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建筑的低碳与节能论文_熊权

实现建筑的低碳与节能论文_熊权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0

摘要:本文就低碳建筑探索几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存在的不足、政府应做的工作、开发相关建筑技术、重视建筑节能,以及说明上海世博会的“低碳”理念、国外先进的设计经验等,旨在强调推广低碳建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低碳建筑;建筑技术;节能;世博会;成功经验

1低碳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低碳绿色建筑的概念有不同表述,但其基本内涵是表示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即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条件和技术手段创造良好、健康居住环境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1]。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 低碳绿色建筑体现在室内布局设计方面应十分合理,充分利用阳光和自然通风,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和亲近自然、和谐、舒适的良好生活感受。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对低碳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

2推广低碳建筑

研究表明,全球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造成了70%的温室效应,从建材生产到建筑施工,再到建筑的使用,整个过程都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据统计,中国每建成1平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的碳。另外,建筑中采暖、空调、通风和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在引领世界新潮流的低碳世博映照下的中国城市节能,却是一块大空缺。目前,在中国城乡430多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达到节能标准的仅占5%左右,而新建筑有90%以上属于高能耗。许多强制性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虽然制定出来,但是这些标准的执行率还比较低。不少地方追求奢华成风,大量使用远距离的高档原料(包括进口原料),造成建筑能源和建筑材料的浪费。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的风气不盛,很多关键问题往往无人问津,造成了从事建筑科研的人员虽然不少,可是空白的研究领域却依然很多。一些建筑在设计时盲目推崇国外不同气候区那些“能耗杀手式”的建筑模式,导致了建筑能耗的成倍增长。事实上,低碳建筑的终极目标是节能和低排放,这里的“节”与“低”,不一定要使用很多高科技,它不仅仅是环境绿化那么简单,也不等同于造价昂贵,更不是简陋难看。因此,应尽快建设绿色低碳建筑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个环节,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使建筑物有效地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的标准。

3法规执行与政策扶持

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首次把培育低碳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我国政府也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然而,建设领域涵盖的范围广泛,涉及的领域众多,其中建筑的建造和使用是刚性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正在推行建筑节能强制标准和绿色建筑能效标准,对公共建筑的节能要求将实行节能65%的更高级别的强制性标准,实现节能目标和节能模式的双跨越,特别要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可通过建立新闻披露制度和市场清除制度,对不执行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设计单位和建筑单位进行披露,并给予一定的处罚直到清除出市场。

4重视低碳建筑技术的开发,推广及设计理念

简单地说,打造低碳建筑首先是建设者拥有低碳的概念,再通过具体的建筑科技来实现。这些科技包括外墙、门窗和屋顶等节能技术,地(水)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其中,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和光电玻璃幕墙等。也就是说,建筑层面的低碳设计主要体现在太阳能利用装置、风能利用装置、地热利用装置和能量循环利用装置等。

4.1 尽可能地节约能源

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节能的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利用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改善室内的温、湿环境。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布置形式及总体布局,减少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的使用时间。在设计时应系统地考虑建筑在建造、使用、维护和报废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一系列问题。

4.2 推广应用绿色能源

在设计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根据地域条件和用户的功能使用特点,考虑尽可能考虑使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和地冷等绿色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碳排放能源的使用和依赖。

4.3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低碳建筑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选择使用,尽量选用当地生产或天然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轻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如在规划设计时同时考虑节约水资源的措施,在住宅小区内设置中水收集处理系统,做到使水资源能合理循环利用。

5建筑节能是低碳化的关键

发展低碳经济,建筑节能是重要环节之一。节能建筑是指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节能建筑中最关注的就是外墙保温技术,它是通过在外墙体上增加导热系数低的材料,使墙体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使室内冬暖夏凉,从而降低能源的损耗。从最初的绿色到生态,到可持续发展,到现在的低碳,是一脉相承的。节能低碳要有应用新技术的系统观。另外,低碳不是一个点问题,而是要通过全过程去实现。建筑与人一样,有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系统的节能设计要求整体协调平衡,从分析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出发,以最低的投资、最简化的手段完成并达到节能设计目标,这就是建筑节能设计定量化的思路,并通过低碳、节能来实现经济收益,进而推动产业进步[3]。

6结语

一切迹象显示,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全新的建筑变革时代正在快步向我们走来。低碳代表一种态度,更代表一种责任。低碳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让建筑在全生命周期中都低排放。我们应该立足现实,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节能理念和设计体系,努力实现建筑的低碳化。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与建筑新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聂梅生,秦佑国等.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刘加平,谭良斌,何泉.建筑创作中的节能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刘中伟.“馆藏”未来.万汇筑业,2009(11).

[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6]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 2008, (9): 1-4, 9.

[7]梁保钢.浅议建筑节能[ J].山西建筑, 2006, 32(17): 210.

论文作者:熊权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实现建筑的低碳与节能论文_熊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