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热土经济增长的“引擎”_天津开发区论文

开发区:热土经济增长的“引擎”_天津开发区论文

开发区:对外开放的热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土论文,经济增长论文,对外开放论文,发动机论文,开发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走过了14年的风雨历程。昔日的盐碱荒滩、不毛之地,如今已是一座现代化的海滨新城。对这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地予以概括。然而,最准确、最高度的概括是: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诞生、发展和壮大,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结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新时期总路线的必然结果。

开发区的设立和发展,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思想解放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12月6日由国务院批准建立, 但其诞生的渊源要追溯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是三中全会恢复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解放旗帜,完成了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转折,使得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得以突破:

在思想上克服了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自然经济思想,承认了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必要性;

在认识上肯定了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把对外开放列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和我国的基本国策;

在观念上克服了把利用外资视为“受剥削”、“搞资本主义”,把建立特区视为“卖国”的僵化观点,承认了各生产要素的贡献和获得收入的现实合理性,确立了平等互利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准则;

在实践上修正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垄断外贸的管理体制,确立了以政企分开、工贸结合、代理制为内容的外贸体制改革方向;

在操作上承认了梯度发展理论,在沿海地带率先实行对外开放等等。

没有这些理论上的突破,不可能有一系列的对外开放举措,不可能有经济特区,也就不可能有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临深圳视察,在对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给予充分肯定之后,提出:“我们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点,增加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指示,是对沿海地区进一步开放的总动员。

1986年仲夏,邓小平同志亲临不满两岁的天津开发区视察。当时,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2平方公里实现了六通一平, 基础设施投入累计2.37亿元,来区签约的外商投资企业只有41家,投资额不足8 千万美元。就是在这样一片尚未摆脱荒凉的土地上,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看到了孕育着的勃勃生机和辉煌未来,欣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12年过去了,天津开发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止到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天津开发区14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32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全部是第一位。其中国内生产总值88.4亿元,批准的三资企业总数达3026家,项目投资总额为100多亿美元,远远领先于其它开发区, 成为中国开发区的佼佼者。小平同志当年的殷切期望正在或已经变为现实。

开发区的发展历程,是从思想到行为不断解放,不断成熟的过程

天津开发区处在对外开放的第一线,开发区人矢志追求的目标就是积极探索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可行之路。在区域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上,率先提出“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建区方针,并坚定不移地进行实践。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迎头赶上世界工业先进水平。目前,全区工业结构已经走向合理有序,形成了以摩托罗拉、三星电子、霍尼韦尔等企业为主并以生产移动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元器件为代表的电子产业群;以诺和诺德、史克必成、德普等企业为主并以生产工业用酶制剂、人工胰岛素和饲料添加剂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化工产业群;以SEW、SMG、大众汽车等企业为主并以生产数控机床、汽车零部件、大型机械加工设备为代表的机械产业群;以顶新、雀巢、可口可乐、百事等企业为主并以生产粮油食品、方便食品、饮料保健品为代表的食品产业群。这四大产业群,其工业规模、科技含量、市场占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天津开发区在建区之初,就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南,通过改革开放,发挥自身优势,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观念和行动上不断有所突破。

首先,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土地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在盐碱滩上建设开发区,土地开发是第一道难关。由于区域的特殊性质,天津开发区在土地使用制度方面走了一条改革之路。在天津市乃至全国率先将土地使用权作为特殊商品引进市场流通,对区内外商投资企业用地全部实行有偿使用,试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巨大经济利益,为天津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和土地开发积累了大量资金。

其次,始终坚持“项目是生命线”的思想,把招商引资作为首要工作。天津开发区在建区之初就响亮地提出了“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帝王”的口号,让全区上下都认识到招商引资工作是关系到开发区生死存亡的大事。他们一直把投资环境的建设放在重要地位,竭力塑造一个与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接轨的投资环境,让投资者深切地感到,在天津开发区投资经营、拓展业务与其在本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投资没有什么区别。

第三,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坚持依法治区。在把投资者当作帝王的天津开发区,他们依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本着“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对开发区政府的职能进行定位,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处处为企业着想。此外,他们还坚持依法治区,不断优化开发区的法制环境。十多年中,相继制定和颁布实施了80多项区域性行政管理规定,覆盖了工商税务、环境保护、劳动人事、房地产管理等各个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开发区的法规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方面迈出了决定性步伐

14年的风雨历程昭示:天津开发区从起步阶段就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模式,改变了那种一提发展,先向国家伸手要钱的思维方式和传统巢臼,没有要国家和市里的财政拨款,白手起家;没有占用一分农田,在盐碱滩上,建起一座现代化的工业新城。从建区伊始,就注意借鉴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某些运行模式,在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了较大改革。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天津开发区在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方面迈出了有决定意义的步伐。

1996年金秋,世界出口加工区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地点选择在天津开发区。来自世界各大工业园区的100 多名代表亲眼目睹了这里神话般崛起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化工业城区,亲身体验了这块土地上蕴藏着的那种蓬勃向上、不可抑制的内在力量。世界出口加工区联合会主席留下了这样一番话:天津开发区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如此辉煌的业绩,不仅是中国的骄傲,在世界出口加工区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成功将对世界工业园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执行总裁盖瑞·扬茨说:如果我们能够重新在中国选择投资地,我们仍会选择天津,选择天津开发区。

面对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我国的开发区将进入主要不再依靠优惠政策而将主要靠科技进步,集约化、现代化经营管理,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阶段。必须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促进经济开发区的健康发展。

一度在全国遍地开花而后又迅疾冷却的“开发区热”,或许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意味着零星项目伴随着大片撂荒的土地。但以天津开发区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以其足以骄人的业绩向世人表明:开发区不仅依然是对外开放的热土,而且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品味。

标签:;  ;  ;  ;  

开发区:热土经济增长的“引擎”_天津开发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