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1_恩格尔系数论文

2005年—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文化产业论文,目标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包括多方面内容。本章从文化经济角度着眼,以2005年—2020年为时间长度,从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就业目标、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总量、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总量四个方面,对文化产业几个主要方面的具体目标和增长速度进行测定,以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背景下,在文化经济的层面上,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有一个尽可能完整的把握。

一、文化经济目标

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经济总量(文化产业增加值)的预期目标为3万亿元左右、占同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左右,力争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预测我国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在2005-2020这十五年间的增长和在国民经济GDP中比重上升的幅度,课题组使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2004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最新的截面资料,选择了一些影响文化产业经济总量的变量因素,用多元回归模型确立了我国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和比重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此模型对我国文化产业2010、2015和2020年的经济总量和比重可能达到的水平进行预测。

(一)文化产业经济总量模型设计

模型建立 预先设定影响我国文化产业经济水平的一些自变量,包括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成人识字率和经济总量GDP,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经济总量GDP的比重(E1)作为因变量,使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资料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见表1),分析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计量分析。

根据表1的全国和各地区数据,计算出因变量与这些自变量的相关系数,即因变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与城镇人口比重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它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91、0.7662和0.6123,与成人识字率和经济总量GDP的相关性不大,其相关系数仅为0.1086和0.1560,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各因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线形关系。因此,我们使用SPSS13.0进行多元回归模型的构建,建模过程中采用了逐步回归的方法,剔除自变量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最终得到的回归模型拟合方程式及其检验值为:

式中:E1表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经济总量GDP的比重,PGDP表示自变量人均GDP,T表示自变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模型检验 从模型分析的结果看,修正样本决定系数=0.712,说明回归直线对资料拟合度较高,可解释71%的因变量信息。DW统计|DW-|=0.037接近于接受原假设,检验统计量F=39.328,判断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从回归系数分析看,查标准T值分布表,当自由度=31,a=0.25时,T=0.6828,各回归系数的值均大于T,表明各回归系数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残差统计表中的标准化的残差服从接近(0,1)标准正态分布,原始和拟合的两条线非常接近。综合表明,这一回归模型很好地接受统计意义上的检验(以下模型检验类似)。

(二)文化产业经济总量主要结果预测

预测前提 根据拟合方程公式1可知,人均GDP每提高1000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就会提高0.41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0.076。把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作为政策变量,估计出政策变量的变化趋势,就可以对2010、2015和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经济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

基本估计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以及人口总量的变动发展,参照现状、立足未来,基本估计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人均GDP的增长势头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趋势大体相同,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得于加快,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预计2005-2020年期间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左右。以2005年GDP总量为182321 亿元预测,“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9%,期末GDP总量将超过28万亿元,人均GDP近2.2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2500美元,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将顺利实现;“十二五”期间年平均增长8%,期末GDP总量将超过41万亿元,人均GDP将接近3.2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35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04年标准我国将由下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进入上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长7.5%,GDP期末总量将接近60万亿元,人均GDP将超过4.6万元,折算美元将远超过5000美元。基本估计我国国民经济总量有望提前两年实现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根据以上预测方程,测算出我国文化产业2010、2015、2020年的经济总量规模分别为8400亿元、16400亿元和30500亿元,分别占同期国民经济总量GDP的3.0%、4.0%和5.2%(见表2)。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时,我国文化产业有可能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就业目标

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就业总量的预期目标为4600万人,占同期国民经济全部就业总量的5.3%左右,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的11.4%左右、占城镇就业人员数的10.3%左右,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为做到科学测定我国文化产业提供的就业总量在2005-2020这十五年间增长情况和相关比重(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占城市就业的比重)的上升幅度,课题组根据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提供就业机会的状况和我国实际情况,使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最新的2004年截面资料,选择了一些影响文化产业就业总量的变量因素,用多元回归模型确认我国文化产业就业总量和比重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次模型结果对我国文化产业2010、2015和2020年的就业总量和比重可能达到的水平进行预测。

