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及针对性护理分析论文_张浩

张浩

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医院 黑龙江伊春市 1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发生感染的68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护理对策。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发生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下呼吸道(39.71%)、上呼吸道(27.94%)、泌尿系统(13.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B)、血清白蛋白水平、联合使用≥2周抗生素、心功能分级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对高龄、住院时间长患者密切关注,及时纠正心力衰竭,积极治疗合并症,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medicine,and to implem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6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the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were discussed,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discussed. Results:the most common infection site was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39.71%),upper respiratory tract(27.94%)and urinary tract(13.24%);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diabetes mellitu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B),serum albumin level,the combined use of antibiotics,over 2 weeks classific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are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hospital infection. 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is higher,which is related to a variety of factors. W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ng hospitalization time,timely correct heart failure,actively treat complications,minimize invasive operation and strict aseptic operation procedures.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medicine;nosocomial infection;nursing

心脑血管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状就是内科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情况,这不仅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情况,还是使患者的病情反复,严重时甚至可能使患者的生命陷入危险。为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提高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文对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发生医院感染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发生感染的68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55.8岁;病程最短为2年,最长为18年,平均6.9年;患者基础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

1.2方法

对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发放住院期间发生医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患病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病史,患病年龄、侵人性操作次数、心功能分级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影响因素的筛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发生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下呼吸道(39.71%)、上呼吸道(27.94%)、泌尿系统(13.24%),患者感染部位统计详见下表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B)、血清白蛋白水平、联合使用≥2周抗生素、心功能分级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医院感染仍居高不下,有文献报道为6.64%。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发生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下呼吸道(39.71%)、上呼吸道(27.94%)、泌尿系统(13.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B)、血清白蛋白水平、联合使用≥2周抗生素、心功能分级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根据相应感染发生的原因,对应护理方法具体如下,加强病区环境管理,在住院病区,必须保证病房内整洁、干净、安静,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保持温度、湿度适宜,每日定时进行空气、地面及物品消毒;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制定出各项管理制度,使各级各位置的护理人员都在控制之中;严格划分病室、工作区域、医护人员活动区域。加强医疗器械规范医疗器械要采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灭菌效果达到最理想的程度。并且要使用自动清洗消毒机、冲洗消毒机。这样就可以保证灭菌前的无菌化,提高工作效率。手术前,医生一定要认真的洗手,做好各种消毒任务,增强医务人员的消毒意识,尽量的减少侵袭性操作对病人的感染。对患者采取器械操作时,要严格规范操作方法、步骤,坚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最大程度避免受到高危因素的影响。并熟练掌握心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时,要对抗生素和细菌谱的耐药情况进行考虑,确定最佳用药剂量,避免出现耐药突变株。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对高龄、住院时间长患者密切关注,及时纠正心力衰竭,积极治疗合并症,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1]潘颖颖,朱熠,庄建文,等.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3):608-611.

[2]邹家成.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158-159.

[3]杨振陆.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2016(6):33-35.

论文作者:张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及针对性护理分析论文_张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