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银行的恐惧时刻_银行论文

四大银行的恐惧时刻_银行论文

四大银行的恐惧时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恐惧论文,时刻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两个多月前的一个下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总部内突然变得一片忙乱。高层领导们紧急磋商对付媒介的统一口径,普通员工们也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把目光投向电脑屏幕。

这是去年11月15日,中美即将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双边协议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刚刚发出,中国银行界最为恐惧的时刻终于来了。

恐惧来自哪里

再往前几个月,一封由一家国有商业银行高层起草的信件被直接送进了中南海。据称,信中对中国加入WTO 后开放金融市场问题向中央建言,希望这扇大门不要开得过急、过大。随着中国加入WTO 的可能性逐渐要变成现实,国有商业银行的行长们再也不能像从前一样安稳了,他们隐隐感到自己的生存正在面临威胁——他们要站出来表示自己的意见。

他们没有收到中央高层的正面回复,但中美即将签署WTO 协议的事实表明,他们的意见并没有得到采纳。

11月15日下午,当有新闻媒介前来采访对中美签署协议的反映时,各家银行的回答几乎一致:我们无法评论,请问中央银行。

早己登陆的外资银行

在过去的20年里,外资银行进军中国金融市场的步伐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1979年,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从此拉开了中国引进外资银行的序幕。这一年,共有31家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两年后,以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为标志,中国开始允许外资银行在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

外资银行并没有因为得到注册许可而满足,他们希望在中国更多的地方开展业务,争取利润。从1990年开始,上海成为除特区之外的金融开放城市,紧接着,大连、天津、青岛、宁波、福州、广州等沿海城市也向外资银行开放,1994年又批准在北京等11个内陆城市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分行。直到1999年1月,在朱róng基总理访问美国前夕,中国正式宣布取消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这表明中国开放金融市场的决心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外资银行来华的最重要的目的无疑是要开办人民币业务,与中国的银行业一争天下。对此,中央银行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只允许外资银行对外资企业开展外汇业务,直到1996年12月,才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1998年8月,深圳又加入了这一行列。 1999年8月,中国又扩大了这一范围,上海的外资银行可以将其客户扩大到江苏、浙江两地,深圳的外资银行则扩大到广东、广西和湖南三地,当然这些客户仍只能是外资企业。

据来自央行的统计,到1999年末,中国共设立外资银行分行157 家,其中当地注册银行13家,而外资银行的代表处已达248家。 毫无疑问,外资银行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在中国加入WTO漫长的谈判过程中, 金融市场的开放问题始终是谈判的焦点之一。中美在WTO协议上究竟达成哪些妥协,却一直是个谜。

中央银行的官员曾经表示,加入WTO 后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在地域和客户上仍有限制,不可能马上取消,市场准入也要由监管当局审批。

根据美方透露的信息,在中国加入WTO的2年后,将允许外资银行办理中国国内企业的人民币业务,5年后, 可办理中国居民的人民币业务。同时,开放大连、天津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以后每年开放4个城市,5年后不再有地域上的限制,对其实行国民待遇。

尽管中方的表态比较含蓄而美方比较具体,但对照美方公布的开放时刻表可以发现,双方达成的协议的确满足了各自的要求。对于美方来讲,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障碍已经解除;对于中国来讲,开放的进程是循序渐进的,为国内金融机构适应这一竞争环境留下了一定的时间。

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中国的金融机构做好准备了吗?

银行监事会: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虽然在1994年的金融改革中,原来的四大专业银行已经改组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但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改革还远未到位。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四大银行不得不再次审视自己。

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半年前发行股票并上市成功之后,人们更加关注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能否上市。央行行长戴相龙公开表示,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银行没有政策上的障碍,但需要创造一定的条件。

戴相龙的表态表明了中央银行的决心,但也透露出一些无奈——毕竟这等于说四大银行目前还不具备上市的条件。按照有关规定,这四家银行如果要改制上市,实际上等于原有企业改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四家银行在盈利水平、资本充足率等方面距有关要求还很远,四家银行的财务状况也根本未达到上市公司所要求的透明度。