(一)文化产业就业总量预测模型设计

模型建立 预先设定影响文化产业就业水平的自变量,这些自变量包括人均GDP、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城镇人口比重、成人识字率和就业总量,把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同期就业总量的比重作为因变量,使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资料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见表3),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计量分析。

根据表3的资料,计算出因变量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与这些自变量的相关系数,得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人均GDP、第三产业就业构成和与城镇人口比重之间呈高度相关,它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76、0.7994和0.8139,与成人识字率和就业人员总量的相关性不大,仅为0.2471和-0.0493,在因变量之间存有线形关系。因此,使用SPSS13.0进行多元回归模型的构建,建模的过程中采用了逐步回归的方法,剔除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最终得到的就业模型的拟合方程式及其检验值为:

公式二中:E2表示因变量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同期就业总量的比重,PGDP表示自变量人均GDP。

(二)文化产业就业总量主要结果预测

预测前提 根据以上拟合方程公式二可知,人均GDP每提高1000元,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就会提高1.16百分点。把人均GDP作为政策变量,估计出政策变量和被比较因素的变化趋势后,就可以对我国2005、2010、2015和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就业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

基本估计 根据我国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估计我国就业总量伴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逐年提高,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第三产业从业所占比重和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平均每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分析比较1990-2005年这十五年我国就业总量平均年增长1.06%变化趋势,做出我国就业总量的时间序列模型:就业总量=64580.46+754.51*T②。以就业总量年平均755万人的增长趋势对我国未来15年国民经济就业总量的估计:2010年“十一五”期末就业总量为79671万人、2015年“十二五”期末就业总量为83443万人,到2020年“十三五”期末就业总量为87216万人。

根据拟合方程公式二,测算出我国文化产业2010、2015、2020年的就业总量规模分别为1900万人、3000万人和4600万人,分别占同期国民经济就业总量的2.4%、3.6%和5.3%,占第三产业比重6.6%、8.7%和11.4%,占城镇就业人员比重的5.8%、7.8%和10.4%(见表4)。估计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时,我国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三、消费目标

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预期目标是农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人均支出750元左右、占消费性支出的28%;城镇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480元左右,占消费性支出的20%

根据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参照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值的实现程度,从影响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生活水平和需求层次)来进行计量分析,并对城乡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等消费支出及其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进行测算和分析。

(一)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模型设计

预先设定影响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的自变量因素,城镇包括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包括人均GDP、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根据1985-2005年度间的资料,分别计算出城乡因变量和自变量、自变量之间相关系数,最终确定影响因变量的自变量。从影响文化消费需求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及需求层次等考虑,用收入和支出结构来建立文化消费模型,对未来15年我国城乡居民对文化消费需求进行计量分析和预测。

使用SPSS13.0对1985-2004年全国资料进行二元回归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采用了全部回归的方法,最终得到城乡消费模型的拟合方程式及其检验值为:

公式三-六中:

因变量

E3表示因变量城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

E4表示农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

E5表示因变量城镇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

E6表示农村文人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

自变量

UI表示自变量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UE表示自变量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RI表示自变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RE表示自变量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二)城乡文化消费支出主要结果的预测

预测前提 分别把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为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作为政策变量,估计出政策变量的变化趋势,就可以分别对我国2005、2010、2015和2020年城镇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农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及其占消费性支出比重这两个指标能够反映城乡文化消费状况的重要指标进行预测。

基本估计 根据1985-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化趋势和恩格尔系数的变动发展,尤其是近期2000-2005年间,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增长7.6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五年下降3.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年增长10.81%、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五年下降2.7百分点的现状,基本估计,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在未来15年里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恩格尔系数平均每年均下降0.5-0.7个百分点。以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恩格尔系数36.7%计算,“十一五”的年平均增长9%,期末将达到16145元、恩格尔系数34.2%;“十二五”的年平均增长8%,期末将达到23722元、恩格尔系数31.7% ;“十三五”的年平均增长7%,期末将达到33271元、恩格尔系数29.2%,以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3255元、恩格尔系数45.5%计算,“十一五”的年平均增长8%,期末将达到4783元、恩格尔系数下降为42.0%;“十二五”的年平均增长7%,期末将达到6708元、恩格尔系数下降为38.5% ;“十三五”的年平均增长5%,期末将达到8561元、恩格尔系数下降为35.0%。实现小康目标时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将分别进入小康和富裕阶段。

