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陈雪莲

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陈雪莲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中医医院 四川乐山 614400

【摘 要】目的 分析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相等,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同时给予口服辛伐他汀药物,每日1次,每次20~40mg,然后对两组患者存活出院率进行观察统计并随访1年。结果 经过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存活出院率及1年存活率明显偏高(ρ<0.05),而且治疗组患者再次发生心性事件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ρ<0.05)。结论 辛伐他汀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疗效显著,且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辛伐他汀;应用疗效

引言

心肌梗死又叫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是当前造成我国人群死亡的第三大疾患。

辛伐他汀具有调节血脂和抗炎作用,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斑块的稳定,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在常规抗凝、抑制血小板、扩张冠状动脉以及溶栓等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患者存活出院率、一年存活率,减少心性事件发生,且用药方便安全,无明显毒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其中100例心肌梗死

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在43~78岁,平均年龄6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7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且这些患者肝肾功能均属正常。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合并高血压患者2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6例;对照组合并高血压患者19例,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ρ>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两组患者在发病后临床治疗时均接受抗心律失常、控制血压、持续心电监护、止痛、吸氧、扩张冠状动脉、溶栓、抗凝等常规治疗,并停用其他调脂药物,同时在常规治疗的额基础上再给予治疗组50例患者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mg,坚持服用6个月。两组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临床治疗期间及出院后随访的6个月内,主要观察患者心血管死亡、再次梗死及复发性心绞痛等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并出院随访6个月后,采用卡方进行检验,ρ<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经过对100例患者6个月的随访记录,发现治疗组50例患者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复发性心绞痛,无1例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和再次梗死现象,总发生率为26%;对照组50例患者中,发生复发性心绞痛的有25例患者,有3例患者心血管死亡,4例患者出现了再次梗死,总发生率为6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性,ρ<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人体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引起的出血、血栓形成,进而致使人体官腔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发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致使血管完全或不安全闭塞。急性心肌梗死病症具有发病骤然、发展迅速、有效治疗时间段、死亡率高等特点。实际上,急性心肌梗死也可认为是一种炎症过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体内白介素、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等与炎症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显著增加,且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及心肌重构、心力衰竭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其炎症反应的激活是导致粥样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人有效治疗时间段,发病死亡率高等,因此第一时间内开展针对性治疗是提高病人存活率的有效措施。患者除进行必要的抗凝、溶栓、控制血压、扩张冠状动脉、抗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治疗以外,尽早的使用他汀类药物,能有效缓解病情。

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代谢功能,可抑制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粘附,降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分泌功能,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移植并促其凋亡,阻止动脉内膜增厚及泡沫细胞的形成,稳定并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他汀类药物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管内皮对血管扩张活性物质的反应性,改善患者血液供应;而且,减少血小板的聚集,改善患者血小板凝血机制,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细胞含量,促使缺血性组织血管新生等,从而降低并缓解心血管事件出现机率。辛伐他汀为羟甲基物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羟甲基物二酰辅酶A,阻断集体合成内源性胆固醇,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而且羟甲基物二酰辅酶A可逆向代谢成为乙酰还原酶,有效控制羟甲基物二酰辅酶A参与人体内其他多种生物的合成,能有效调脂,降低人类冠心病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在世界临床医学研究中,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及其他一些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经得到有效证实,辛伐他汀在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能快速的减少细胞粘附分子,改善内皮功能,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凝血机制,使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减少,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本次试验研究中,结果显示,常规溶栓治疗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应用,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在出院后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心血管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且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未发生肌病或横纹肌溶解症,仅有1例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现象,停药后即自行改善,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为26%。因此可认为,辛伐他汀在用于治疗急性心血管患者时,疗效显著,且安全副作用小,可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涛,李婧,张文杰.炎性因子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对其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6):41-443.

[2]赵淑琴,魏祥娟,董玉秋,等.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非降脂作用[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4,31(4):230-231.

[3]王志坚,李美红,陈赛勇.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6,12(2):95-97.

[4]袁丽艳.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32).

作者简介:

陈雪莲(1976年12月-),女,汉族,四川省广元市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心血管专业工作。

论文作者:陈雪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陈雪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