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论文_张欣 周遵樽 王星 孟庆鑫 李丹 马忠宇 通讯作者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论文_张欣 周遵樽 王星 孟庆鑫 李丹 马忠宇 通讯作者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 157000

课题: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V600E基因检测与超声造影表现相关研究。 项目编号Z2017s0032(牡丹江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摘要】目的 分析 BRAFv600E 基因突变能否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预后判断。方法从各大知名数据库中筛选 2014 年 3 月前的有关检测是否发生 BRAFv600E 基因突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文献 。结果 甲状腺癌组BRAFV600E突变率(78.3%)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v600E突变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64..7%)高于未突变组(21.6%)(P<0.05),均以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为主;BRAFv600E突变组造影增强模式与未突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患者中造影模式弱增强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49.7%)低于等增强组(69.7%)和高增强组(76.2%)(P<0.05)等增强组与高增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其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侵 袭性的预测因子;超声造影不能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v600E突变的存在,但不同造影模式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提示作用。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超声造影;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thyroidcarcinoma,TC)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 瘤,近10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TC占所有癌症的1%,占女性癌症的1.5%,占男性癌症的0.5%,其中乳头状癌占所有TC的75.5%-87.3%[1],是各种TC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1988年 WHO将最大直径≤10mmd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rythyroidcarcinoma,PTC)定义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rythyroidcarcinoma,PTMC),早期又称之为“隐匿性甲状 腺癌”(occultthyroidcarcinoma,OCT)。近年来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频超声已经成为TC术前检查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性分析17例PTC的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TC的早期诊断水平,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7年1月—2017年10月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超声造影且手术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6例(甲状腺癌组),男24例,女42例;年龄23~69岁;结节直径0.8~4.9cm。选择本院同期经手术治疗且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43例为对照组,男 13 例,女30 例;年 龄19~61岁;结节直径1.9~5.5cm;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5例,甲状腺腺瘤8例。排除合并甲状腺弥漫性病变者。2组年龄、性别比例、结节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筛选出的文献均进行 BRAFv600E 基因突变检测( 不限制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应用多种检测方法的文献仅选择最优检测法[2-4]。排除无效数据描述, 选择能够提供无突变患者及有 BRAF 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临床数据 , 重复数据采用时间线上最早的数据。

1.3超声造影检查 应用Bracco公司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及日立HiVisonAscendus超声诊断仪。患者取颈部过伸位,充分暴露甲状腺。先以二维超声探头观察每个甲状腺结节,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常规超声诊断,然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造影时保持探头位置固定,启动软件,注入造影剂,并动态造影全程储存供后续处理分析。根据造影剂达峰时结节的回声强度与周围正常甲状腺实质回声强度比较分为高增强、等增强和弱增强,结节内增强水平分布不均时以结节内大部分增强水平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观察指标比2组BRAFv600E 突变率,分析甲状腺癌患者BRAFv600E 突变与淋巴结转移、甲状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关系,以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2组BRAFv600E 突变的检测结果比较甲状腺癌组 BRAFv600E突变60例,未突变26例,突变率为69.7%;对 照组均未检测出 BRAFv600E突 变,突变率为0;2组 BRAFv600E突变率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χ2=156.60,P<0.001)。

2.2 甲状腺癌患者BRAFv600E突变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根据甲状 腺癌患者是否有BRAFv600E 突变分为BRAFv600E突变组60例和未突变组26例。BRAFv600E突变组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58例,无淋巴结 转 移 28例,淋巴结转移率为 67.4%;BRAFv600E未突变组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20例,无淋巴结转移66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3.2%;2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0.02,P=0.001)。BRAFv600E突变组患者Ⅰ、Ⅱ、Ⅲ、Ⅳ、Ⅴ、Ⅵ区 淋巴结转移例数分别为1、1、14、7、5、91 例,BRAFv600E未突变组分别为0、2、2、1、1、5例,均以Ⅵ区转移(中央区)为主。

讨论:

甲状腺恶性肿瘤最多见的就是甲状腺乳头状癌 , 因而甲状腺乳头状癌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 关于检测患者是否发生 BRAFv600E 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5] , 但是对于BRAFv600E 基因突变检测是否能够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预后判断仍然有争议[6]。国外已经有研究对各国的患者做出类似的 Meta 分析 , 而本研究只针对中国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分析 , 对中国患者未来的治疗更有临床价值[7]。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国家的临床检测出 BRAFv600E 基因突变率不同 , 可能的主要原因是 BRAFv600E 基因突变在种族间存在差异 , 中国检测为阳性结果的比例普遍低于美国和韩国 , 高于其他的亚洲和欧洲国家[8-10]

综上所述, 根据本次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和未发生基因突变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 患者的 BRAFv600E 基因突变率为 25%~84%, 总突变率为 54.7%, BRAFv600E 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浸润、高 TNM 分期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关 (P<0.05)。认为 BRAFv600E 基因突变是患者甲状腺炎的保护因素 , 应当对发生 BRAFv600E 基因突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淋巴结清扫术等更为积极的治疗方式。此外 BRAFv600E 基因突变可以作为甲状腺乳头状患者的预后估计。本研究因为样本有限 , 因此还有待于更多更高质量关于 BRAFv600E 基因突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研究的发表。

参考文献:

[1]张红丽,黄丽丽,姜珏,等.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特征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8):773-775.

[2] 王法,杨晓婧,娜迪热·铁 列 吾 汗.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3):239-241.

[3] 姜珏,马文琦,周琦,等.超声造影在单发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2):100-102.

[4] 齐子蛟,刘良发.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J].国 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41(1):30-34.

[5] 龚艳萍,龚日祥,杨敬,等.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医 学 版),2013,44(4):662-665.

[6]xing M.BRAF mutationinthyroid cancer[J].EnodocrRelat Cancer,2005,12(2):245-262.

[7] 李小强,张惠箴,蒋智铭,等.甲状腺乳头状癌中 BRAF 基因的表达及意义.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 28(9):991-995.

[8] 濮亚斌,李刚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 BRAFV600E 基因异常的临床意义.实用癌症杂志,2013, 28(3):246-248.

[9]王炜, 黎向红,章银辉,等 .BRAF 基因 V600E 突变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中华肿瘤杂志,2011, 33(5):354-357.

[10]臧循雄,陈建武,林宏献,等.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V600E 基因突变的研究.现代实用医学,2009, 21(12):1296-1297.

论文作者:张欣 周遵樽 王星 孟庆鑫 李丹 马忠宇 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论文_张欣 周遵樽 王星 孟庆鑫 李丹 马忠宇 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