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_吴正吉,张渝成通讯作者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_吴正吉,张渝成通讯作者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沙坪坝 401331

摘要: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呈现出了对高职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其专业办学形式和内涵有待深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其师资队伍提升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全国50所高职院校中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兼职教师队伍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现状与对策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任务、政策的全面分解与落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不断健全与扩大,呈现出了对服务于基层的高职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目前临床检验新项目在不断增加,检验技术的“工具”和“手段”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更新【1】。为了培养出适应大健康产业需求的人才,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其办学形式和内涵需要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全国50所高职院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对其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通过对50所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兼教师比和兼职教师结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在专兼职教师构成比例上,40所院校为10%~20%,平均为14.5%,10所院校达到了20%以上,平均为22.6%,这表明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在数量上达到了国家要求,文件规定高职院校来自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不应少于10%,优秀的高职院校则应在20%以上【2】。在兼职教师结构上,在被调查的50所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438名兼职教师中具有中级职称的有335名,占75.5%,103名为高级职称,占23.5%;大学本科学历的85名,占19.4%,硕士及以上学历的353名,占80.6%;年龄35岁~45岁的为321人,占73.3%,46岁~55岁的为117人,占26.7%,平均年龄为38.7岁。这表明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在结构上年轻化,学历层次高,职称以中级职称为主,其中兼职教师学历高这可能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别于其他高职专业的特征之一,这可能和医学检验行业对从业人员学历要求高有关。但是在兼职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上还有待提高,距离国家30%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3】。

二、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队伍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对50所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在兼职教师的选聘上没有专门财政拨款或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兼职教师的来源主要是由接受学生的实习医院推荐,学校通过试讲和职业资格证书审核进行聘任考核。这表明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来源相对单一,可供选聘的人员少,难以实现人才优质化。承担课程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为264人,占60.2%,承担理论教学的为174人,占39.7%,教学总学时为专业课程总学时的30.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表明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队伍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但在教学任务的执行完成情况上与教育部2010年提出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的要求有一定距离,这可能与医学检验行业工作岗位任务繁忙,人员相对不足,故每个兼职教师只能分段教学,导致总学时不高。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50所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是通过讲座形式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的培训,评价上主要通过督导听课和学生评价为主,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足。

三、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一)加强政府宏观政策支持

从2005年起国家就出台了关于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系列文件,但缺乏有约束力和可操作的政策制度作保障。我国的《教师法》和《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中没有关于对学校兼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同时,由于教育部对医院没有管理职能,让医院落实相关政策,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就成一难题。因此,加强宏观政策的支持,制定一些能确保医院和兼职教师对职业教育的参与被社会认同,并获得一定效益的相关政策文件,如将参与高职医学教育作为医院等级评审的条件之一,并进行参与度的等级划分;将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与医药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考核挂钩等方面的政策文件,提高企业及其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真正实现院校共建高职教育。

(二)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兼职教师资源平台

医学检验岗位工作任务重,人员相对不足,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难以实现从同一医院检验岗位聘请兼职教师,但若从多个医院聘请,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和人员间的能力差异,因此建立区域性医学检验兼职教师资源平台就非常重要。通过平台将学校和区域内的多个医院检验科及其行业人员联系在一起,扩充了兼职教师候选库容量,同时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对平台内的行业人员进行教育理论培训和师范训练,不但可以规避兼职教师接受培训之后不再续聘而造成学校投入的浪费等风险,还可以将教学能力提高纳入兼职教师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中,实现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长久性发展。

(三)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兼职教师队伍

1.建全兼职教师的考评制度 科学评价是调动教师积极性、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机制[4]。兼职教师的评价应包括工作综合评价及教学评价,评价的方法可采取学生评价、专职教师评价、领导评价、学生成绩分析和学期总体评估等。通过这样的考评监控,使得兼职教师的教学过程“可见”并“可控”。

2.建立兼职教师的激励制度 正确的激励方法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使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4】。学校制定一些有利于满足兼职教师需求的规章制度,激发兼职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职业认同感,提升工作动力。首先学校应加强对兼职教师的情感激励,增加人文关怀,将兼职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增强其责任感和归属感。同时,制定和完善兼职教师的培训制度,列出专项经费支持兼职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等,实行优劳优酬,并对教学效果好的兼职教师发放“兼职讲师”、“兼职教授”等荣誉证书。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的实施,激发兼职教师的动机,积极投身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石豪.论临床医学检验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标准,2017,10:112-113.

[2]陈毓等.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2,17:67-68.

[3]刘超,李海英.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兼职教师现状对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15,9:32-35.

[4]卞华王银银,王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2:88-89.

论文作者:吴正吉,张渝成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  ;  ;  ;  ;  ;  ;  ;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_吴正吉,张渝成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