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识别与护理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性论文_熊玮

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识别与护理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性论文_熊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生命支持,心电监护仪观察动态心电变化,心电图识别基本知识,监测各种基本项目,心理护理和药物护理,在抢救期间给予电击除颤或胸外按压、药物处理。结果:本组患者20例在24h获得控制,其余全部在72h得到控制。其中21例患者经过电除颤及运用心律失常药后复苏成功。结论:护理人员必须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有紧急的判断能力,熟悉心电图特点,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抢救程序,以提高疗效。

【关键词】恶性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203-02

恶性心律失常是指有血流动力学后果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具有起病急、病情重且急剧变化的特点,是猝死常见的愿意之一。临床护理中应重视各种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先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1]。本文总结我院心内科监护室的2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发作先兆的识别及急救护理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监护室就诊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35~85岁。所有患者在入院时或入院后至少发生一次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1.2 发作征兆的早期识别

1.2.1严密床边心电监护:在恶性心律失常发作前心电监护表现有5例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三个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没有p波,P-R间期不能测量。QRS波群宽大畸形,形态异常,时限增宽,超过0.12s;ST-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节律规则,频率100~250次/分。9例心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以“f”波,“f”波在VⅠ和VⅡ导联较易识别,“f”波频率在350~650bpm,RR绝对不等。3例窦性心动过缓:缓慢,出现的P波,频率在60次/分以下,QRS波紧跟P波之后,形态正常。P-R间段:0.12~0.20。3例房室传导阻滞(AVR):其中一例为二度Ⅰ型AVB(文氏现象)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心房节律规整;心室节律不规整;第二例为二度Ⅱ型AVB: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间歇期的QRS波群脱落,节律规整。心房与心室率不一样,一般心室率较慢。第三例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P间期相等,R-R间期相等,P波与QRS波群无关。

1.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临床表现,并有详细记录,重视患者主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患者原有症状发生改变或有新症状出现时,应提高警惕。病人在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时多有疲乏、胸闷、眩晕、气促等症状,严重患者出现休克、呼吸困难、晕厥,甚至发生室扑、室颤而猝死。因此,一旦病人出现上诉症状,应立即通过心电监护观察加以证实,并积极做好预防措施,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1.3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

心电监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较高的心电专业知识,能准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对心律失常的高发时间、特点进行预见性护理,减少或避免猝死的发生。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心律失常进行24h连续心电监护,观察并记录心律、心率的变化。在监护过程中要重视恶性心律失常的预警信号。当发生多元性室性早搏、频发成对室性早搏,Q-T间期较长、阵发室速、扭转型室速、低血钾、高度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应引起高度重视[2]。

电复律和电除颤:对房颤、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单形、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若药物疗效不佳,应积极考虑施行同步电复律。如心室扑动、心室颤动一旦出现,心脏立即丧失排血功能,循环处于停顿状态。因此立即施行非同步电除颤。在电除颤的同时,要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以提高除颤的成功率。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正确按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用药过程中,注意心律、心率变化及药物疗效、副作用及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等。如:可达龙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脉循环及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对于室性或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疗效。静脉注射可导致血压下降、血源性休克及心功能不全、静脉炎等。因此使用时要注意控制药物浓度及速度,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者主诉。

心里护理:当发生恶心心律失常时,病人一般多有焦虑、恐惧心理,应及时与病人沟通,进行心理疏导,让其适时地释放心理压力,并提供家庭及社会支持,使病人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树立战神疾病的信心。

2.结果

本组患者15例在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后24h获得较好的控制,其余全部在72h得到控制,其中12例患者及时使用电除颤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好转。

3.讨论

恶性心律失常多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人在室颤4~6min则会出现不可逆性脑损伤,随后几分钟后就会出现生物学死亡,因此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必须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控制[3]。通常是立即使用电除颤进行心肺复苏,必须争分夺秒。护理人员要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有紧急的判断能力,熟悉心电图特点,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抢救程序,能够做到时刻监测,做好记录,发现危急情况及时上报和处理。

【参考文献】

[1]梁远琼,赵传珍.心电监护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先兆识别及早期处理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09,8(3);7-9.

[2]姚艳梅,李兰芳.高素质护理人员在恶性心律失常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123-124.

[3]多兰风,吴春丽,李玉敏.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与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8,32(7);542-543.

论文作者:熊玮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识别与护理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性论文_熊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