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让学引思"理念指导小学数学习题设计论文_刘建洋

以"让学引思"理念指导小学数学习题设计论文_刘建洋

刘建洋 阜宁县古河中心小学 224427

【摘要】习题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只有在课堂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增强趣味性、考虑接受性、提升开放性,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习题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12-165-01

有些教师喜欢片面增加习题的难度,他们的观点是难题会做了,简单的题目也就会做了。这样的认识其实是极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一方面没有真正达到习题的巩固练习的学习功能,另一方面挫伤了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数学教师在习题设计中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注意设计好习题的编排结构,通过习题的编排展现教学思路,同时,必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

一、采取新颖有趣的习题设计形式

教师可以尝试采取新颖有趣的形式设计习题,在习题设计中融入更多趣味化元素,让学生对于做题有兴趣,并且能够主动积极地应用所学知识。很多教师一想到习题设计,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那些课后的常规运算题,这类题目其实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习题训练中如果充斥的都是这类问题,那么学生很容易丧失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革新自身观念,在习题设计时要多花心思,融入更多新颖有趣的元素。比如,可以转变题目的形式,将游戏要素或者是其他类型的趣味化要素融入题目中,让学生产生了解和探究的欲望。同时,教师可以让题目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思维量,那种单一的运算题或者计算题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习题设计,教师需要做的是找寻知识应用的有效依托,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类型,在这样的前提下更好地锻炼与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

比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这部分内容时,这其实是一个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设计的习题针对性要强,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吸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1-20中,奇数有(),偶数有(),合数有(),质数有()。这一练习要求学生个体独立完成,我的后续问题是:“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了很多结论,如:质数不一定全是奇数;合数不一定全是偶数等。

这样,不仅题型有所改变,而且练习形式也体现了个体与小组结合的特点,最为重要的是,学生透过这一个问题很好地复习了这部分知识的核心内容,并且加深了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因此,教师设计习题时一定要凸显锻炼学生思维的基本目标,在这样的设计思路的引导下产生的习题才会有更大的教学价值。

二、考虑习题的接受性,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检查和教研活动中发现,有些教师喜欢片面增加习题的难度,他们的观点是难题会做了,简单的题目也就会做了。这样的认识其实是极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一方面没有真正达到习题的巩固练习的学习功能,另一方面挫伤了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数学教师在习题设计中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注意设计好习题的编排结构,通过习题的编排展现教学思路。同时,必须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学生则沿着教师设计好的思路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成功的体验。要设计好复习题、铺垫题,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要充分考虑题量,即在某单位时间内安排多少习题的量才是最优。习题量太少,得到练习机会的人数就少,大多数学生没有练习的机会,学习劲头自然就受到影响。习题量安排不均,通常弊病是前松后紧,开头部分做了很多口算题、练习题,传授过程又费时过多,结果后面的时间过紧,没做两道练习题就下课了。所以,教师在设计一节课时一定要根据授课的内容与学生状况精心设计,安排科学的练习量,使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

三、习题设计要注重典型性和生活化

课堂时间有限,习题的设计要做到少而精,这就要求在习题设计时要“抓好”典型,设计那些既能很好反映课堂教学内容又能体现其应用价值的习题,从而达到不仅巩固学生知识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一定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的题目。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高于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是简单的重复性训练,因此一定考虑题目的典型性和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把握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并尽量选择那些能体现生活、反映生活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可以以下面这种生活化的习题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购物”:将各种物品标好价格,分成摆放,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按照教师的口令如买一个篮球和一个文具盒、买2支铅笔和一块橡皮等先计算后进行交易,使学生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学会计算。这类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设计此类问题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兴致,并使他们将已学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还能学以致用,可谓一举两得。

四、注重针对性,指向知识核心

习题设计的本质,是要能够强化学生所学知识,并

将所学知识拿来熟练运用,突破学习的难点,解决数学问题。因而,教师要将习题设计的重心放在学生容易迷惑的地方,越是认知模糊,越是需要加强习题训练,由此突破数学难点,直指知识核心。

例如,在学生学完《分数的意义》之后,对“平均分”这个关键概念仍然没有建构深刻认知,还停留在浅层次上。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一根绳子长5米,分成6段,每段绳长占几分之几?学生在做这道题时,认为绳子的长度除以6,就是每段绳子占总绳长的几分之几。

结果整个班级几乎“全军覆没”。此时我让学生思考:想一想,题目中说将绳子分为6段,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很快有学生反应过来,指出题目中的条件是“将绳子分为6段”,并没有标明平均分,因而这个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不充分,也就没法进行解答。此时,我引导学生反思:你有什么教训?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认为,自己忽略了“平均分”这个重要条件,由此从错误中获得深刻认知,明确了平均分在分数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结语

习题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只有在课堂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增强趣味性、考虑接受性、提升开放性,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会阁.浅谈小学数学习题讲评环节的优化设计[J].学周刊,2013(12).

[2]管志阳.小学数学习题开发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11(02).

[3]汤伟珠.新课堂,呼唤数学习题“生活化”[J].教育科研论坛,2015(06)

论文作者:刘建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以"让学引思"理念指导小学数学习题设计论文_刘建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