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第二次运行机制转变_光纤通信论文

近十年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第二次运行机制转变_光纤通信论文

科技体制改革10年回顾与展望——实现运行机制第二次转变,走高新技术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制改革论文,运行机制论文,新技术论文,道路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全面总结了科技体制改革10年来,武汉邮电科学院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以及实现运行机制第二次转变,走高新技术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的新举措。

关键词 运行机制 转变 高新技术 产业化 集团化 国际化

我院是邮电部直属在鄂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光纤通信系统技术、光电端机、光纤光缆、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和光纤通信体制标准的研究,研究项目覆盖了光纤通信专业主要领域。现拥有固定资产近1.3亿元,在职职工1623名,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1186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274人。是国家光纤通信研究与开发基地和国家光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是集“科研、开发、产业、经营、培训”五位一体的高科技实体。

1985年起,我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90年,实现了从依靠国家拨款到事业费自理,完成了从单纯科研型向“以科研为主导,科研、中试、开发一体化”的第一次运行机制的转变,进行了第一次创业。

当前,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我院第二次运行机制的转变,进行第二次创业。在此形势下,省科委等9个部门及时在全省确定了首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6个试点单位,我院是其中之一。试点的目的是鼓励国有科研机构转变运行机制,步入高新技术企业,为湖北经济振兴作出贡献。从1993年6月正式发文以来,经过一年半的实践,按照试点的要求,我院初步实现了第二次运行机制的转变,沿着高新技术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1 产业化,是高新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的有效形式

为了实现光纤通信产业化,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我院按照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目标要求,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1 我院制订并实施“两分开,两分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以形成适应运行机制第二次转变的管理模式

一是科研任务和生产任务分开,实现科研人员和生产人员分流。业务单位原建制不变,内部逐步划分为科研、生产两个部分。全院科研人员保持在300人左右,生产经营人员保持在850人左右,人员分工各有侧重,人员数字保持动态平衡。一方面,组成了一支稳定、精干的科研队伍并给予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另一方面,便于按照规模生产的要求和特点,组建高新技术生产线,实行企业化的管理。二是院机关管理职能和后勤服务职能分开,实现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分流。

1.2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规模生产能力

引进世界先进装备,在院内组建成光电设备、光纤光缆、有源器件、无源器件四个高新技术生产部门,形成年产10000个光纤通信系统,5000公里光缆,11000对有源器件,24000套连接器的生产能力。将我院建成为一个技术先进、装备精良、实力雄厚的光通信技术产品的生产基地,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市场——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市场”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形成了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新格局,光通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我院的科研成果的应用率由1987年的不到5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年产值从1987年的450万元,发展到1993年的超过3.9亿元,6年翻了6番,自我发展的实力显著增强。1993年我院被国家科委评为“实施火炬计划先进高新技术企业”,1994年,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评为“十佳高新技术企业”,1994年被评为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百强第26位。

1.3 进行管理方面的配套改革

院属业务单位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三保一挂”综合考核。各职能部门则普遍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职能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确立了“一级管理、二级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增强全院整体实力。为了鼓励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多出效益,院先后制订颁发了《关于奖励有突出贡献人员的暂行办法》、《关于授予“院级有突出贡献科技(生产、管理)工作者”荣誉称号工作的实施细则》、《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奖”评比表彰条例》等激励措施,同时为适应第二次运行机制转变的需要,启动了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2 集团体,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物质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很大程度上都是开放的市场。高新技术企业只有摆脱封闭式的、小而全的模式,通过集团化的途径合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才能取得好的效益。我院实际作法是通过核心层、紧密层、协作层和互补层等四个层次构成光纤通信产业集团的模式。

核心层:就是院本部,如上所述,既有精干的科研队伍奋力跟踪世界先进技术水平,不断突破新技术,同时又有装备精良,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的高新技术生产线。在整个集团中不论是技术还是产品均起到先导作用、辐射作用,是新技术新产品的辐射源。

紧密层:主要是向10多家部属厂和十多家省邮电管理局所属厂转让技术、扩散产品,迅速形成我国光通信产业。如我院将光缆生产技术转让给湖北石首市,成立了石首凯达光缆厂,现已投入规模生产。这样做,一是帮助这些企业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带动了这些省光通信技术的应用。

