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 255000
在教育教学不断创新和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方式方法创新,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发挥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创新应用。本文基于学生学习路径角度,对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近年来伴随数字化教学的深入和普及,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作为一门重要基础学科,物理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较多、学习难度较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物理教学的要求,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知识素养,同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以应用。探究高中物理教学新的模式,这才是推进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对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理解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实际,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出发进行物理概念、规律、实验等教学体系设计,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意识,提升物理学习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高中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导开展知识学习,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上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短、课外学习时间不足、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和复杂,增加了学业负担。通过引入基于学生学习路径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更容易增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当然教学模式的构建也需要把握基本的原则,尊重事实,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对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
对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探究,可以多角度构建,具体建议如下:
1.从基本概念出发,夯实知识基础。
高中物理教材中很多概念比较抽象,仅通过单纯的知识学习往往很难全面认知和理解,一些概念容易混淆,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可以引入概念教学模式,围绕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运用问题导入法,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而在情境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相关的概念内涵等进行阐述,进而引导学生一起进行逻辑推理,并最终找到解题路径。在这个过程中物理概念的引入要注重把握时机,结合问题自然引入,对概念的内涵和如何应用等提供相应的指导,还可以将相关的拓展内容进行关联,拓宽相关概念的背景知识等,从而丰富课堂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在互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学会应用概念来解释具体的现象和问题。
比如在开展对“熵”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统计学角度来进行概念解析,并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熵的基本特点,增进理解、加深记忆。教师还可以进行思维拓展,引入热传递现象,让学生在观察和理解中对系统自发地从温度不均匀向着均匀趋势变化,功热转化阶段系统自发地从宏观有规则机械运用向微观分子无规则运动转化。通过对熵的概念进行拓展,从而让学生理解熵增加原理。
2.对规律学习路径进行探究,构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知识点往往比较分散,既有定性的知识点,也有定量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定性和定量相关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开展定性讨论,设计相关的定量实验,运用理论进行推导最后得出相关的规律和结论,并加以应用,按照这个程序来进行学习路径规划设计,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探究物理知识奥秘的过程中,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知,反复进行实践总结,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提高解题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指导,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等模式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原理和方法等灵活应用,通过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从而更好地加强师生互动,在查找资料和反复实践中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应用创新水平,达到训练思维,提高创新意识的效果。
总之,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学生物理教学模式构建和实施,需要立足实际、把握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新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元化设计,不断创新应用,才能更好地将物理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原理、概念、公式,透过现象看本质,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应用,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系统认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收获更多,提高物理学习成效。
论文作者:张磊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1月总第3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物理论文; 知识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高中物理论文; 学生论文; 概念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1月总第3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