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文化教学引入汉语学习者课堂教学研究论文_张婕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9)

摘要:国际地位的提高吸引了众多海外友人来华经商贸易、旅游往来,同时,这一转变极大地促进了汉语的蓬勃发展。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汉语教学专家们不止把教学重点投入在传统的听、说、读、写四大方面上,文化教学也成为了近些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又一重要方面。根据调查问卷(以安徽大学留学生中级1班及中级2班为调查对象)及留学生文化课程教学追踪及实践调查结果,本文主要就问卷及追踪结果进行显示,分析现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教材编写及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研究一定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问题与策略

“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①国外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的兴起,强调运用语言学和社学会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即是文化。受到西方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经历了一个从不被重视到被注意、被热烈关注、到趋于平稳的过程。”②这些年来,许多高校把文化设为单独的课程对留学生进行系统教授,而今繁多的文化教材、各式各样的文化类书目,都对现今研究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具有实在的现实意义。此项研究,对提高留学生的汉语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级班留学生文化教学”调查及分析研究

《对外汉语文化大纲》对文化的界定是:“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跟文化课的文化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二者不可统一而论。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与语法教学类似,是散落在语言学习之中的学习,主要包括语构、语义和语用变化。”④对外汉语中文化教学尤为重要。

关于文化教学研究,抛却教学实践部分,前期的数据调查对后期教案书写起着重大引导作用。这一调查是分析教材和了解课堂呈现方式的必备要素。

本专题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中级1班及2班学生,调查遵循自主自愿原则,主要就中级班学生现使用的文化教材《中国文化》④及文化课程讲解等方面进行了电子问卷调查,其中调查15人,实收15人,具体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表1 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级班留学生文化调查问卷

由上表可知,在调查的15位留学生中,男女比例为3:1,总体来说,女生占比较少;从文化调查角度方面分析,可以初步总结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调查对象中较大比例认为学习中国文化课程对学好汉语还是有用的:上表显示,15人中,认为有用的人数占总比约为53%,认为有点儿用的人数占总比为40%,总体来说,从现实意义考虑,语言教学中引进“文化教学”对提高学生语言文化能力还是有用的,这一点也证明了此项目开展的必要性;

(二)就留学生目前所使用的文化教材《中国文化》(韩鉴堂)来看,整体上难度较大,对留学生学习还是有一定障碍的。上表显示,在调查的15人中,认为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没有难度的占比约为13%,有点儿难读和难读的比例分别约为33%和53%。从这一点来看,以《中国文化》(韩鉴堂)为参考样本,为课题中后期分析各类文化类教材(现国内)通病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对中后期项目开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三)从学生习得文化兴趣角度来看,留学生对中国传统的历史、节日、饮食等方面兴趣点较高。从15人调查表中显示,喜欢中国历史、中国节日、中国饮食的人数分别为8人、7人、9人。不难推断出,这些方面占比人数较多可能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在于课堂形式开展的多样性及现实体验性可能较高,因而学生兴趣较浓。这一点显示,对中后期考虑文化教师该采取的适宜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数据支撑,更对后期分析如何开展兴趣类文化教学具有前瞻性意义。

(四)在文化教学课上,教师主要采取自己准备PPT,或者教材、游戏与PPT相结合的文化教学模式。数据显示,选项中老师自己准备PPT和教材、游戏与PPT相结合的人数分别为11人、15人,这表明现阶段文化教学中,传统媒体、电子设备等的介入产生的效果可能更好,但也不得不指出,传统西方教学中所采取的小组讨论模式在现阶段国内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从这一点来看,这个问题也是值得后届人士加以改革的。

(五)在调查中国文化课的缺陷之处时,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及课堂环境有所不满。数据显示,选项中认为中国文化课的内容太难、太老的人数达到8人,对教室环境不满的人数占到7人,其余选项均在5人及5人以下。不难得出,从目前所使用的编排教材来看,体现的时代性不够强,缺乏对现有文化热点、现代人文化观念的捕捉;从课堂环境来看,文化教学,尤其是理论文化教学中,主要教学点集中在室内,缺乏对学生兴趣点的激发,实践性较为稀缺。我想,这应该不会是文化教学的个性吧,共性所反映的东西是在所难免的。

(六)从留学生对文化课的建议来看,大多学生认为文化教学要多看视频、多上实践课、多从学生兴趣出发,教授课外文化。数据显示,对这三项的要求在人数上分别达到8人、7人和11人。从这一点来看,要思索的问题就是,文化教材的存在是否有其必要性,但也真的是“众口难调”,那么在编排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课堂教授中应该采取哪些新的教学模式,这些数据,对中后期教学跟踪及分析都有了一个很好的数据支撑。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课堂跟踪与实践之问题反馈

(一)受传统教材编写的影响,文化教材编写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空泛型,难度较大。

