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路解析论文_于天祥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路解析论文_于天祥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河北黄骅 0611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当今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已经实现了初步运用,作为计算机技术、云技术的衍生品,其可以模仿人类的神经网络实现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优势,进而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思路;优势

引言

在电气行业发展当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也愈加广泛。自动化技术具备操作性强、精度高、效率高等优势,但是依然存在着些许问题,特别是电气设备自动化运行中的瞬变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电气系统的运行安全。这就需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电气自动化系统控制,采用模糊逻辑运算手段对各项信息进行处理,并实现智能化控制。

1、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优势

人工智能技术采用了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借助与技术、计算机处理功能,将系统智能化控制应用到实践生产当中。其主要的应用优势为:

1.1降低人力投入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电气自动化系统当中,可以模仿人脑进行电气系统操控,从而降低人力投入。相比自动化技术来说,自动化技术更多是按照编程内容进行工作,也就是机械性控制或生产运动,而人工智能除了可以替代传统劳动形式,还可以模仿人脑思维,控制系统运行错误几率。电气系统内部结构十分复杂,需要应用大量人力操控,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只需要投入1-2个管理人员即可完成整个电气系统操作。

1.2降低控制失误率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电气系统展开智能化操作,针对电气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并结合大数据信息进行信息匹配以及云计算实现智能化操作。而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中,由于电气系统中投入人力较多所以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并且在实际工作当中存在着些许失误率。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智能系统终端完成操控,减少了系统操作失误率。

1.3提高系统运行质量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操控系统更加规范。在实际操作当中,电气设备会结合程序标准运作,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通过统一的运行标准,对保障电气系统运行规范性提供了巨大保障。与此同时,采用智能化技术可以结合语言、时间进行设计,通过网络模糊模型,在指定时间、指定场合做出相应动作,这样即可及时处理电气系统运行中的意外事故,保障电气系统的运行安全。

2、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路

2.1智能故障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中融合了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在电气系统运行中可以判定电气设备的具体运行状态。同时还能够对电气设备故障类型进行模糊分析,结合大数据信息进行配比,智能化提出故障诊断方案,并且可以提出多种方法。特别是对于运行数据敏感的电气设备,如发电器、变压器等,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效能。在电气系统当中,由于系统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导致故障因素非常多,并且部分电气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非常高。如果电气设备出现了故障问题,则系统当中的探测设备就会第一时间定位故障点,并分析故障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是软件故障,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进行处理,如果是硬件故障系统会直接向管理人员推送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电气系统当中的变压器故障,由于是一种硬件故障问题,智能系统会自动向显示终端发送变压器故障警报,并显示具体的故障类型。工作人员在看到故障信息之后,结合智能终端提出的故障信息进行修理,可以大大提高检修效率,通常在30分钟之内即可解决问题。如果采用人工诊断法,需要逐一排查故障并展开试验,故障检修时间大大增加。可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提高电气系统检修效率,避免造成严重的资源损失。

2.2综合化控制模式

在电气系统当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特别是对于电气系统运行中可能存在着瞬变性问题,可以很好的判定电流、电压瞬变是否是故障问题。在电气系统智能化设计当中,工作人员可以采用专家决策系统,并对专家知识内容进行经验总结和分类,不断完善控制终端软件编程,结合大数据信息实现智能化终端的自主学习,提高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运行效能。在电气系统当中,自动化系统中要应用多个机柜,可以采用功率方向型保护方法,也就是采用数据集中选线保护法。在传统自动化系统中,如果某个领域出现了故障,会显示某区域、某设备损坏,需要进行故障排查,而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保护装置的智能化操作,如过载、漏电、短路、断路等都可以第一时间实现智能化保护。配合上感应器,在智能化终端设置监控模块,可以全天监控电气设备的运行数据,从而实现动态化管理模式。

2.3智能化操作

智能控制平台集成度更高,所以在应用当中可以避免电气系统接线过于复杂,降低电气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隐患。通过融入人工智能技术,除了可以实现动态化电气系统管理之外,还能够实现智能化操作、远程指令功能,也就是除了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化操作外,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控制终端对电气系统展开远程操作和控制,这样即可保障电气系统接线更加灵活、操作更加便捷。

虽然应用智能化操作平台表面与自动化控制模式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是一旦遇到了系统不稳定、软件故障等情况,就会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例如电气系统中某个电气设备故障,智能化系统会直接切断该设备,并自动切换到备用设备,在显示终端会呈现此操作流程。同时,智能终端操作可以检测电气设备的干扰性,为电气设备调整奠定基础,提高系统自身的抗干扰性能。二次设备采用了数字化控制手段,实现了集成化、动态化管理模式,为了保证信息传递质量和效率,线路都采用光纤电缆,这样在数据传输中几乎不会产生信号衰减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电气系统的动态管理模式,确保电气系统软件、硬件运行安全。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在我国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发挥了无限潜力,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王大明.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思路解析[J]. 科学家,2017,5(2):58-59.

[2]张京一.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思路分析[J]. 科技风,2015(17):128-129.

[3]王吉长.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路探索[J]. 科学技术创新,2017(7):333-334.

作者简介:

于天祥(1997-)男,河北省承德市人,民族:汉。职称:学生,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论文作者:于天祥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  ;  ;  ;  ;  ;  ;  ;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路解析论文_于天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