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论文_屈虹亚

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415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模式。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8%,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3%,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止血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时,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同时还能够快速止血,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干预;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病症中一种常见的疾病。该种疾病危险性较高,病因复杂,且伴随着一定的并发症。病情容易发生改变,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影响[1]。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于全身疾病或局部疾病引起屈氏韧带上部消化道出血,常见的有胆管、胰腺、胃肠与食管等部位。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需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同时还需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本文研究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男46例,女34例,患者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为(47.6±4.8)岁。十二指肠出血32例,胃部出血24例,食管出血16例,胆管出血8例。观察组80例,男45例,女35例,患者年龄为23-77岁,平均年龄为(47.4±4.6)岁。十二指肠出血33例,胃部出血22例,食管出血15例,胆管出血9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患者卧床休息期间,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预防呕血引发窒息。在患者呕血结束后需及时进行口腔护理,清除积血,预防出现口腔感染,减少口腔不适。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饮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病情,指导其科学饮食。如伴随大出血、食管破裂出血、呕血等情况,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需禁食。如患者出血症状轻微,且止血已经超过24h,可告知患者进食清淡、无刺激的流食。随着患者病情逐步改善,可逐渐过渡到易于消化的版流质性食物。患者病情好转后可进食软质、营养丰富的食物。临床治疗时,护理人员需明确告知患者,禁止食用油炸、生硬与粗纤维食物,并禁饮酒[2]。(2)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临床护理服务的时候,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说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知识,促使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需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帮助患者临床治疗,并向其说明临川护理的意义,以此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3)心理护理干预。在患者接受治疗的整个程序中,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心理状态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提供临床护理服务的时候,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与患者情绪状态的变化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初期阶段,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提供安静的修养环境,并安慰喊着,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对于病情进展反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其心理压力。在护理人员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时候,还需调整饮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1.3疗效判定

痊愈:经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休克得以纠正,出血已全面停止,大便隐血转为阴性;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出血已获得明显改善,休克已纠正,且大便隐血转为阳性;无效:治疗前后各项症状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数据均使用专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临床检验利用t原理,卡方计量资料,在p<0.05的时候,说明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对比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8%,对照组治疗痊愈33例,有效30例,无效17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3%,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50例,有效27例,无效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止血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一种较为常见的危险性疾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且还伴随着并发症的现象。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病发因素有着不同性。一般情况下,年轻患者主要由急性糜烂与消化性溃疡引起[3]。而中年患者则是因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消化性溃疡引起。老年患者较为常见的是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或肿瘤性疾病引发。因此,在病情容易发生变化的情况,患者的健康受到明显威胁。基于此种疾病的危险性与常见性,在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时候辅以必要的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时,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同时还能够快速止血,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敏.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临床分析[J].现代养生月刊,2016,15(8):276-276.

[2]王芳平.对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5(14):110-112.

[3]李敏.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8(9):267-268.

论文作者:屈虹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  ;  ;  ;  ;  ;  ;  ;  

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论文_屈虹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