根据公式三-六,分别测算出我国城乡居民2010、2015和2020年的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和比重,即城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分别为732元、1065元和1484元,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6%、18%和20%。农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人均支出分别为416元、585元和748元,人均文化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17%、23%和28%(见表6)。

四、出口目标

加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力度,使其至少与我国其它商品和服务的出口总额同步发展,到2020年时在国际文化市场中所占份额和影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和提高,预期目标与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大致相当(估计进口占10%、出口占12%),接近于发达国家文化产品(服务)占全部商品(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水平。

(一)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年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量一直高于同年度国民经济GDP的增幅, 1985-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年增速度平均为22.4%,其中出口总额年增24.3%、进口总额年增20.7%,均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16.3%的速度(按当年现价平均计算),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头五年里,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年增速度平均为24.4%,其中出口总额年增24.9%、进口总额年增23.8%,高于GDP年增长12.9%(按当年现价平均计算)的速度,进出口贸易顺差从“九五”期间平均年顺差为2478亿元,到“十五”期间进一步扩大为年顺差3503亿元。

分进出口的货物项目看,2005年货物贸易进出口额排名列前三位的是美国、德国、中国,进出口额分别达到26370亿美元、17448亿美元和14221亿美元③。我国货物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的世界排名均为全球第三,继续保持2004年的位次,但我国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有所上升:出口7620亿美元,比重由1990年的1.5%上升到2005年的7.3%,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进口6601亿美元,比重由1990年的1.8%上升到2005年的6.1%,提高了4个多百分点(见表7)。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货物进出口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提高、进出口呈顺差格局,且差距逐年扩大。

分进出口的服务项目看,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列第八位,进口列第七位,位次均比2004年上升1位。服务贸易出口812亿美元,进口853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3.4%和3.6%;逆差4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57.1%。

以上分析表明,目前我国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已经纳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并越来越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由逆差向顺差逐步演变并且顺差进一步激增、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呈逐年提高的态势。

(二)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的种类中,进口产品主要是图书、已录制图像的激光盘、乐器等,出口产品主要是木制小雕像及装饰品、金属塑像及装饰品、节日用品或其它娱乐用品等。相比较我国出口的是简单的加工制造产品为主,而进口的高附加值的内容产品。文化服务进出口范围已经波及文化、广播电视、出版等主要部门的诸多文化服务活动。

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方面,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与我国总体对外贸易的巨大顺差形成了鲜明对比,存在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我国文化贸易的进出口存在严重逆差,前几年的粗略估算显示,进口和出口的比例大约是10:1。目前这个差距可能会更大。”④与迅猛崛起的经济相比,对于拥有五千年璀璨历史的文明古国和文化资源丰富大国来说,现今的文化贸易逆差现象显然与其大国地位不相称。同时,与我国整体外贸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不协调,甚至可以说是相背离。据报道,2003年我国国产片和进口片前十名的票房收入之和的比为1:1.37⑤;据我国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字显示,1995-2003年间,我国图书出版社从海外引进版权累计58077项,输出版权累计5362项,输出与输入比为1∶10.8;2004年我国出版物版权引进共11746项,版权输出1362,输出与输入比为1∶8.6,差距稍有所改善,但我国出版物进出口逆差形势依旧,2003年我国各类出版物(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口创汇2469.34万美元,进口用汇达16880.91万美元、进口用汇和出口创汇之比为6.8∶1,逆差的差距凸显、文化对外贸易问题日益备受关注。

