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早期村镇聚落的选址初探——以桓仁和小河口村为例论文_谢晓琳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辽宁沈阳 100167

摘要:辽宁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6个满族自治县,35个少数民族镇,105个民族乡或民族联合自治乡。比如桓仁镇就是典型的满族聚居地。绥中的小河口村是明清时期的军屯,仍然遗留着外来文化的缩影。

关键词:辽宁省;聚落选址;桓仁;小河口

1.巧用环境及资源

古往今来,以传统民居形成的大小乡村墟镇,山寨聚落无不依山傍水,因田就地,自然环境中的山水田园成为乡村聚落空间中最为彰显的因素。早期的村镇聚落大多都体现出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空间形态。在“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河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这些聚落选址的风水的讲究中,也是体现的自然的要求。

首先以桓仁镇为例,它在1877年(光绪三年)(图2)被批准建县,并由章樾负责建县之事。在他身边有个东边道人叫陈本植,经通周易。陈本植根据易经分析认为,确认八里甸(怀仁原地名)号称八里局,是建怀仁县的内太极之地。浑江在北山前后流淌:曰“两江事环兮,气聚风藏;五岫屏列兮,原蔽形固”,其上可“开市井,建公,置营房、立塾、设津渡、兴驿递”有利于发展地区经济 和文化。太极八卦离不开天、地和阴阳四大要素。按照古代的“天圆地方”说,修筑八角形城墙在外,四方形县衙府地在内。天地相互照应,才使阴阳调合。八卦城中间修一条横穿东南和西北的大街,大街沿着城中的县衙向南弯绕成弧形,构成太极中轴线,把八角形城池分成两部分,南面谓之阳,北面称作阴。县衙门坐北朝南,表示以地敬天,保持关系平衡。陈本植设计的八卦城属乾南坤北向的先天八卦。城内外工、农、土、商各行业建筑分布都安排在各自相应的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位置之上。县衙门位于中间为土,土能生金所以财政局在西南的金位上。火能生土,所以学校设在偏南方位置上。按五行颜色分,东方木为绿色,所以把农会建在那里。(据称说城内府衙、监狱、学堂、武庙、寺观等布局均与明清京城宫外六部相似。)

在建筑物的高低、长短尺寸方面也是遵循阴阳规则的。1、3、7、9奇数为阳,2、4、6、8偶数为阴。四座城楼,四角设炮台。每座三间,宽一丈四尺的城墙,其高一丈三尺。(另有记载城高1丈3尺、厚1丈,基深5尺、宽1丈,城周1.5公里)墙形8角8面似八卦。四为阴,三为阳,三与四相对,以示阴阳相配。阴阳不调属于自然气候不利,按八卦的说法,阴阳不调形成风,风有四面八方吹来,为此,设计八角城池,以应对或掌管八面来风。

据史书记载,八卦城竣工之际,知县章樾在他所撰写的《初建怀仁县碑记》中写道:“相度形势。览择斯土,两江带环兮,气聚风藏,五柚屏到兮,原蔽形固,城像八卦,以宣八风,门开三光,以立三才。”“三才”是指天、地、人。就是说,八角形的城郭可以使天调节四季的气候。以调和天、地、人三种关系,让天地来养育人。也表达了以此来接日月星辰,培育和树立天地人三才的希望。因此,修建了东、西、南三面门,分称为“宾阳”、“朝京”和“迎薰”。打开三面门,放进三面的阳光照射县衙,以象征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也据称是,东朝阳寓东方之意,西面京城为敬君之意,北面则依山而无门。没有北门,北面靠山,怕断山脉气运,所以只修了城楼。据说县城建成后,桓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丁兴旺。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风水观念中宅,村,城镇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基址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是万物精华的“气”的凝结点)地势平坦而具有一定的坡度。

在以小河口为例,虽然是在防卫敌人和戍边而建成的长城脚下的小村落,但是它的整体聚落形态很大程度上是在风水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村子是由群山环抱,远望都是群山,进入村口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一河道(河道穿越是早期的农田和村落,并且在农田的边都修建的用于灌溉的储水池,但是发展到现在水源明显不足),中间平地则是大片的房屋,如同被山水拱卫。在冷兵器时代可以想象村落的排外性。它被山体围和,并以此作为屏障,给予村民极强的领域感和安全感。

论文作者:谢晓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辽宁省早期村镇聚落的选址初探——以桓仁和小河口村为例论文_谢晓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