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国际战略_和平与发展论文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国际战略_和平与发展论文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国际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发展道路论文,和平论文,战略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801(2006)04-0104-06

走和平发展的新道路,是中国在21世纪初期提出的本国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是中国人民和中国领导人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随着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1978—200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以上,GDP由1473亿美元增加到22600亿美元,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6亿美元增加到16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由1亿多美元增加到8000多亿美元。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4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3位。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在2000年为0.726,是1980年(0.475)的1.53倍,表明中国是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发展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正面的和积极的观点有“中国贡献论”、“中国机遇论”、“中国救世主论”,等等。世界银行于1997年9月发表的报告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1978年以来人均收入增长了四倍。中国在20年内取得了其他国家一个世纪才取得的成就。对于一个其人口超过撒哈拉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总和的国家来说,中国的发展是当今时代最引人注目的成就。”[1] 反面的和消极的观点有“中国威胁论”、“中国输出通缩通胀论”、“中国统计水分论”、“中国崩溃论”,等等。其中,“中国威胁论”的危害最大。

如何应对国际社会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事实面前引起的不安,如何根据国内国际的形势变化,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国际战略,2003年1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就中国的和平崛起道路问题开展研究”。同年11月,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作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于是,“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的概念,开始公之于世[2]。12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访问美国的讲演中提出:“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自己。”[3] 这是中国领导人面向国际社会第一次公开阐述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12月26日,胡锦涛主席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阐述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明确表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4]。翌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全面地阐述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第一,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5]

此后,经过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2004年8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进一步明确表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6]。2005年11月9日,胡锦涛主席在访问英国的时候,系统地阐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和意义。他说:“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有着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有着中国发展的历史根源。”这“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7] 同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从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方面论述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走和平发展新道路,是总结世界发展和中国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代新特征、世界新局势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相结合的正确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实行的路线方针政策。它以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促进了中国国际战略的新发展。

(一)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国情、中华文明与时代潮流的统一

鸦片战争之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资本主义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还没有彻底改变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社会主义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中华民族历来讲信修睦、崇尚和平,中华文化历来强调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国人民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600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曾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他们没有去征服邻国、掠夺财富,而是去结交友邦、宣示和平。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从来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7]

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只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就能够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地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且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8]。

(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统一

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主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抓住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当今世界总体和平、稳定的大好局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坚持以和平的方式发展,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讲坛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次公开声明:我们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中国信守国际义务和承诺,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和国际事务,努力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国平等相待,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市场。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与邻国、中国与世界的友好合作和互利共赢。

(三)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统一

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个方面密切联系、有机统一,在整体上有利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8]。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主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坚持和平发展,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坚持和平发展,就是坚持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依靠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依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的思想创新、深化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带来的科技创新,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以实现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主张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并不排斥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我们充分利用新科技革命成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积极参加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自身发展目标。这就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人类文明成果,共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和问题,尊重和照顾他国利益,努力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具有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势必摒弃大国崛起的旧道路。所谓“崛起”,是指某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结果,能够对地区力量格局或世界力量格局、国际秩序和国际机制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在人类阶级社会中,特别是近代国际体系形成以来,大国崛起都是通过武力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改变原先的政治格局和国际秩序,建立新的霸权地位和国际秩序。如16世纪和17世纪英国与西班牙、荷兰争夺海洋霸权的战争,18世纪和19世纪英、法、俄等欧洲大国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的战争,20世纪初德国崛起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之后德、日崛起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争霸导致半个世纪的冷战等。大国崛起的旧道路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以负责任的世界大国的姿态,坚决摒弃通过侵略、扩张和战争手段实现自身崛起的旧道路,不以武力挑战现存的霸权国家和国际秩序,而是以和平手段谋求自身发展,借此开辟大国崛起的全新道路。

第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增添重要的积极因素。上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出现过德、日的经济复兴和亚洲“四小龙”等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其世界历史意义都难以同中国的和平崛起相比肩。因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使1/5的世界人口、1/4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和近3/5的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口从中直接受益。这些受益人口相当于2.52倍的所有上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口和1.33倍的所有高收入国家的人口。

第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创造良好的商机和巨大的市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有利于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存在着很强的对外贸易互补性。中国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盟的产品,有70%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从美国、欧盟和日本进口的产品,有80%以上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在满足进口国市场需求的同时,减少了进口国的支出和通货膨胀压力,增进了各国消费者的福利。如过去的10年,中国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不断扩大,给中外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利益。2004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3大进口国,欧盟、美国、日本已经成为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和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中国巨大的市场为国际资本提供了投资机会,使各国投资者能够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利益。从1990—2004年,外来投资者从中国汇出利润达2506亿美元。而中国对外投资不断扩大,也为东道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到2004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448亿美元,遍及14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达334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总需求将比2000年翻两番。世界各国与中国互利合作,从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机遇。这将积极拉动世界经济的增长[8]。

第四,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大意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二战结束后迅速崛起。它大搞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造成本国经济的畸形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空前挫折。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建设本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必将深刻地影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存在着机遇和可能,也存在着困难、风险和挑战。

