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电法在金属矿山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探析论文_罗勇

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物探电法作为当前矿山地质勘探的重要方法,对于提升矿山勘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物探电法的基本定义分析入手,以某项目中物探电法在金属矿山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对物探电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物探电法;金属矿山;地质勘探;应用

某工作区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在前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成矿地质体的埋深、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成矿有利和化探异常反映较好的重点工作区进行了物探工作。物探工作主要采用了直流激发极化法。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是以地下岩、矿石在人工电场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和电化学效应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是金属矿床预测及找矿中最常见的地球物理方法。

1 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位于区域上的北西向老公山~黑石山断裂带及其西北侧,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变形作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较好。

1.1地层

工作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主要岩性为蚀变大理岩、云母石英片岩。岩石具有强硅化、褐铁矿化、碎裂岩化。

第四系(Q):岩性为砂砾石、流砂、砂质粘土,含铁锰质结核,含砾粘土。

1.2构造

该金多金属矿带受控于区域构造新市断裂的次级断裂带。断裂带内发育碎裂岩、碎斑岩、构造角砾岩等,沿断裂带各类矿化和蚀变作用强烈。带内可见小花岗斑岩体、蚀变基性岩体出露。

在该区发现了3条矿(化)体:K1矿(化)体:出露于某南约1km,矿体受控于构造破碎带。K2矿(化)体:产于构造破碎带内,与K1近于平行展布。K3矿(化)体:产于构造破碎带内。

1.3围岩蚀变

主要岩性为蚀变大理岩、云母石英片岩。岩石具有强硅化、褐铁矿化、碎裂岩化。

基性岩:呈规模不大的岩体及岩脉,多已变质。主要有:大冲变辉石岩,分布在朱家山~小高山~绵羊店一带;晋宁期变辉绿岩(脉)。石英脉:区内石英脉发育,部分地段金矿化强烈。

1.4地球化学特征

工作区内1:50000水系沉积物异常有金钨铋异常(4-乙3Au、W、Bi、As、Cd、Cu),异常组合好,强度高。

2 工作区岩矿石电性特征

在工作区的地表露头采集了电性标本共55块,测定前对标本进行了24h浸水处理,使用YXJC-1型激电模拟器提供双向短脉冲供电信号,供电时间8s,供断比1:1,用WDJS-2型激电接收机进行观测,统计极化率的算术平均值和电阻率的几何平均值。测定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地表出露岩石极化率较低,在0.36%~3.76%之间,硅化褐铁矿化蚀变岩最高为2.51%,对应的视电阻率高低阻起伏较大,石英大理岩(硅化褐铁矿化钨铅矿石)最高位3.44%,对应的视电阻率平均值在6526欧姆Ω•m左右。

结合前人资料和物性成果,已知矿点或矿化点矿石多具有高极化率、高低阻过渡带特征,非矿岩石一般具有低极化率、低电阻率或高电阻率特征。在工作区开展电法找矿勘查工作具有明显的地球物理前提。

3 野外激电数据采集与处理

3.1工作方法

本次物探电法工作主要在重点工作区进行了激电中梯测量和激电测深测量工作。激电中梯测量测线垂直于矿化体的走向及地质构造方向,采用双向短脉冲供电方式进行供电,短导线方式测量,供电周期32s,断电延时100ms。供电极距AB=1500m,MN=40m,剖面测量点距20m。激电测深点距20m~40m,电极距AB/2max=2000m,采用对称四极装置,相邻AB距符合《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007—2016)。

3.2数据处理与成图

采集的激电数据,电阻率经简单地形改正,极化率未进行地形改正。本次物探工作使用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MAPGIS软件绘制了图件。

4 激电异常解释推断

由工作区视极化率ηs平面等值线图、视电阻率ρs平面等值线图分析,以视极化率ηs高于6.0%为异常区,以此在工作区圈出了Dη-1激电异常。以下对此异常进行剖析。

4.1Dη-1异常详述

该异常区位于工区中南部,在0线到4线的118号点-156号点之间,长约400m,宽250m,东西未封闭,走向300°,极化体向北倾。由激电中梯剖面可以看出,ηs背景值为5.5%,极大值为9.51%,大部分在2.0%~5.5%之间,该异常带受控于区域构造新市断裂的次级断裂带,断裂带内发育碎裂岩、碎斑岩、构造角砾岩等,小型的构造断层较多,因此对应的视电阻率高低阻起伏较大。

矿化带K1、K2、K3位于Dη-1视极化率异常区中,依次自南向北平行展布,异常区主要岩性为蚀变大理岩、云母石英片岩,岩石具有强硅化、褐铁矿化、碎裂岩化。该异常附近有金化探异常显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推测本处异常为矿致异常,目前,地表矿(化)体得到初步控制。

4.2解释推断

为进一步了解该区异常地质体的产状、埋深,在激电中梯剖面3线上布置了激电测深工作,绘制了综合剖面图。

由3线综合剖面图可以看出,在118号点~150号点出现高视极化率异常,是Dηs-1异常的反映,中梯曲线有多个峰值,可能由多个极化体叠加引起。视极化率异常范围在6.0%~9.5%之间,对应的视电阻率起伏较大。矿化带K1及K2位于此异常内,异常区主要岩性为蚀变大理岩、云母石英片岩,岩石具有强硅化、褐铁矿化、碎裂岩化。由激电测深等值线断面图可以看出,116号点~160号点AB/2=120m向下出现高极化率异常,等值线南部密集北部稀疏,可知极化体向北倾。异常中心分别位于132号点~136号点AB/2=230m~340m处,对应的视电阻率为高低阻过渡带,以及128-134号点AB/2=1000m处,对应的视电阻率为高低阻过渡带。

综上所述,该处有多个极化体,134号点下方极化体顶板埋深在70m左右,130号点下方极化体顶板埋深在300m左右。该异常位于矿化带K1、K2内,主要出露岩性为蚀变大理岩、云母石英片岩,岩石具有强硅化、褐铁矿化、碎裂岩化。初步分析该异常为矿致异常,建议进行钻探工程验证。

5 结语

在工作区圈出了一个激电异常Dη-1,为高极化率、高低阻过渡带,与化探金异常套和较好,K1、K2、K3矿化带位于此异常区内。从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激电异常,元素的地球化学组合异常特征分析,某多金属成矿带具有高中低温元素异常套合较好的特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推测本处异常为矿致异常,且具有一定的成矿规模。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本次物探工作,对以往物探工作资料总结研究,在地球物理条件具备时,激发极化法找金矿是有效可行的,提高了找矿效率。

参考文献

[1]汪洋.综合电法在安徽凤阳县某金多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34(01):5-6+8.

[2]王文庆,常亚飞,张龙臣.物探电法在内蒙东乌旗银川多金属矿预查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7(13):128-130.

[3]韩龙.浅谈地球物理找矿方法在偃尾山铜银矿的运用及成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6):28-29.

论文作者:罗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8

标签:;  ;  ;  ;  ;  ;  ;  ;  

物探电法在金属矿山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探析论文_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