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和评价分析论文_张红双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和评价分析论文_张红双

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云南昆明 650010

摘要:水文地质勘察与评价工作是岩土勘察工作做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作用是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供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从水文地质勘查的要求、评价内容、水理性质和地下水水位变化这四个方面对岩土勘察工程潜在的危害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评价

前言

水文地质条件与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展开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前做好水文地质勘查和评价有利施工人员进一步的掌握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可以避免很多潜在的危险因素,促进岩土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1.水文地质勘察的相关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展开需要一定的水文地质数据支持,因此水文地质勘查十分重要。其相关要求主要包括3个方面。

(1)地质环境,主要针对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区域范围进行的,内容包括地质构造特征、地层特点、地基构架特征、新构造活动等。

(2)地下水水位,主要了解岩土工程勘察区域地下水位的相关情况,主要内容有近5年~10年该区域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和走向规律,还有历年的最低与最高水位相关数据;了解该区域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关系,比如两者的排泄关系及其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作用,两者的补给关系,还有地下水排泄所需条件等,了解场地条件与地下水的关系,包括前者对后者渗流状态以及赋存状态产生的影响作用,地下水水质所含成分及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作用,场地环境状态,受污染情况以及污染源等。

(3)地理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区域的地形地貌、水文及气象特征等,地形地貌具体内容有地形的高原、平原特征、是否平坦和开阔、地貌的堆积与侵蚀状况等,水文特征包括该区域周边的水源条件,水位变化、流速等,气象特征包括区域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热量等。

2.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主要内容

对岩土工程勘察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作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是施工人员展开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施工人员对相关的数据资料、水文地质条件有充分认识的重要前提,也是避免因水文地质勘察不到位而消除潜在安全隐患的有效手段。关于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

(1)应对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作出评价,包括地貌堆积和侵蚀,地形高原特征或平原特征,地形是否平坦与开阔等地形地貌情况,以及区域周边的水系条件、气候类型与特征等水文及气象条件;

(2)应对岩土勘察区域场地作出评价,包括有无膨胀土、软质土、岩溶等特殊性土层的分布,因地下水引起岩土胀缩、崩解等的概率;

(3)对地下水:包括含水层和隔水层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流向规律、水位变化规律作出评价,包括地质条件对地下水渗流状态和赋存状态产生影响的程度,并通过现场实验测定等方式收集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并作出正确的评价,其中还包括地层渗透系数、含水层的埋深、分布、厚度、水质对建筑材料腐蚀作用强度等。

3.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的水理性质指的是水与岩土两者接触之后岩土所呈现的性质特征,也是和水分的贮存、运移相关的性质特征,包括以下5个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给水性,指的是岩土在饱和状态时,在重力作用下可排出少量水;

(2)透水性,指的是在岩土本身重力作用下,可允许少量水穿过岩土,与岩土的透水能力有关,空隙较多且大,岩体坚硬,颗粒较粗的岩石透水性较高。

(3)崩解性,指的是岩土遇水后呈现湿化现象的特征,这是因为水分子在吸附土表层颗粒后会形成一层水化膜,将土颗粒的连结能力减弱,当岩土与水接触时,水分子会浸入岩体,将岩土内部的连结结构破坏掉,也导致少量的胶结物溶解。

(4)软化性,指的是岩土遇水后呈现的力学强度减弱的特征,也是评价岩土耐风化强度的重要指标,以软化系数表示,地下水可使岩土层的易软化成发生改变形成软弱夹层,从而导致岩层的整体性以及力学强度降低,泥岩、泥质砂岩、粘性土层、页岩等多种岩土体均具有软化性。

(5)胀缩性,指的是岩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征,岩土与水相接触时,岩土颗粒的间距会增大,增加节水膜的厚度而引发膨胀现象,失水时则相反,岩土的胀缩性与建筑物的受损、开裂等现象有直接的关系。

4.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位变化潜在的危害性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地下水位变化潜在的危害性主要有两个个方面,一方面是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作用,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作用在自然状态条件下力量比较微弱,通常不具有危害性。但是在人为的工程施工活动中,地下水的天然动力平衡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发生改变,动水压力的力量会增强,移动动水压力具有较高的危害性,可引起基坑突涌、管涌、流砂等工程危害,形成工程安全隐患,对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水位升降变化潜在的危害性,危害性比地下水动水压力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水位的下降对岩土工程的潜在危害性,很多地下水位的下降大多时候是因为河流的人工改道、水库修建时对上游水的拦截、地下水的大量抽取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下水位如果持续下降,在影响农业正常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对岩土工程有着潜在的危险因素。比如地下水大幅度下降可能引发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地表塌陷、地裂缝隙等地质灾害,从而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还有地下水水位下降过大时还会对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比如矿化度升高、地下水有害物质变多、地下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等,从而严重威胁人类的居住环境。

(2)地下水位上升对岩土工程的潜在危险性,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很多中,比如降雨量和气温等气象水文因素,岩性的整体变化、含水层颗粒变化等地质因素以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建设施工等人类活动因素等,地下水水位的上升同样对岩土工程有较大的危害。比如导致坚硬岩土发生胀缩、崩解、抗剪强度减弱、软化等现象而破坏建筑物;影响地下构筑物和地下室的防水、防湿、防潮和稳定性;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引起土壤盐渍化、沼泽化等,从而使地下水和岩土对建筑物的腐蚀作用增强,从而破坏岩土勘察工程;对河岸、斜坡造成不良影响,引起崩塌、石土滑坡等地质现象,使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引发管涌、粉土和粉细砂饱和、流砂等不良现象而增加工程施工的难度,对工程的质量的安全产生影响。

(3)地下水位的反复升降对岩土工程潜在的危害性,地下水在上升和下降之间频繁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建筑物基础地面的地下水出现反复升降时会对地基土强度造成不良影响,使其发生软化,导致地基土的压缩性增强而强度减弱,从而发生地基土变形或沉降等现象而破坏建筑物;膨胀性岩土会因为岩土体的水分变化或者地下水季节性升降而发生不均匀、无规律的胀缩变形,频繁的水位升降变化会使岩土胀缩变化加剧、胀缩幅度增大而引发地裂,进而破坏建筑物。

5.结语

水文地质条件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和工程建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水文地质勘察的评价对促进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其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并认真执行水文地质的勘察和评价,从而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供充分的水文地质参数。

参考文献:

[1]张峰.关于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9):309.

[2]曹豫湘.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与评价[J].中华民居2013(24):306.

[3]杜娟.岩土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勘察的相关问题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5(11

[4]于大明.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7):1802.

论文作者:张红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和评价分析论文_张红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