(一)中国的和平发展面临机遇

第一,中国的综合国力具备和平发展的基础。大国崛起的历史证明,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是引起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变化、进而导致国家存亡兴衰的重要因素。从1978—200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以上,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增加到现在的7%左右。我国成功地完成了由贫困到温饱、又到小康的两个历史性跨越,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如果在2020年实现了第三步战略目标,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将增加到15%左右。届时,中国和平发展的物质基础就会更加雄厚。

第二,中国的基本国情具有和平发展的优势。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雄厚,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市场尚未完全开发,人才的素质较高而且使用成本较低。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国度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动员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带来政局稳定,民族团结。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制度支持。社会主义中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先进的思想意识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增强了13亿人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支持。由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国际关系保证和外交实践支持。

第三,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和平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9·11事件”后,国际关系中出现新矛盾、新问题。但是,从总体上看,国际局势的基本走向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进入21世纪,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新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因此获得了回旋余地和战略空间。经济全球化的拓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突出标志。它加深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和相互依存,加快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以及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它们与中国独有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相结合,使中国发挥后发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拥有了现实可能。总之,国际形势的特点,国际格局的变化,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中国的和平发展面对挑战

第一,中国发展任重道远。2005年,中国GDP总量虽然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GDP却在世界排位的100名之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认为,按照中美两国目前的发展速度计算,到21世纪末,中国的人均收入仍然赶不上美国[9],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实际上,我国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的扩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很不协调;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失衡,带来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资源相对不足,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突出矛盾。中国的水资源、耕地、石油、天然气、铜、铝等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40%、8.3%、4.1%、25.5%、9.7%。我国正处在资源消耗程度较高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受到资源供给的严重制约。

第二,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中国成功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标志着我国争取实现完全统一的斗争,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台湾问题尚未解决。2000年,以“台独”为党纲的民进党上台。2004年,陈水扁采取不正当手段连任,“台独”势力进一步发展。它们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和“92共识”,积极推行“公投修宪”、“法理台独”,并且加紧与美国的军事合作,试图“以武拒统”。岛内政局混乱,台海局势不稳,和平统一祖国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第三,来自国际安全的威胁。当今世界并不平静,局部地区的动荡、冲突直至战争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惟一超级大国奉行单边霸权主义,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始终把我国当作其军事安全战略的一个突出目标。它们加强在亚太地区和我国周边地区的军事部署,通过施加军事压力,阻碍中国完成统一大业。中国周边地区也出现军备竞赛和发展核武的新迹象。尤其是欲重新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的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加紧实力扩军,在对待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问题、钓鱼岛和东海等我国领土领海问题上采取错误态度,恶化中日关系,影响中国周边地区及亚洲地区的稳定。

第四,来自世界经济的风险。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握有主导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难以真正得到保障。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活动的深入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加大反倾销制裁的力度,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近年来,中国进口能源、资源遇到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的双重压力。目前,中国正处在加入WTO的后过渡期,在金融、保险、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履行市场开放的承诺和义务方面也面临压力。

第五,来自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挑战。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尽管中国在对外事务上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但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和斗争依然是长期的、复杂的。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在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它们利用文化产业优势,向中国渗透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腐朽意识形态,挑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0] 这一重要判断表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机遇与挑战并存。总的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才能趋利避害,化风险为机遇,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在21世纪初期确立的新的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出发,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以此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我们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根据国际局势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数次重大调整我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进入新世纪以来,基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国内发展的需要,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又一次出现重大调整。

作为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和平发展道路因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判断、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本国利益出发处理国家间的关系,奉行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不争霸、有所作为等一系列重要方针。

作为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和平发展道路显现出许多新思维:中国的自我认识由“百年屈辱受害者”转向正在崛起的大国,在国际关系中更加自信;中国外交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主动介入国际事务和国际秩序;中国外交将新安全观付诸实践,构建周边区域安全合作制度框架,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亚洲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继续开展双边外交,同时加强多边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和平发展道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借鉴西方国家国际战略理论的合理成分,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起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理论。

作为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和平发展道路明确了中国国家利益的内涵和优先顺序,并且是由中国的国情和实力所规定的。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国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我国各族人民在现阶段的根本利益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国内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的国际战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发展这个主题,不断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地把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国际秩序、国际机制的建设和完善,积极开展包括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政党外交和民间外交在内的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我国能源和重要原材料进口的多元化。同时,还要坚持倡导世界的多样性,借鉴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坚持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相结合,维护我国周边地区的稳定,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始终把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放在首位,提高全体人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确保祖国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从长远来讲,中国的和平发展意味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公元前2世纪左右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经济文化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只是从近代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急剧下降,以至沦为资本主义列强奴役掠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的历史征程。始自1978年底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中华民族复兴的速度大大加快。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经过长期奋斗,将实现和平的、开放的、合作的、和谐的发展,与各国人民携手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标签:;  ;  ;  ;  ;  ;  ;  ;  ;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国际战略_和平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