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管理_贷款风险论文

论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管理_贷款风险论文

试论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企业论文,试论论文,贷款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0.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71X(2001)02-0058-02

在我国,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已成为政府、金融界和经济学界的共识。由于民营企业发展快、淘汰率高、总体规模偏小等原因,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时就会遇到高风险的问题,这极大地限制了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本文力图从几个基本的方面谈一谈对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问题。

一、对民营企业要善加分类

从总体上讲,民营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是一个有潜力的优良群体。但对于银行的信贷风险而言,民营企业并不是一个可“一视同仁”的整体,其中既有规模较大、管理和财务制度较正规的企业,也有规模偏小、管理和经营不正规的企业;企业主既有诚实守信者,也有恶意骗贷者;既有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也有市场前景不稳定、效益较差的企业,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在贷款前期,也要像对待国有企业一样,综合企业的各种因素,根据和贷款风险有关的指标,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确定贷款支持的对象和额度。对那些信用级别较高的企业予以优先扶持,对那些信用级别低的企业少予或不予贷款。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上面对的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分类较细,对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分类较粗,情况掌握不够详尽,这是造成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风险加大、不良贷款增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不是不分好坏地一概支持,企业的盈利前景、贷款回收的安全性仍是贷款投放的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二、在民营企业中培植银行自己的优良客户群

在前述对民营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动态地把握客户的信用变动情况,不断淘汰原客户群中的资信欠佳者和信用状况恶化者,维护好与原客户群中资信优良者的关系,不断发展新的资信良好的客户。银行业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个优良客户群,银行会同这些客户一同成长。要做到这一点,一是需要银行经营者的远见卓识,能甄别行业和企业的成长性,不拘泥于企业的现实状况,用发展的眼光识别企业的发展前景。许多今天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会成为明天和后天的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成为银行业务的支撑者。企业也会因为银行在创业阶段的扶持而愿意成为银行的基本客户。二是银行工作人员在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高的工作效率,尽量满足企业多方面的金融服务需要和资金要求,要能充当企业的财务顾问,及时与企业通报有关信息,平等地和企业交往,避免优良客户的流失。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客户群,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银行和客户打交道的初始成本,减少银行的业务费用,更重要的是,能降低因对企业了解不深而造成的信贷风险,便于及时对信贷风险进行控制。

三、提高对民营企业贷款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减少贷款的道德风险

譬如以民营企业为主要贷款对象的民生银行在全国商业银行中首次采用了律师证制度,聘请国际权威的普化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年报审查,站在国际标准的高度,搞管理建议书,从而使民生银行成为我国最早实现五级分类划分贷款的银行之一。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给民生银行带来了很好的贷款风险管理效果,到1998年底,其贷款逾期率还不足5 %。

在民营企业中,也有少数从银行恶意骗贷和圈钱者。有的民营企业投机经营,负债累累,就把眼睛盯在了银行身上,通过提供虚假的财务资料,编造莫须有的“盈利”的经营项目,从银行骗取贷款,贷款到手后,要么偿还别人的债务,要么继续从事投机经营,赖国家银行的账。另外有不少民营企业,它们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都不错,有还贷能力,国有企业或其它企业从银行借钱不还而银行又无可奈何,也会使它们心存侥幸,赖账不还。当然,在作出还与不还的选择时,这些企业会权衡得失,还会看银行如何反应。所以在与民营企业的业务往来中,银行领导者的贪婪和不负责任,具体经办人员的贪小便宜、粗心大意,都会引发贷款的道德风险问题。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只要银行工作人员不被私利蒙住眼睛,有较强的责任心,许多问题和骗局都会被揭露,风险就可以避免。因此,银行首先应该健全规章,严肃纪律,对那些受贿贪便宜玩忽职守者给予严肃处理。许多风险实际上都是从内部引发的,银行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和负责精神会给企业传达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对自己的贷款是负责的、谨慎的。这样,那些恶意骗贷者就会望而却步,心猿意马者也会五脏归位,减少银行信贷风险。

四、健全对民营企业贷款抵押制度和保证制度

贷款抵押制度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牢靠的框架,但在具体操作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抵押物评估的客观性问题。评估偏低,企业不满意;评估偏高,又会给银行贷款带来风险。而目前我国的资产评估机构缺乏科学的手段、良好的职业意识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在评估中很难做到公正客观。二是缺乏一个高效的抵押品(尤其是不动产)处置市场,造成银行处置抵押品的成本过高或周期过长,或在处置过程中遇到官方的、社会的和舆论上的各种压力,因此银行对抵押贷款心存疑虑。但是,银行又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认真研究解决办法,使贷款抵押制度成为防范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的一道可靠屏障。另外,对一些规模偏小、资产容易转移的企业,因企业资产难以与个人资产严格划分开,可采取个人财产和企业财产的连带抵押制度,以防企业利用破产逃废银行债务。

就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的保证制度问题,理论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些地方政府和银行也进行了一些试点。主要的做法有地方财政出资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民营企业小额连保贷款等。笔者认为,这些做法要么受到政府财力的限制,要么受到不规模运作、引发道德风险的限制,在运作框架设计和具体实践中都会遇到很大困难。企业贷款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应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风险问题,政府不宜过多介入。从政府方面来讲,对符合条件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可给予一定的优惠倾斜政策或贴息支持;银行可适当提高贷款利率,提高呆账准备金的比率,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另外,还可以引入专门的信用保证公司,为民营企业的贷款进行专业化的有偿担保,公司根据申请企业的贷款风险状况确定担保条件,对不同风险的企业收取不同的担保费。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努力,最大限度地以较低的成本减少银行的贷款风险。当然,银行自身对贷款风险的控制,仍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环节。

五、逐步建立民营银行作为对民营企业贷款的主渠道

资料表明,许多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原城市信用合作银行)对非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的比率高达50%以上,而我国惟一的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其贷款对象以民营企业为主)截止1998年底全行贷款逾期率不足5%。在民营银行, 贷款风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控制。因为民营银行和民营企业在产权上具有对称性,银行经营者直接面对所有者的监督,经营成果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能坚决地维护银行的利益,在贷款过程和事后监督中能严格把关;而国有银行和其它公有股份制或合作制银行和民营企业不具备产权上的对称性,银行经营者受到的监督和制约相对松弛,经营成果和自身的利益和职业保障关系不密切,在维护自身利益时银行就不够坚决,经营者的责任心就不强,贷款风险就会随着一笔笔贷款的发放累积起来。低风险来自于良好的管理,良好的管理来自于健全的体制背景。现在,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艰难地转制,恐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逐步建立民营银行作为对民营企业贷款的主渠道,是对民营企业进行金融扶持的需要,也是对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进行控制的需要。

标签:;  ;  ;  ;  ;  ;  

论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管理_贷款风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