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制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安春

浅析法制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安春

安春(四川省广元市宝轮镇宝轮中学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国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时代的要求,学生应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186-01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时代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在各科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发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法制教育,是实现外语教育的转轨,更好的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教育功能的主渠道。在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法制教育,促进中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政治观念的完善、道德意识的觉醒及行为规范的养成。

一、法制教育对中学生的作用及意义

1、法制教育有助于培育中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通过法律常识的传授和教育,将法律中蕴涵的是非标准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中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推动现代文明风尚的形成,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可以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

通过法制教育,将法律条款背后所蕴涵的美德精神昭示给中学生,陶冶他们的情操,对培育民族精神,弘扬正气,推动社会的文明进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实现道德的知行统一仅有道德认知,没有道德实践,如同纸上谈兵。

通过法制教育,在强化中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同时,可以引导和督促中学生自觉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推动中学生实现道德的知行统一,从而推动优良社会风尚的不断形成。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中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为研究内容。

2、自然渗透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凡是教学中涉及到法制内容的地方,教师要自然地讲解出来,让学生感到合情合理,贴近生活。

3、选择性原则。

知识教学有系统性,由浅入深,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接受程度为标准,而法律知识的渗透也要依据这个观点,循序渐进,并且在知识的深度上慢慢递进成螺旋式上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学生可接受程度,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来选择渗透的内容和程度。在教材体系中,有的内容多次出现在各个不同年级中,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该年级、该班级学生特点的渗透难度和深度。

4、情感性原则。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以真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

三、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内容。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同样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依据英语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与此同时,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教育性,是实现外语教育的转轨,更好的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教育功能的主渠道,也为实现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平台。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阐述,都在于强化青少年遵循学校及社会规则的意识。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启发学生对于法制法规的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受到熏陶和影响。

2、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抓住时机进行法制教育。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法制内容渗透时,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身边的事实,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出发,结合教材中出现的和法制相关的内容,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3、在情境中渗透。

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4 、在案例中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

5、在课堂小结中渗透。

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总之,在英语课堂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应该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应试技巧,而且还要让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懂得怎样自觉地遵守社会法则,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意识,成为合格的新型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尽管我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起步比较晚,教学过程中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但是,法制教育是一项长远而重要的工程,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研究,努力提高,继续将法制渗透自然地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我们将继续实践和探索,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进行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法制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最基本的法律意识,为培养他们未来的法律素质打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Z]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2]刘晓明.学生问题行为:心理,道德,法制综合教育策略 [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1.

[3]金正秀.教育论文集 [M] ;新疆大学出版社;1997.

论文作者:安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浅析法制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安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