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梁胜,谢慧兰,郭晓琴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晋中 0308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诊断中运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价值。方法:对本科室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5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50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组)进行观察研究,对所有人员均进行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分析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组患者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阳性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诊断中运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有效辅助患者疾病诊断,并可根据检测结果判定患者病情状况。

【关键词】糖尿病;诊断;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062-02

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最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发病率及致残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加强糖尿病患者的早期防治,积极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也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原则。目前人类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日常生活中极易出现高血糖状况,而血糖影响因素较多,可受饮食、情绪、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人员可能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非糖尿病血糖异常升高,临床需对此类患者与糖尿病患者进行区分。而如何鉴别诊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血糖异常升高患者也是目前临床诊断糖尿病的研究重点。以往临床多通过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检测糖尿病,该方式可有效诊断糖尿病,但难以明确患者实际病情,在患者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具有一定局限性。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一段时间内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血清C肽胰岛β细胞分泌,可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本研究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50例糖尿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人员均进行了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现行效果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科室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5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50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组)进行观察研究。糖尿病组中含有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范围38~76岁,平均年龄55.6岁(s=11.2);健康组中含有男29例,女21例;年龄范围38~77岁,平均年龄55.7岁(s=11.5)。对糖尿病组与健康组人员一般基线资料样本对比检测,处于对比研究范围(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内容。

纳入标准:糖尿病组人员实施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均确诊为糖尿病,空腹血糖≥7.8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健康组未发现明显疾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人员。排除标准:其他脏器、组织严重病变及损伤患者;妊娠、哺乳人员;检查配合度较差患者。

1.2 方法

对所有人员均进行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受检人员肘静脉血4ml,使用离心机常规离心分离处理,取血清在冰箱(-20℃)内保存,使用美国伯乐D-10型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相关试剂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实施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使用罗氏e601全自动电放学放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实施血清C肽检测,行电放学放光法检测。

1.3 观察指标

1.3.1分析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

1.3.2分析不同人员检测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阳性率状况 血清C肽正常水平为1.1~4.4ng/ml;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水平为4.0%~6.0%。

1.4 数据统计

用SPSS20.0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分析

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分析(x-±s)

 

3.讨论

当前人类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类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等逐渐增加,且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使得糖尿病危险因素也逐渐增加,直接导致糖尿病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而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将引起病情进展,引起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加强糖尿病的早期防治,积极控制患者病情,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延长糖尿病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目前临床诊断糖尿病等方式较多,临床最为常用的方式为75g葡萄糖耐量试验,通过检测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来判定糖尿病状况。该方式诊断效果良好,但该检查方式仅能判定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但难以确定患者实际病情及血糖控制效果状况,难以有效指导患者治疗过程。血清C肽是胰岛β细胞分泌的物质,其不易被肝脏降解,且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在机体内较为稳定。因此可通过血清C肽水平反映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状况。而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血清糖类结合形成的物质,由持续性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且形成过程较为缓慢,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受检测时间、空腹状况、胰岛素运用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仅与血红蛋白和血糖之前反应时间、血糖浓度相关,因此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受检人员1~2个月内血糖控制状况,是衡量糖尿病患者病情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糖尿病组患者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阳性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说明两种指标均可有效辅助糖尿病诊断。本研究中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降低,糖尿病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分析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过高状况,将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下降,导致血清C肽水平,而在持续高血糖作用下将导致糖化血红蛋白持续升高。因此,通过血清C肽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有效反映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及患者近期血糖控制效果,辅助患者病情判定,血清C肽水平越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严重。

综上所述,糖尿病诊断中运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有效辅助患者疾病诊断及患者病情判定,可指导患者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洁艳.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0):59-60.

[2]姜大勇.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9).

论文作者:梁胜,谢慧兰,郭晓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梁胜,谢慧兰,郭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