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论文_程德红,林杰,路艳华

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论文_程德红,林杰,路艳华

辽东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轻化工程专业 中国 丹东 118000

摘要:通过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对传统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院轻化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引言

目前,世界经济、科技及综合国力方面的竞争愈演愈烈,传统的“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较窄,文化素质有明显缺陷,所以各国都把培养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其责任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教育部多次发文强调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本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形成适合我校轻化工程专业特色的本科教育体系,可以较大程度地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我国现行的大学本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导致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缺失。有调查表明,近三成的学生因为专业实践能力太差而与自己适宜的岗位失之交臂。实践创新能力的缺失,将严重阻碍学生专业技能的施展与发挥,也阻碍社会及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轻化工程专业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二是师生实践创新意识比较淡薄;三是部分专业课实验以验证性为主,而对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较少;四是部分教师缺少实际经验,在指导学生实践活动时底气不足,在讲授理论、指导学生实践等方面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

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深入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客观实际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应用型本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构建一个综合、创新的应用型本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1.创新能力培养为特征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核心环节。只有构建起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知识经济的课程体系,才能孕育出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的人才。通过剖析轻化工程专业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关系,研究该专业课程体系及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考评改革的新途径,联合服装与纺织学院的实验教学资源,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为特征的课程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知识创新的局面,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所形成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2.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建设实验教学体系,研究应用型本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建立起基本实验教学模块、开放实验教学模块、校内实践教学模块、校外工程教学模块新的教学体系,为每个模块设定科学的任务、目标和要素。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3.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搭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目前不少在校大学生十分缺乏创新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学生惯于顺其自然,从来不多想,也从来不敢标新立异,只愿模仿,依葫芦画瓢,不会另辟蹊径。所以开辟更多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如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自主选择科研题目,通过让学生参加科研实验,较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三、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实践

自2011年,首先对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和兄弟院校的调研,制定了符合市场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了实践学习的力度。

1.专业定位

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定位是:按照学校确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以化学、轻化工程等理论为基础,以染整工程和纺织应用化学为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适应在染整工程等轻纺化工领域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轻化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轻化工程实际工作和初步研究能力,能够在染整工程等轻纺化工领域,从事工业生产、工艺设计、技术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课程体系

按课程修读方式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四类。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和能力拓展模块三类。

按教学形式分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其中课程教学包括公共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专业选修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实践教学包括实践教学平台和能力拓展模块。

专业教学平台按类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选修模块按类型分为专业提高模块、专业拓展模块、职业养成模块和创新创业模块。学生可以选择其中2个模块进行学习。

3. 创新实践能力平台体系

轻化工程本科专业包括实践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三个平台。

公共教学平台是全校所有专业必须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是学生专业学习和能力提高的基础和前提。公共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等课程。学科教学平台按学科(专业大类)设置,着重淡化专业,目的是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拓宽学生知识面和专业口径、增强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科教学平台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等课程。

专业教学平台是以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按照主干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进行设置的,体现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课程。各专业应根据本专业特点和专业具体情况设置专业教学平台课程。

专业教学平台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专业课包括:染料化学、纤维化学与物理、纺织品练漂和整理、纺织品染色和印花。

4.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块体系

专业提高模块:在专业教学平台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高理论知识、继续深造学习、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掌握前沿信息所开设的课程。包括:助剂化学、染整设备、生物化学、功能整理及功能纺织品、高分子化学基础、柞蚕丝染整加工、印染废水处理;

职业养成模块:培养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所开设的课程。课程包括:仪器分析、纺织标准与检测、专业英语、测色和配色、印染工厂设计、纺织概论;

创新创业模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开设的课程。课程包括:纺织品开发、科技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学科专题讲座、艺术染色、纺织品与化学助剂的市场营销策略、新型纤维及新型染整技术。

本文针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对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体系构建、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有利于应用型本科创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有利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规范开展;有利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彰显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李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建设,中国大学教育,2013,9,83-85.

2.汤佳乐,程放,黄春辉,曲雪艳,徐小彪,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88-90.

论文作者:程德红,林杰,路艳华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  ;  ;  ;  ;  ;  ;  ;  

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论文_程德红,林杰,路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