协作层:选择全国装备先进、工艺水平高、技术力量强、不同行业的30多个厂家为我院的通用批量零部件协作加工。发挥社会化大协作的优势,使我院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在国内领先。例如我院的机架加工,选择湖北黄陂型材厂批量生产,我院不但节省了另建一条生产线的大笔费用,而且使设备质量上了一个档次,协作厂家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互补层:我院通过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项目的形式,取得人才、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我院装备优势与高校人才优势的互补,以形成技术优势。先后与我院合作的有北京邮电学院、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工业大学等国内外1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我院走产业集团化道路,促进了院本部的发展壮大,也促进了各相关单位的发展。1993年,产业集团年产值超过10亿。同时,也带动了集团辐射地区的经济发展。如我院与湖北省邮电管理局就全省光通信工程建设签订了“一揽子”协议,实行价格优惠,供货优先,为湖北省光通信建设提供最新技术及设备。到1994年,全省用于光纤通信的投资已超过6000万元。如武汉——荆州架空光缆工程从开始挂缆到全线开通,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开通一年半后就收回了工程投资。

3 国际化,是促进高科技产业化和国产化的有力手段

我院走高科技国际化道路就是为了壮大“中华牌”的民族光纤通信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从事光纤光缆、光电设备、光电器件生产的合资企业或引进的生产线有几十家。只有我院是唯一通过自己的技术攻关,加速转化,提供全套国产化产品的单位。所以,我院是在国内打一场国际比寨。因此,我院走高科技“国际化”道路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要在国内这场“国际比赛”中赢得胜利;一是积极将我院“中华牌”技术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为了在国内打好国际比赛,我们坚持根据国情开发“中华牌”的产品。如我院根据我国长途沿线需上下话路的城镇较多的特点,研制出1B1H码型,不仅实现了在光通信系统中任意上下话路的技术要求,并在设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三次群净增300路、四次群净增1200路区间通信话路。我们根据用户要求,采用计算机管理,汉字显示,完善了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临控技术。可以临控全线路的设备运行情况和传输质量,是我国有特色的临控管理。根据我国现有通信线路明线电杆使用较多的特点,我院开发并掌握了架空光缆生产、施工的全套技术,妥善解决了温差、严寒、酷热、风沙、鸟枪射击等技术问题。并在20多个省市大面积推广。全长3046km的京—汉—广四次群架空光缆通信工程就是由我院提供这一全套技术,我院为技术总负责单位,并提供部分光纤通信设备和光缆,使这一世界最长的架空长缆线路,不但如期完工,而且投资省、见效快。

为保证产品质量,我院开发了专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采用了先进的表面安装工艺,使用了厚膜电路,使我院产品的技术、工艺达到了国际当代相同设备商用水平。建立健全了全院质量管理网络系统;建立并完善了标准、计量、检验等基础工作;建立了元件老化、筛选、整机例行实验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实行了质量否决权制度和质量上等级制度,使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我院提供的整机设备,都要经过模拟现场联试,并经过高低温三个循环的严格检验后才出厂。

我院开拓国际市场的工作也在有计划地进行。由亚洲银行贷款,实行国际招标的国家一级通信干线“京—汉—广”地埋四次群光纤通信工程,我院研究生产的设备击败国内外15家大公司,一举中标,取得了亚洲银行700万美元的贷款;我院已有光纤活动连接器、激光器件等产品出口美国、德国等地;已与马来西亚签订了建立一条光通信试验段的合同;在东南亚建办事处的工作正在筹建之中;在美国成立美光公司,以此为据点拓展在美国的市场;湖北省科委、经贸委正在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争取授予我院科技产品进出口权,这对我院开拓国际市场将是极有力的支持和推动。

科技体制改革10年来,我院运行机制经历了两次转变,从靠吃“皇粮”转变到1990年实现经费完全自理,到今年,销售产值预计将超过5亿元;科研共取得221项鉴定成果,其中达到或接近当前国际水平的有百余项;承担建设的光纤通信工程有1000多个,其中有13个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已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的光纤通信专业队伍。全院1623名在职职工中有博士5人,硕士130人,大专以上学历的886人。在这支队伍中,有全国先进工作者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先进班组1个,省部级劳动模范15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邮电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获得其他荣誉称号的多人。

信息社会的到来,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呼声日益高涨。其支柱就是光纤通信网。目前,国际上光纤通信网建设已逐步采用“同步数字通信系统”即SDH系统。为跟踪国际光通信技术,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条件,我院科研人员正围绕这一课题,奋力攻关,力求尽快拿出可商用的SDH系统技术。

在国家科委、邮电部、湖北省科委及有关单位的支持下,近两年来,我院的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为了尽快赶上国际先进科技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和优势,我院还需进一步加强科技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快实现高科技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进度。

收稿日期:1994-11-28

标签:;  ;  ;  

近十年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第二次运行机制转变_光纤通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