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尝试_地理论文

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尝试_地理论文

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生论文,实践能力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笔者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空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对学生进行动手制作、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喜欢动手是学生的天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积极性,不仅能做到寓教于乐,还能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综合的能力。

案例1 学完“认识地球”及“海陆分布”这两节,笔者发动学生亲手做“小小地球仪”:用小木板做底座,把乒乓球当作地球,铁丝穿过球心和两极点当作地轴,以66.5°的倾角安装在底座上,并标出经纬线、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及七大洲、四大洋的大致位置,这样,学生动手的同时空间概念得以加强。

案例2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气候的影响因素”这一节是难点,特别是“太阳高度与气温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利用一个模拟实验来化解难点:让学生准备2个同样大小的平底小盒子,2支温度计、干沙土。在每个盒子中放入等量的沙土,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每个盒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埋进沙土中约0.6cm),把盒子放在阳光下用木板支撑,使盒底分别被阳光直射和斜射,15分钟后,比较2支温度计的温度高低,同学们很快就理解了太阳高度与气温的关系了。

二、对学生进行观察观测能力的培养

抽象的地理概念犹如一座“空中楼阁”,学生不可能掌握它们的真正含义,而实地观测观察是让学生形成概念的最好方法。如气象要素(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的观测,地震测报,环境监测,天体的观察(北极星、月相),地形、植被、水文的野外考察等,这些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再现,又是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

案例1 在初中阶段要掌握两大基本气象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测定:

测气温:学生分组观测,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约1.5米阴凉处来测(各组自己安排地点),通常一天要进行3~4次(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的测定(夜晚观测时可以请家长参与),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由此可以统计出月均温、年均温。

测降水量:以小组为单位,自制雨量器,用一个废旧塑料瓶,从中部剪下,上部倒置做成漏斗,在下瓶身处贴上刻度,将雨量器安置在相对开阔、较少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准确记录降雨开始和结束时间,算出日平均降水量。

让学生充当小小气象员,把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降水量记录下来,并与当日莆田电视台天气预报作对比。虽然记录的数据不够准确,但学生掌握了方法原理,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考察能力的培养

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乡土地理调查(当地流动人口状况调查,本地区自然资源的调查等),各种参观活动(参观地震台、气象台、自然博物馆等)、各种咨询活动及旅游考察来完成。

案例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房热及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许多田地被楼房、工厂代替,耕地迅速减少,外地打工人员中的“超生游击队”现象非常普遍,抓住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现象,组织学生分组对家乡进行人口、土地资源的调查(利用周末回家)。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深刻理解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在讨论采取措施时,同学们各抒己见,责任感和紧迫感油然而生,在实践活动中他们受到人口、资源观教育、国情国策教育。

案例2 我组织学生对被誉为我市“母亲河”的木兰溪进行实地考察,也拜访了莆田市水环境监测中的工作人员,对木兰溪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从10个监测断面来进行水质量评价,得出木兰溪水污染有明显的时空性和区域性特征),对其污染原因进行分析(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及居民环保意识差等原因),并提出治理的对策(应尽量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并保证在指定的地点排放污水,在生活中提倡节约用水,少用或不用含磷的洗涤剂,在工业生产中,应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变废为宝。另外,同学们还建议环保部门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使市民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加强植树造林,保护河流两岸生态环境等措施)。

同学们把此次亲身体验撰写成小论文,参加市首届中学生地理小论文比赛获一等奖。通过活动学生尊重环境、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意识得到加强,自觉从行动上保护环境。

标签:;  ;  ;  

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尝试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