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6例论文_蒲晏均1,青,廉(通讯作者),徐成飞,叶华平,邓杰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6例论文_蒲晏均1,青,廉(通讯作者),徐成飞,叶华平,邓杰

蒲晏均1 青 廉(通讯作者) 徐成飞 叶华平 邓杰文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 四川 成都 610513)

【摘 要】目的:研究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对36例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人进行治疗想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36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给予其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经治疗后,总有效率是91.67%,无效率8.33%。结论:临床上给予老年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实施治疗后,可以使病人的各种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提升病人的临床治愈率,且还可以使治疗有效性得到不断提升,改善病人生活的质量,可以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大量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090-02

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肠梗阻,而粘连性的肠梗阻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类型,该疾病的发病率在持续上升,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粘连性的肠梗阻在腹部、盆腔手术后比较常见,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肠管会受到机械损伤、血运破坏而致使术后发生肠管粘连现象[1]。尤其是在老年病人中,因为病人的机体功能明显降低,所以老年病人中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几率较高,且因其年龄较大会导致并发症增多,使手术治疗的风险加大,因此临床治疗中应给予老年病人足够的重视,选择比较适合老年病人的治疗方法。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能够使胃肠减压的深度增加,使肠梗阻的情况迅速减轻,解除病人的痛苦。笔者主要就老年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病人实施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效果进行研究,现作如下详细报道。

1 临床研究资料和方法

1.1临床研究资料

将本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36例当作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男女之间的比例是20:16;病人的年纪在65岁-80岁之间,其平均年纪约(72.5±8.54)岁;病人具有腹部手术史;病人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排气停止、有胀气、腹部有疼痛感,所有病人生命体征均表现得较为平稳,CT或腹平片显示存在肠壁水肿及增厚、液气平面较多、粘连现象;所有病人均排除麻痹性的肠梗阻或者因为肠系膜血管病、腹内疝以及肠扭转等因素引起的急性的绞窄性肠梗阻;在36例病人中,并发高血压的病人有10例,4例脑梗死,12例属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3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糖尿病。

1.2方法

实施治疗之前,医护人员应告知病人禁食水,病人应进行抑酸、抗感染、静脉营养等治疗,对酸碱平衡紊乱、水电解质进行纠正,同时在给予病人对症治疗。在DSA机房中实施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医护人员应该在DSA的监视下把肠梗阻导管设置在病人小肠的上段、梗阻位置的近端,在导管前的气囊中注入生理盐水10-15ml,将导丝拔除;然后继续把肠梗阻导管适度送到病人的胃中,让导管在病人胃内体现出一种比较松弛的状态,且外端应保持不固定,这样才便于肠梗阻导管伴随肠蠕动而向前逐渐移动,将负压吸引接在外端。然后每天都应该将胃肠的减压量、自主排便排气恢复的时间、腹痛腹胀缓解的情况、立位腹平片的变化情况记录好。每过两天对病人的血常规、血气、电解质、腹平片情况进行复查,若治疗6d之后病人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或者病人发生肠绞窄情况时应考虑将其转行实施外科手术治疗[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疗效判定指标

实施相应的治疗之后,对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病人腹胀及腹痛症状得到缓解,排便及排气通畅,进行复查之后发现立位腹平片中气液平面完全消失表示显效;病人依然有腹胀及腹痛感,排气、排便不通,气液平面部分消失为有效;各种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无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 ±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36例病人经过对症治疗之后,显效20例,55.56%,有效13例,比例是36.11%,总有效率91.67%,无效3例,无效率是8.33%。

3 讨论

病人在实施腹部手术之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位置是小肠部位,目前临床中还没有比较完善的预防方法。比如病人实施急症手术之后对粘连情况进行分离,这样只可以对梗阻情况进行短暂的缓解,术后粘连会使梗阻症状加重。尤其是在老年病人中,因为其合并症比较多、心肺功能相对较差、手术过程中麻醉风险也比较高。所以应尽量采取有效的、积极的保守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胃肠减压就是一种治疗肠梗阻的保守方法{3}。在传统胃肠减压治疗方法中,主要是通过胃管把咽下的空气、胃中的食物全部吸出,进而对肠管胀满现象进行处理、防止肠梗阻的恶化。但是,在采用传统鼻胃管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鼻胃管的长度比较短,一般情况下只可以使胃内压、抽吸胃液降低,不可以对小肠中的液体进引流,只有把导管插入到梗阻位置的上部对其进行直接的吸引、减压,进而才可以使咽下去的全部空气、肠道中的食物都吸引且排出,进而将梗阻症状全排除。肠梗阻导管主要的作用原理就是在近端肠蠕动作用在气囊中的作用及前导子重力作用影响下,把导管逐渐向病人小肠的远端推进,可以让其到达梗阻近端,然后直接对其进行相应的吸引及减压。从而就可以使肠内引流效率大大增加,使梗阻近端的肠管内压力得以有效降低,进而对梗阻肠管水肿及扩张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对肠管的血液循环情况进行改善,使肠梗阻症状得到缓解,从而防止再次实施开腹手术及有效降低病人的痛苦,防止反复手术而使再次粘连情况产生[4]。

在本次研究中显示,采用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对老年书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病人进行治疗能够使其治疗效率大大提升,有效避免对其实施风险较大的开腹手术,而且还可以使病人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进而帮助病人恢复身体健康。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书的操作主要是在X线的引导下来进行,且其置入成功率非常高,操作时间相对较短,通常情况下都可以顺利的完成相关操作。但是早操作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下面的几点问题,由于大多老年病人的状态都比较差,且临床症状相对较重,因而应该让经验比较丰富的医生来进行操作,且应尽量将操作时间有效的缩短。将肠梗阻导管插入病人体内前,应用胃管将病人胃内物质充分吸出,避免因病人出现呕吐而对操作造成影响。操作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用力一定要适度,如果用力过猛会导致十二指肠壁和胃、食管遭受到损伤,进而出现穿孔或者出血情况[5]。

总而言之,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对老年病人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疾病进行治疗的有效性非常明显,且可靠性、安全性较高,可以有效防止老年病人进行相应的开腹手术,进而使病人的痛苦得以减轻。

参考文献:

[1]卢靖.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4):114,116.

[2]刘建军.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J].中外医疗,2013,32(5):60,62.

[3]贺朝,曲宏伟,马选鹏.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3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2):177-178.

[4]陕大治,赵正杰.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2,31(26):23-24.

[5]卢靖.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4):114.

第一作者:

蒲晏均,男,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擅长阑尾炎等腔镜治疗。

通讯作者:

青廉,男,主任,副主任医师,普外硕士,擅长胃肠及疝外科。

论文作者:蒲晏均1,青,廉(通讯作者),徐成飞,叶华平,邓杰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6例论文_蒲晏均1,青,廉(通讯作者),徐成飞,叶华平,邓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