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手术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观察论文_严驰,姜业臻,佘军军(通讯作者)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治疗结肠癌的78例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多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参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镇痛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与麻醉药物用量,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加快术后肛门排气与肠功能恢复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关键词:结肠癌;腹腔镜;开腹手术;疗效

结肠癌是消化道疾病中患病率较高的常见病,作为恶性肿瘤疾病,结肠癌有较高的致死率,是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的高危病症。外科手术作为结肠癌治疗的常用措施,多以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为主,开腹手术因创伤大,并发症较多,在临床上的应用度并不高[1]。腹腔镜作为微创手术,手术切口小,视野清晰,比开腹手术更有治疗优势,是当前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手段[2]。本研究通过对结肠癌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患者术后疗效,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月接收的78例结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9例。参照组:22例男,17例女;年龄63~76岁,平均(69.7±4.3)岁;横结肠癌6例,左半结肠癌15例,右半结肠癌18例;试验组:24例男,15例女;年龄62~78岁,平均(70.1±4.2)岁;横结肠癌5例,左半结肠癌15例,右半结肠癌19例。研究入选对象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结肠癌,所有患者都符合相关的医学伦理审核标准,且签有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精神功能障碍,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肠道准备,取仰卧位,实施全麻处理。参照组采用开腹手术,采取中间入路进入腹腔,切开肠系膜,确定中央淋巴结后,对其进行结扎,并切断血管,再进行淋巴结清扫,切断肠系膜下动脉并结扎,再清扫肠旁淋巴结,将结肠中动脉分离后结扎根部,切断左支,再对血管根部淋巴结进行清扫,打开胃结肠韧带,在小网膜囊内分离病变的肝结肠韧带与膈结肠韧带,游离肿瘤对应的肠段,使用吻合器进行吻合。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肠癌根治术,采取常规方法建立CO2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将手术器械从操作孔置入腹腔,检查腹腔内部情况,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及转移状况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游离结肠系膜、网膜与侧腹膜等。并将结肠系膜游离至肿瘤血管根部,将肿瘤与肠管提至切口外,离断肠管系膜、血管,清扫淋巴结,再对切除肠管做手术吻合或使用吻合器吻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计数、定量资料用n(%)与( )表示,差异用 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观察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多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参照组中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各2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试验组中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各1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1%,2/39)明显低于参照组(20.5%,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肠癌在肠胃疾病中属于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高发性肿瘤疾病。当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外科切除手术,而传统的开腹手术因手术切除范围较广,组织结构破坏度较高,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术中视野较差,无法彻底清除部分筋膜、系膜对应的淋巴结,对患者的远期疗效与预后不利[3]。因此,为提高结肠癌患者的手术预后,降低患者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率,选择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中更为重要。

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医疗技术,手术切口小,对患者腹腔脏器损伤较小,能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性。而且,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出血量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缩短患者术后镇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4]。主要原因在于腹腔 镜手术视野更清晰,可避免损伤结肠周围血管及器官,降低了术后感染的几率,更预防其他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可提高患者的手术预后[5]。因此,本次研究中实施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的试验组患者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采取开腹手术治疗的参照组患者。且试验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多于参照组,术后镇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治疗,能减少手术出血量,有效清除淋巴结,促进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改善其肠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陆世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01):17-18.

[2]向春华.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05):800-801+803.

[3]陶锋,叶民峰,吕杰青,许国权.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08):1248-1250.

[4]蒋磊,孙宏治,王巍,李晴,李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08):871-873.

[5]莫波,马娟,郝志楠,徐兵.结肠癌应用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06):24-26.

论文作者:严驰,姜业臻,佘军军(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观察论文_严驰,姜业臻,佘军军(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