病,当年糖尿病的全球医疗花费达4 650亿美元。其中糖尿病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的快速增长,已给这些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负[1]。根据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组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复杂的发病过程使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对于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最终可能均需要胰岛素治疗以达到目标血糖水平[2]。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至关重要的手段,需要患者长期坚持,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取决于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顺应性。有研究[3]表明,患者认为坚持遵医用药的困难远比治疗本身更为棘手,58%糖尿病患者存在不遵医嘱的行为[4]。本研究从患者角度出发,探讨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真实感受,以期为提高患者的使用胰岛素顺应性、改善疾病预后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6年3~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本院内分泌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按1999 年国际上通用 WHO 的诊断标准确诊为2 型糖尿病的患者,且确诊时间≥6 个月,使用胰岛素治疗;②年龄 20 ~ 65 岁患者,无严重并发症;③意识清醒,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自愿参加研究。当访谈进行到 12例时,资料呈现饱和状态。

1.2方法

1.2.1访 谈 提 纲 ①你之前有积极了解过胰岛素治疗吗?②您是怎样看待胰岛素治疗的?③你觉得医护人员对您进行的胰岛素宣教能满足你的需求吗?

1.2.2资料 收集 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个案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访谈者在遵循质性研究的伦理原则要求下,研究前详细向患者说明研究宗旨、步骤、内涵和保密原则,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边录音边留意患者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变化,并及时将研究对象表达的内心体验用文字记录下来,方便研究者洞悉患者内心想法。每例个案访谈 20 ~ 30min,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延长访谈的时间。访谈结束后及时将录音资料转化为文字。在不同时间段再次进行采访、核实。

1.2.3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扎根学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处理与分析。在资料收集和逐字抄录后,研究者反复听录音带,以确认其准确性。研究人员聆听访谈录音的同时阅读访问记录,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从中归纳出主要观点,最后验证和确定意义。

2 结果

2.1被动接受注射胰岛素

从患者使用胰岛素接受程度与了解程度发现胰岛素治疗方案是被动接受的,“被动”是指受他人的影响或牵制而发生行动。(1)参与治疗方案方面:通过访谈,多数患者持有“医生决定的”态度参与自我的治疗当中。“住院当然要听医生意见,医生说血糖控制不好要用胰岛素,那就用呗”;“我什么都不懂,医生说怎样就怎样”;“我也不知道啊,人家说好就同意用”。(2)获取相关胰岛素知识方面:“平时没去了解过胰岛素治疗”;“偶尔看电视,看到有些节目谈过”;“有时候遇到一些糖尿病邻居听他们叨两句”;“有时看看书,不过都是关于糖尿病饮食方面的”,“不知道胰岛素有什么不良反应”(3)胰岛素注射执行方面:“看到针头就害怕,不敢自己注射”;“看着护士操作是很简单的,自己操作就下不了手”;“平时血糖不高时就不注射胰岛素”。

2.2三大情绪反应

2.2.1内疚情绪:访谈过程中多数患者因自己的疾病造成家庭的负担过重产生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胰岛素要终生使用,一支胰岛素要2百多便宜的也要70多,家里哪有这么多钱”,“我眼睛现在已经看不到了,要靠老伴帮我注射,可是他也浑身病痛还得要照顾我”,“儿女要上班,还要想办法帮我注射胰岛素。”“天天要家人帮忙注射胰岛素,还不如我自己打多点胰岛素死了算,这样就一了百了”。

2.2.2焦虑情绪:访谈过程中部分患者对谈及胰岛素注射常表现出担忧、紧张、不安、不愉快等情绪。“我不会注射胰岛素啊,万一打到血管里头怎么办”,“听说注射胰岛素变胖,我们糖尿病患者要控制体重,应用胰岛素会不会适得其反”,“有时候使用胰岛素时常想是不多了胰岛素,你知道胰岛素打多了会死人的”

2.2.3恐惧情绪:访谈过程中发现患者会出现无所适从反应。“这个针头这么尖锐,怎么敢自己扎到自己的肉里,看着它心里就发毛”,“我一旦注射胰岛素就要一直使用,就像会那些吸毒者离不开毒品一样再也离不开胰岛素了”,“有时候在外面吃饭,我都不敢在别人面前注射,很害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

3讨论

3.1情感与行动的关系

思维与情感是一同开展的,但人们常常习惯将二者分而论之,通常只重视思维而忽略情感。实际上人的心理与行为,多数被情感所左右。在心理诊疗的角度谈论,我们要注重情感的表现,且不要能只因表面现象或思维所左右了。多种多样心理问题都会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增加情绪负担。人们为了应对日常生活所遭遇的阻碍或痛苦,常采取各种各样的适应方法。有时运用具体行动,直接解决困难;有时悲观地回避或不予理睬,有时在潜意识里采用心理抵抗方法来保护自己,以免得太过难受或不高兴。

3.2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良情绪反应与患者被动参与到胰岛素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反应而导致患者被动参与到胰岛素治疗中,因缺乏主动性,常会出现患者不遵医嘱,擅作主张停用或增减胰岛素的现象。以下是本文根据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3.2.1医院与社区政府卫生部门等多部门共同合作加强糖尿病胰岛素学识的宣教。

医院与社区政府卫生部门等多部门共同合作加强糖尿病胰岛素学识的宣教。主要应包括胰岛素的降血糖原理,胰岛素的重要性,胰岛素的注射技巧。访谈中得知患者主要的认知。来源仅限于书籍的自学及医护人员的宣教。个人的知识水平会影响对知识的吸收,书籍的自学效果不一,甚至会导导致患者错误的理解胰岛素治疗,而医护人员的宣教很难面面俱到,通常着重于胰岛素的注射方法的宣教从而忽略其他的一些宣教。另外医院与社区政府卫生部门共同合作加强糖尿病胰岛素知识的传播,可凝造一个和谐的诊治环境,使得人人都了解胰岛素,消除对胰岛素的误解。

3.2.2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诊治方案。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多数病人因自己的疾病造成家庭的负担过重产生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医护人员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切合实际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同时应向患者进行宣教,让患者长期的角度出发认识早期采用胰岛素可使血糖更稳定接近正常水平,减少及减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病情的发展,同时也控制后期的医疗花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3..2.3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

本文结果显示患者是被动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很可能不能坚持胰岛素治疗,只有激发患者的主动性,改变患者的行为方式,使其积极参与治疗才能坚持胰岛素的执行方案。如何发挥患者的积极性,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认真聆听患者的诉说,给予正确有还个性的指导。2、定期组织糖尿病人交流会,促使糖尿病人相互鼓励,结识志同道合的糖友。3、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让家属认识到不仅要给予患者经济支持,还应在情感上给予关心。4、定期开展胰岛素教育课程专场讲课,给予相关专业护理知识,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

结论:

心理决定行为,行为是心理的体现。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阻碍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用胰岛素的因素,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协作、改善治疗方案合理性、加强随访,凝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等措施充分调动患者的合作性,只有患者主动参与到诊疗中去,才能达到好的诊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

[3]BiaoX,PanCY,JiLN,etal.中国大城市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成本研究(CODIC2),2007.

[4]杨国柱,倪介平.糖尿病患者治疗顺应性158例分析[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2,10(4):26

论文作者:甄艳桃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9

标签:;  ;  ;  ;  ;  ;  ;  ;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质性研究论文_甄艳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