今年央行对四大银行在监管方面的重大举措,就是要向四家银行派出监事会,以督促银行在经营管理上的改进。按照人民银行的设想,新的监事会是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向四家银行派出的、对其资产质量和国有资产保值状况进行监督的组织。监事会的成员由央行、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的代表和经济、法律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审查银行的财务报告,监督、评价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国有资产保值状况,对银行的董事长、行长的经营业绩进行监督和评价,并提出任免及奖惩建议等。

显然,在国有商业银行没有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前,这种做法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它对银行改善经营必将带来一定的压力。

债转股降低银行坏账

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另一难题就是坏账问题。

对于银行坏账到底有多少,由于划分方法和标准不同,人们常常得出不同的结论。根据央行行长戴相龙提供的数字,目前四大银行账面需核销的呆账贷款只占其贷款总额的2.7%, 在逾期贷款和呆滞贷款中也有一些是应该核销的,这样加起来,应核销的坏账可能为8%或9%。

按照国际水平衡量,10%的坏账率已经很高了。为了尽快降低不良贷款,中国从去年开始先后组建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剥离、消化银行的不良资产。到去年年底,四大银行已有3500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被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

资产管理公司组建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债转股。到去年年末,经资产管理公司评估后签字的债转股协议达960亿元。 人们将这一工作称为一种“双赢”,如果它的双重目标——优化银行资产,减轻国企的利息负担——得以实现的话。但是对于这一目标是否能达到,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担忧。

分业格局下的“综合经营”

可以预见,中国未来加入WTO后,银行业面临的首要挑战, 就是优质客户的竞争。外资银行将利用其跨国经营、创新能力、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水平及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优势,与中资银行争夺优质客户群。到去年年底,在华外资银行的总资产为313亿美元, 占我国金融业总资产的2%,但其发放的外汇贷款已达222亿美元,占我国银行业外汇贷款的20%,足见其竞争力之强大。

由于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是银行走向混业经营、金融集团化的方向,一些外资银行拥有混业经营带来的利润调节、客户资源共享的优势,而中国商业银行按规定只能经营银行业务,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的金融业务不得交叉,从而在竞争上处于劣势。

中国不可能马上改变分业经营的格局,根据这一实际状况,中央银行提出将逐步允许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鼓励金融创新和发展中间业务。

工商银行的方案是拓展“商人银行”业务——其实就是进军投资银行业务——将积极发展项目融资、企业财务顾问等业务。他们提出要抓住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大量企业并购、重组的机会,拓展商人银行业务。由于工行已经拥有了在香港注册的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因此其发展企业海外上市、海外融资等投资银行业务将不断扩大。

同时,四大银行纷纷筹建多种类型的电子化业务分销渠道,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不久将在主要大城市推行,希望借此打开新的经营局面,争取更多的客户。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分业经营的格局必将被打破,到那时,一个真正的竞争时代才会到来。

人才竞争早已开始

银行业的高层已经意识到,中国加入WTO后, 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其实也是一种人才的竞争。外资银行优厚的待遇、灵活的分配机制、公平的用人机制以及良好培训机制等,肯定会吸引大批国内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中国银行早已感到了这种挑战。由于中国银行在外汇业务方面具有的优势,使其成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首要的挖掘对象。近年来,仅中国银行总行每年就有四五十人投奔外资银行。据估算,一个同等级别的银行管理人员,在外资银行享受的薪水为国内银行的10倍。

对此深有感触的中国银行已经在人事、分配体制改革上大做文章。长期在海外从事金融工作的行长王雪冰意识到分配制度的重要性,他邀集了一些国内外专家组成专门小组,将对中国银行的工资水平进行评估,然后参考国际同业的收入水平,提出工资改革方案。据称,改革后这家银行员工的收入水平将翻一倍。这样,加上原有的一些福利待遇,才有可能激发员工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批外资银行,恐惧是没有用的了,要靠的是机制。应对WTO的最佳选择,还是要加快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调控体系,从而提高中国银行业参与国际金融业的竞争能力。

标签:;  ;  ;  ;  ;  ;  

四大银行的恐惧时刻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