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工学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论文_张敬阳

如何确定工学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论文_张敬阳

吉林工程技师学院 吉林 白山 134300

摘 要: 工学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总体分为一体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工作岗位教学组织形式两种。培训机构在对企业新招或转岗人员进行教学过程中,应主要是采用一体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企业新招或转岗人员在工作岗位技能操作训练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分组岗位训练形式;一种是个别岗位训练形式。

关键词:教学组织形式 新型学徒制 一体化课堂

2018年10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在企业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在新型学徒制背景下进行企业新招或转岗员工的培训教学,必须采取工学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以适应新型学徒制背景下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因为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协调重组、优化配置教学过程各种因素及其功能,从而使这些因素的功能在特定的时空条件、特定的师生互动方式中得以集中地、系统地、有效地发挥。

工学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总体分为一体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工作岗位教学组织形式两种。

一、一体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指出:“培训机构应为学徒安排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的指导教师,负责承担学徒的学校教学任务,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做好与企业实践技能的衔接。”这给培训机构赋予了新的使命和任务,培训机构在对学员进行教学过程中,应主要是采用一体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一体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在一体化教室内进行的,一体化教室是一体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空间条件,在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阶段,所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

1.全班级授课活动形式。这种教学活动形式是以某一专业(工种)的自然班作为一体化教学的基本单位,按照同一个课程标准、同一个课题计划、同一个授课时间表,在同一个一体化教室内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授课形式。这种授课形式效率高,节省一体化指导教师和教学资源。

2.班内小组授课活动形式。这种教学活动形式是将同一个班级学员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安排不同学习内容,一个教师指导一个或几个学习小组进行的一体化教学授课形式。按照学员的学习能力强弱划分成小组,以不同的教学进度或不同课题内容组织教学。这种分组授课形式,可以照顾到学员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可以将接受能力强的学员和接受能力弱的学员平均分配到每个组,按照同一个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活动形式的优点是以强带弱,发挥学习能力强学员的引领作用,不使弱者掉队。

3.班内个别授课活动形式。这种教学活动形式是教师可以因人而异地给学员布置学习任务,并以一对一的形式给学员指导。主要面向学习差的学员和学习速度快的学员。当采取产品教学模式或项目教学模式时多采用班内个别授课形式。

二、工作岗位教学组织形式

《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指出:“企业导师要着重指导学徒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训练,帮助学徒逐步掌握并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使之能够达到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要求,具备从事相应技能岗位工作的能力。”因此,工作岗位技能操作训练是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在企业内的主要培训方式。

企业新招或转岗人员在工作岗位技能操作训练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分组岗位训练形式;一种是个别岗位训练形式。

1.分组岗位训练形式: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想要完成一项工作,单靠一人之力是无法实现的。特别是在那些程序化、标准化极强的行业里,团队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发展。

在企业新招或转岗人员培训过程中,根据工作任务情况,将学员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不同情况,每个成员在小组中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为了培养学员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分组岗位训练形式有四个方面的特点:(1)充分地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员的团结合作意思,促进了学员的整体发展;(2)既培养了学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学员的团队精神;(3)有利于落实因材施教,有利于开展分层次的教学,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4)有利于学员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学员的综合能力。

2.个别岗位训练形式。根据岗位的需求将学员分配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员的导师负责学员的指导工作。针对不同岗位的技术要求,进行固定岗位训练,使之能够达到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要求,具备从事相应技能岗位工作的能力。这种授课形式是工作岗位的主要培训形式,是导师与学员一对一地进行指导训练的形式。

个别岗位训练形式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示范性,导师给学员进行示范操作,导师的动作学员看得一清二楚;(2)指导性。导师能看清学员操作的全过程,及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3)后续性。学员学期满后,学员在工作上如果有什么难题,依然可以向导师请教,请导师指点迷津,有利于学员的后续发展。

总之,在企业新型学徒制背景下的新招用或转岗员工的培训教学工作,必须强化工学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发挥最大效能,提升培训效果。

论文作者:张敬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如何确定工学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论文_张敬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