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思路探析论文_邹莹

沈阳市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思路探析论文_邹莹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辽宁 沈阳 110004)

【摘 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化推进,浙江、贵州等地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产业突出、机制创新”的特色小镇,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借鉴其发展经验,结合沈阳市小城镇的现状基础,提出了沈阳市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发展思路。

【关键词】特色小镇;三规合一;生态优先;产业升级;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4-0010-02

1.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背景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化推进,浙江、贵州等地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产业突出、机制创新”的特色小镇,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各省也响应陆续出台政策,推进特色小镇发展。辽宁省在《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等文件中都提出了促进特色镇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2.国内特色小镇发展的经验借鉴

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破解了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呈现出特而强、聚而合、静而美、活而新四个方面的特色,从产业发展方面,将资金投入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聚焦前沿技术、新兴业态、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从地方文化发展方面,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培育地方文化,嵌入旅游功能,每个特色小镇打造3A级景区,旅游特色小镇打造5A景区。从规划特色方面,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联动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建设规划。

四川的特色小镇发展主要根植于其良好的城乡统筹的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的形成小组团微生长的模式。具有“起步早、互动好、规划强、制度先”四方面特色。四川省从2013年开始,每年选取100个基础条件好,特色优势明显的小城镇重点培育,3年来在基础设施、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和优化,形成村镇一体,百镇竞发的局面。四川的特色小镇建设扎根于乡土,这使它区别于浙江发展的特色小镇,对类似的地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贵州省的特色小镇发展是根植于贵州省突出的旅游和文化资源优势,结合旅游发展带动小城镇发展的模式。贵州发展特色小镇,是生态与人文并茂,扶贫与特色共抓。突出特色为:“原生态、多民族、慢生活、久历史”。结合总体发展目标,按照“大项目、大规划、大投入”的思路,在全省范围内选取50个旅游小镇,统一招商、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实施旅游项目带动战略,建设50个富有地域特色、人居环境良好,主题鲜明、设施配套、交通便利、适宜休闲度假的风情旅游小镇。

总结国内目前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实践案例,特色小镇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核心方面:

(1)产业方面——突出特色,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创业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功能方面——完善功能,强化基础设施新支撑;提升质量,增加公共服务新供给。

(3)理念方面——绿色引领,建设美丽宜居新城镇;城乡联动,拓展要素配置新通道。

(4)实施方面——主体多元,打造共建共享新模式;创新机制,激发城镇发展新活力。

3.沈阳市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分析

3.1 空间特色——东山西水、南原北丘

沈阳市生态本底条件较好,绿地水系形成“东山西水”的空间格局,大多数乡镇分布在山地与湖泊周边,如辽、蒲河沿线就串联了数十个乡镇,正在逐渐形成生态、旅游、城镇化三位一体的“沿河城镇发展带”,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天然的生态资源。从地形地貌方面,沈阳市西南部为平原地形,沈阳市域东北部为长白山余脉丘陵山地,形成了“南原北丘”地貌格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产业特色——东汽西制、南航北农

市域范围内,近郊区初步形成了“东汽、西制、南航、北农”的产业格局,远郊区结合各自的发展基础与禀赋特征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发展方向。目前产业发展呈现出“近域蔓延,轴带延展,板块集结”的空间特征。 总体而言传统产业型乡镇比重大,新兴产业型乡镇比重小,主要从业人员仍集中在传统行业。近郊与远郊乡镇还存在一定发展阶段差距。

3.3 文化特色——辽金文化、关东风情

沈阳市发展历史悠久,地处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活动的交错地带,农耕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在这里相互融汇,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坐拥平原、扼守山海”的地理环境孕育的地域文化,拥有满、汉、蒙、回、锡伯等多民族汇聚的文化资源,保留了大量的城址、墓葬和遗址实物遗存。

4.沈阳市特色小镇发展的规划思路

4.1 以点带面,示范突破

借鉴城镇发展的中心地理论和产业发展的不均衡性理论,以小城镇的资源要素差异化为前提,兼顾“康法-新辽-近郊”三大片区的发展阶梯与差异性,有区别地培育若干有代表性、有长足发展潜力、符合经济新常态发展趋势的小城镇,顺应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精明收缩”的趋势,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实现以点带面、示范突破。

4.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产业定位突出“特而强”,避免百镇一面、同质竞争,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挖掘特色小镇的特色与亮点,根据不同的区位、规模、产业类型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高主导产业的“首位度”。 以产业链思维培育特色小镇,通过系统的产业基础评价和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对现状产业进行优胜劣汰的判别。

4.3 强化配套,城镇修补

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尤其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和商业,以及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打造特色小镇发展的“坚实底座”。 结合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还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特色小镇的辨识度、认可度和吸引力,让人愿意来消费、投资、创业和生活。

4.4 生态优先,文脉延续

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特色小镇规划与建设要“看得见山,忘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坚持城镇建设与风貌塑造、生态修复同步,融合山、林、田、河、湖等生态资源,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建设模式。 挖掘当地历史文化遗存,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特色小镇文化软实力。

4.5 多规合一,搭建平台

坚持规划先行、产镇融合,综合规划、国土、发改、环保、招商等多部门,联动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项目、资金、用地“三方落实”的建设规划。确立市场主导地位,让项目有载体、让发展有时序、让经营有持续,多个规划在目标定位、指标体系、近期行动等方面充分协调,为特色小镇营造良好的开发框架与政策平台。

5.总结

随着国内特色小镇建设势头的高涨,小城镇发展迎来一轮的契机。沈阳市特色小镇借此发展之势,利用沈阳市小城镇的空间、产业、文化特色,从抓重点、地域性、强生态、重修补、多规合几个思路建设特色小镇。沈阳市的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完善沈阳市域城镇空间体系,改变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邓德芳.苏北地区特殊近郊区位小城镇的规划编制研究——以徐州市棠张镇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贾漫丽,白杨,杨建民,刘桂林.滨湖风景旅游小城镇景观风貌控制规划——以杭州千岛湖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秦源泽,邹志荣,管丽娟,陈虹.区域乡村景观规划体系研究初探[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金鑫,陈文广.组合型城镇——珠三角小城镇的发展新思路浅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论文作者:邹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9

标签:;  ;  ;  ;  ;  ;  ;  ;  

沈阳市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思路探析论文_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