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训练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王洁

引导式教育训练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王洁

王 洁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安徽铜陵 244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引导式教育训练对突发性耳聋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引导式教育训练。结果 通过引导式教育训练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可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平均住院费,提高患者满意率,实践优质护理。结论 引导式教育训练在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中可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引导式教育训练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暴聋[1]可伴有耳鸣和眩晕,发病急,进展快,其治疗效果与就诊时间有关,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患病年龄在40 岁以上者占3/4[2]。多为一侧发病,两耳同时发病者罕见,,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这种疾病在春天和秋天较多见,发病的机制不明,很多专家研究表明与病毒感染、睡眠、疲劳、心情不佳等诱发的内耳血液循环功能障碍、迷路水肿、迷路膜破裂有关[3],因此其治疗方案呈现出综合性、多样性及个体化的特点,使得研究突发性耳聋的预后因素更具有意义。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常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抗凝溶栓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饮食、氧疗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而引导式教育训练作为一种相对新型的护理方法,近年在耳科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并已经有研究结果显示其有突出的临床效果。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引导式教育训练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我院2014 年1 月一2015 年6 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60 例,其中男75 例,女85 例。年龄18~65岁,平均(40.05±2.1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 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p1。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除了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进行引导式教育训练。引导式教育训练方法:患者人院后,管床护士热情接待,针对突发性耳聋的特点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制定出个性化的功能训练方法,并制成便于理解的小贴士发给患者。

先教会患者功能训练的方法,选择患者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讲解时注意耐心温和、反复强化,同时语言简单明了、语速缓慢、吐字清晰,配合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现场演示,然后让患者复述。复述是及时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指重复他人所述的部分或全部内容[4]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理解程度。最后引导、协助、参与、指导患者完成当天的训练内容。每天安排特定的时间帮助患者回忆教育训练的内容以巩 固记忆,将患者的主动功能训练、护士的指导与参与功能训练相结合,便于患者随时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

1.3 引导式教育训练内容(1)患者保持仰卧姿势,身体自然放松,双臂摆放在身体两侧且双腿稍分开,眼睛紧闭。(2)通过默念的方式来放松自己的身体以及精神,最先要从足部开始然后依照从下到上的次序最终走到脸部位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持肌肉处于高度放松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呼吸需要有规律,吸气要慢且深然后舒畅的呼气,另外还需要通过自我暗示的方法使其情绪能够进入到安静状态当中,部分掌握的患者甚至可以进入到微眠状态当中。每天早晚各训练1 次,连续训练三天(4)按摩鼓膜健耳法[4]:以手食指或中指置于外耳道口,轻轻地按捺,两侧各按捺15-30 次,3 次/天,具有疏通耳部气血的作用。

2 结 果平均住院日:对照组12.2d,研究组8.4d。平均住院费:对 照组 4889 .5 元,研究组 3043.8 元。患者满意度:对照组80 例满意71 例(88.7%),研究组80 例满意80 例(100%)。住院后听力恢复情况:对照组80 例7 日听力恢复52 例(65%),2 周听力恢复70 例(87.5%);研究组80 例7 日听力恢复69 例(86.2%),2 周听力恢复79 例(98.7%)。2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平均住院日缩短3.8d,平均住院费减少845.7元,患者意率提高 10.5%3 讨 论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患者的观察与研究发现,接受引导式教育训练的患者疼痛缓解较快,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 和护理,从而提高康复率,减少并发症,此外在缩短住院日的同时也相应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花费,使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现象可得到改善。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起病较急,再加上突发性耳聋的折磨而导致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机体上的痛苦,害怕病情不可治愈,还存在严重的心理负担,危及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更严重的是影响听力恢复。很多突发性耳聋患建立 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患关系从过去被动服务转变成共同参与的合作关系,故护士与患者应形成指导、参与、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5]。护士运用这种新型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引导式教育训练,可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有利观察病情和发现存在的护理问题,从而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及时解决患者出现的问题和满足患者的需要,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6]。

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体现专科特色,提高护理质量,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计划,每日陪同、协助、指导进行引导式教育训练,及时纠正错误,调整训练内容,可克服患者的惰性心理,进其功能的恢复,体现了耳鼻喉科功能锻炼的特色,提升了优质护理的内涵。通过护理服务的改善,提高了医院总体服务水平,使群众切身感受到医改的变化和成效[7]。

参考文献:[1] 吴珠英.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状态和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6—8.[2] 苏麦针,刘香菊,朱富贵.急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健康指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0(10):59[3] 陶二丽,杨永红.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心理护理[J]护理园地,2007,4(5):203[4] 摇 丁淑华,席淑新.五官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33[5] 付军,李建民,朱军等.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极 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16(4):403.[6] 孙正明,凌鸣,常彦海等.北方五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危险因素研究 [J].南方医科学学报,2010,16(11):2488 .[7] 雷良华,毛其敏.让患者享受优质护理服务 [J].北京:中国护理管理,2010,10(9):25.[8] 鲁亚平 .老年护理 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社 2006:74 .

论文作者:王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引导式教育训练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王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