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00后”高校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管理策略论文_马冰莹

浅析“00后”高校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管理策略论文_马冰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89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的状态应该是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和情绪,能够正确认识和接纳自我,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国家地位不断提高,祖国的繁荣富强使得在这一政治环境成长起来的“00后”更加热情主动地参与国际交流,有着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富足的生活,但同时也造成了激烈的竞争,并且引发人们不同的心理问题。

“00后”作为成长在新时代的一批人,他们具有新潮的思想、独立的人格、他们喜欢表达不同的看法,但有时也会标新立异、个性张扬;他们出生于互联网时代,享受时代带来的便利,但也会沉迷网络游戏和社交平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如今“00后”已经步入大学校园,他们的各种行为特点背后隐藏的是不同的心理特质,对此现象进行讨论并对管理策略进行探究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管理。

二、“00后”的心理特点

1.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思想活跃。

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00后”具有更优越的物质条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对子女的教育也投入了更多的心血。因此许多“00后”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他们从小便接受更加优质且全面的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00后”兴趣广泛,能够在各种文艺活动、体育竞赛中表现突出,此外,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为“00后”大学生提供了便利的知识获取渠道。强烈的求知欲和宽广的信息平台使他们成为新事物的热衷者和追随者,他们的大学校园生活更加丰富,轮滑社、瑜伽社、魔术社和摄影协会等专门为勇于挑战自我的、具有热情的大学生开创;他们还热衷于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这是他们给自己新的使命和挑战。

2.独立意识强,以自我为中心。

很多“00后”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不喜欢听取家长和朋友的意见,还常常利用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彰显自身的个性。具备优秀且独特的个性,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及发展的社会,也能够让大学生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然而,若是过于特立独行,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团体意识的缺乏,将会对人际交往造成障碍。一些大学生在与人他相处时,常常不会分享和合作,因为他们会进行过度自我保护,害怕受到伤害,他们在网络上将自己戏称为“社恐患者”。

3.多元文化冲击,内心缺乏信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网络时代的来临使“00后”大学生的三观也受到冲击,他们成长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环境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多种APP的出现,像快手、抖音、微博等,为很多人提供了“红”的平台。受到这些网络文化的影响,使大学生的观念也有所改变。社会传达给“00后”大学生的是金钱利益,是“红”的诱惑,迅速蹿红的事例会导致大学生内心缺乏信仰,会有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如今天当歌手,明天当演员。寒窗苦读10余年,却不如一首歌值钱,这就是新时代网络平台带给“00后”大学生的思想冲击,也是让“00后”大学生缺乏信仰的主要因素之一。

4.成长缺乏荆棘,抗挫能力较差。

“00后”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背景多数为4位老人和2位家长,一个人独享6个人的宠爱,他们成长道路上有人遮风挡雨,披荆斩棘,因此中小学时期他们遇到的困难是有限的。如果前路过于顺遂,那么后来的路就会略显得困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步入大学,他们便要一个人来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来自校园、社会的压力。因此“00后”在大学生活中,在与同学、室友的相处中难免会产生摩擦。

三、教育管理策略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优化教师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为了更好地帮助高校大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全面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面对生活,鼓励和帮助学生早日走出心理障碍,健康成长。

2.正确对待“0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大学生为本。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学校应针对“0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制定相关策略,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学生自由,对其采取正确方法进行引导,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00后”大学生性格更加个性和独立,学校应该采取新的方式培养“00后”大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人际观和恋爱观,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进行自由发挥,最大程度上实现教育的价值。

3.帮助“00后”大学生树立信仰。

信仰应该是让人们用尽全力去追寻,用汗水浇筑,脱离现实和信仰的梦想是可怕的。学校所要做的,就是让大学生认识到信仰的重要性并坚持信仰。大学生自杀死亡事件数量剧增,内心坚定的信仰的缺失是导致自杀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教育“00后”大学生心怀信仰,让他们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和追求。

四、结语

教育事业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我们要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改进策略,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

论文作者:马冰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4月总第1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浅析“00后”高校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管理策略论文_马冰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