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痈导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冯英,梁红,王,菲

唇痈导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冯英,梁红,王,菲

新疆博州人民医院 833400

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应激反应[1]。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2014年5月30日我科抢救了1例唇痈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病人。现将其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措施作一初步总结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年龄41岁,于2014年5月25日以“上唇痈合并感染”收住我科,饮食及睡眠欠佳。入院后给予抗炎支持治疗,5月27日晚患者擅自回家进食葡萄后出现发热,胃部不适症状,伴有咳嗽,咽痛,腹痛及腹泻症状,于5月28日晨返回病区测体温:39.4℃,急查血常规示:WBC:18.3×109/L,HB:117g/L,PCT:254×109/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给予助消化及止泻药物治疗。5月30日病人主诉头晕,乏力,出汗,腹泻5次,为黄色稀水便,伴恶心及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给予补液支持治疗,5月30日10:30病人神志清,精神差,主诉头晕,乏力,心慌,夜间无大便及小便,查体:双眼结膜充血,全身皮肤发红,呼吸急促,口唇发绀,胸前区、双上肢前臂可见皮下出血点,急查血常规示:WBC:7.62×109/L,HB:13.8/L,血小板:29×109/L,病情恶化,报病重。11:40急查肾功,电解质,凝血四项均提示异常,请多科会诊,初步诊断(1)感染性休克.(2)急性肾功能衰竭.(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多脏器功能衰竭.(5)上唇痈合并感染。报病危,立即给予扩容、利尿、纠酸治疗,于16:40转ICU救治

2.急救护理

2.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由于患者出现血容量不足和微循环障碍,早期快速扩容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上肢收缩低于70mmHg,立即给予16号静脉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2:00协助麻醉科医师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以保证大量的输液或输血通畅,并根据血压及尿量随时调节滴速,先输入平衡液,然后输入肢体液,使上肢收缩压回升至90mmmHg,使休克得以初步控制,为进一步转ICU治疗赢得了时间。

2.2.改善缺氧状况:经鼻导管给养,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面唇色泽变化,动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及呼吸功能。若发现病人呼吸频率大于30次/min或小于8次/min,提示病情危重。

2.3.准确记录出入量: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准确记录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速度等,并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

2.4.动态监测尿量:留置尿管,并测定每小时尿量,尿量可反映肾灌流情况,是反映组织灌流情况最佳的定量指标,该病人12小时内无尿,提示休克进一步加重。

2.5.改善组织灌注:取休克体位,将病人置于仰卧中凹位,即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利膈肌下移,促进肺扩张,并可增加肢体回心血量,改善重要内脏器官的血供。

2.6.保暖,维持正常体温:每30min测一次体温,该病人后期表现四肢肢端厥冷,皮肤发绀呈花斑样,脉搏细数,采用加盖棉被、毛毯、调节病室温度等措施进行保暖。切忌用热水袋、电热毯等方法提升病人体表温度,以避免烫伤及皮肤血管扩张,增加局部组织耗氧量,而加重组织缺氧及引起重要内脏器官的血液灌流进一步减少,而导致病情恶化[2]。

2.7.预防皮肤受损和意外伤害:及时为病人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预防压疮的发生。对烦躁的病人可适当约束,以免将输液管道或引流管拔除。

3.救治体会:通过对本例病人的救治,提高了我科护理人员的病情观察和急救能力,为该病人日后的康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辉,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7(28):999.

[2]李斗艳,杨明莹.自然灾害后成批伤员的护理应急对策及救治体会.2013.7(28):1001.

论文作者:冯英,梁红,王,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  ;  ;  ;  ;  ;  ;  ;  

唇痈导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冯英,梁红,王,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