我国文化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中所占份额也较少,文化服务贸易的逆差同样巨大。反映各国各民族文化的来华会展演出数量,远远大于中国机构在国外同级场所开展的文化经济活动数量,据报道,近年来在文艺演出市场,引进和派出每场收入比为10∶1;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的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在服务出口总额467.34亿美元中,交通运输占16.9%、旅游37.2%,而属文化服务范畴的“版税和许可证费用”有1.07亿美元、“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有0.33亿美元,两者合计为1.4亿美元、占服务出口总额的0.3%(见表8)。这一金额和所占比重远低于西方发的国家,如美国为55.78亿美元、占18.3%,日本为124.11 亿美元、占16.0%,英国为120.14亿美元、占8.2%、韩国为14.01 亿美元、占4.3%。相比较,我国文化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中所占份额极其少、其国际影响力较弱。

(三)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预期目标

到目前为止,反映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额的统计数据,相关部门没有公开公布过。由于缺乏历史数据,我们只能根据我国GDP总量和进出口整体变化趋势来做模型分析,同时做出一些假定来对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的预期小康目标做出推算。

1.GDP总量与进出口的关系

从1985-2005年的GDP总量与进出口数据分析看,我国GDP总量与进出口额在数量上呈现高度的正向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分别为进口0.9544、出口0.9596)。进出口额的增长与GDP总量增长存在依存关系:进口额=-4157.5778+0.2705*

GDP⑥,出口额=-4915.389+0.3036*GDP⑦,表明GDP增加1元,就会引起进口增加0.27元、出口增加0.30。预计从2005-2020这15年间我国平均进口额占GDP的比重为27%、出口额占GDP的26%左右。外贸依存度大体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在2003年的水平。预计从2005-2020这15年间我国平均年增长速度进口为8.4%、出口8.5%。

2.进出口的变化趋势

从1985-2005年的进出口额的数据分析看,通过与时间作散点看,我国进出口的变化趋势与时间呈二次分布图形。拟合的方程式为:进口额=4626.7785-1585.6671*T+184.2242T[2]⑧,出口额=4315.6174-1590.0610*T+197.4853T[2]⑨,根据时间系列预测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我国进口总额分别为 80125亿元、132511亿元和174803亿元,出口总额分别为 87992亿元、144807亿元和190583亿元,预计从2005-2020这15年间我国平均年增长速度进口为9.2%、出口9.1%。

3.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的预期目标

基本假定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额的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GDP和我国其它商品和服务的出口总额同步,在国际文化市场中所占份额和影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和提高,预期目标占世界文化贸易中的比重,与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大致相当(估计进口占10%、出口占12%)。在未来的15年里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口额要保持年增长速度在8.4-9.2%、出口额8.5-9.1%的发展格局,分阶段的调控目标是:

从2006-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口额要保持年增长速度在9.7-11.5%、出口额9.7-11.3%,从2010-2015年的“十二五”期间,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口额要保持年增长速度在8.4-8.9%、出口额8.4-8.8%,从2015-2020年的“十三五”期间,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口额要保持年增长速度在7.2-7.3%、出口额7.3-7.4%。

五、我国文化产业的小康目标归纳

(一)我国文化产业的经济总量(增加值)的年增长速度在保持在14.6%以上,预期2020年的目标为3万亿元左右、占同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左右。

(二)我国文化产业的就业总量的年增长速度保持在9.7%以上,2020年的预期目标为4600万人、占同期国民经济就业人员数的5.28%左右,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11.4%左右、占城镇就业人员数的10.3%左右。

(三)农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年增长速度为6.4%,2020年的消费预期目标是农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人均支出750元左右、占消费性支出的28%;城镇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年增长速度为7.2%,2020年的城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480元左右,占消费性支出的20%。

(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额年增长速度保持在9.1%以上,与我国其它商品和服务的出口总额同步发,预期目标与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大致相当(估计进口占10%、出口占12%),接近于发达国家文化产品(服务)占全部商品(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水平。

注释:

① 该文转引自祁述裕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一书,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本文略有删节。

标签:;  ;  ;  ;  ;  ;  ;  

2005~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1_恩格尔系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