研究主要以韩鉴堂的《中国文化》为主要蓝本,加之宁继鸣的《中国概况》⑤及一些主题类文化书目。综合各类教材,目前所呈现的一个通病就是内容书写时总是不可避免的体现出一定的空泛型。在跟踪文化课程时,不难看出,文化教师尽可能大地减少这方面的讲解,极力做到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让学生理解一个文化知识,然后由于各类教材的不匹配性,学生在课下复习或者阅读时其实有很大的障碍。比如《中国文化》(韩)中关于丝绸之路有这样的影响类描写:“奔腾东去的黄河、一望无际的沙漠、终年积雪的高山、水草丰美的草原,加上那多如繁星的湖泊,组成了一幅丝绸之路的山水画长卷。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正是丝绸之路边塞风光的真实写照。”⑥是的,文字很美,但要表达的一个内容就是“丝绸之路的沿途风光美不胜收。”冗杂的描写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水平及他们的兴趣点,加上生词繁多,很容易让学生对文化这门课产生厌倦。个人认为,文化课教授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好语言,让学生文化观念产生转变。这类描写实在是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学生反映,“读不懂、很难”,空泛型较强。

(二)文化教材中配套的电子设备(如视频等)功能还不太完善,内容过于教条化、形式化。

以跟踪“丝绸之路”这节课为例,从介绍从前的张骞开辟丝绸之路为导入,介绍到了现今我国的丝绸之路,可是在短短的5分钟之内,身边的留学生反映完全听不懂,为什么呢?首先是全程汉语字幕,这个尚可理解;其次就是整个视频差不多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展开的,那我自己来说,身为中国人,听着这些内容,都不免觉之枯燥乏味,更何况那些和我年龄相似、好动语言有不太流畅的汉语学习者呢?视频内容太过古板、教条,一味输入。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方面还存在较大缺陷。

根据其他院校的走访调查,结合安徽大学自身文化教学,不难发现,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学校的文化课程较多地集中在室内进行,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快的学习汉语,整个过程中基本不用中介语,也很少采用中西方对比的方式对一些内容进行解释,教学内容大多类似,有一定的刻板效应,根据教材进行,很少结合本地的地方特色。比如在教师讲授“唐僧取经”这一小节时,对于文中出现的“佛经”一词,教师给了很浅显的解释,其实个人觉得,如果把它的基督教的《圣经》相对比,可能会让学生更好理解一些。

(四)东西方学生文化差异较大,课程进度很难同步,也很难调动整个班同学的积极性。

三、关于汉语文化教学方面的建议

(一)针对不同等级的汉语学习者,编写对应的教材。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多所学校都会根据留学生汉语水平编排相应的班级,这些方面的发展,也为编者编著教材提供了一定便利,同时,教材编写者也应多做调研,了解高校留学生汉语的实际水平,根据年龄分布特点、实际汉语水平等特点实时、实地编写教材,尽可能多避免大段历史来历等方面的介绍,把握时代热点、紧抓文化热点,及时进行编排。

(二)加大技术投入,尽可能地让电子材料与习得内容相匹配,吸引学生眼球。

相关部门应加大技术投入,针对教材中各色各样的内容,应该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简易视频,更方便学生学习,而非千篇一律的剪裁国内相关内容的视频,字幕组也应该在难度较大的内容后面附上相应的英文字幕,方便学生学习,相应缓解中西方学生间的“文化矛盾”,以便更好地习得汉语。

(三)避免千篇一律,从多数留学生的兴趣着手,同时结合本地文化优势,讲解中国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留学生初到中国,绝大多数最初都会对中国各方面充满好奇,这时候编写者应该有意无意间多去高校做调查,了解多数学生文化兴趣点,从这些兴趣点着手编写教材。同时,教师也不应该千篇一律地局限于教材内容,要学会“用教材教”,以教材为蓝本,结合学生兴趣点准备课件,同时,也要在课堂中融入本地文化因素,比如安徽省内的黄梅戏以及徽州文化,比如古时的徽州女人等。这些实时文化内容的融入更易让留学生对中国多彩多样的文化有充足兴趣,更好地促进他们学习汉语、更易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四)多进行“体验式教学”,同时不忘将文化核心及时输出。

中国文化类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时要较多的设计一些体验环节,让学生真正体会,做到“知行合一”,但在讲解一些内容时,也不要本末倒置,过分注重学生兴趣,注重课堂体验,使得文化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同时,文化教学的整个过程都不要忽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留学生需要习得的重点内容。比如在讲解端午节时,屈原和《楚辞》的大致内容在讲解一番后,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也是教师应该加以传授的。

四、结语

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学科在近些年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同时,汉语文化教学由于初期发展的不成熟性,无论是在教材编写还是教学模式以及技术投入上,目前都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后期各界人士的参与及修改投入。但毋庸置疑的是,汉语文化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对提高学生语言习得能力还是有比较大的功效的,对传播中华文化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项目的研究既对文化教学现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警醒作用,又对留学生习得中国文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钱穆.文化学大义.[M].台北:正中书局,1952:2.

[2]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8.

[3]刘娜.浅析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文教资料,2017-10-15(9).

[4]韩鉴堂.中国文化.[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8

[5]宁继鸣.中国概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8

[6]韩鉴堂.中国文化.[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8

[7]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2-05-01.

[8]鲁宁丽.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对比分析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5-05-01.

[9]翟努非;庄佩芬;雷妤;陈昕.对来华留学生开设中国文化类课程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院报,2017-10-20.

作者简介:张婕,陕西咸阳人,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5级本科生。

论文作者:张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把中国文化教学引入汉语学习者课堂教学研究论文_张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