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论文_冯兰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论文_冯兰

摘要:幼儿处于身心发展启蒙阶段,幼儿阶段的教育对幼儿习惯的养成与健康的成长十分重要。回归自然可以说是教育的一种大智慧,通过教师的指引与保护,让孩子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利用幼儿的天性产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鼓励幼儿积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快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回归自然;绿色生态活动

引言:

现如今,城市里的孩子越来越远离自然,他们未能获得本应从自然中汲取的体验和快乐。实际上,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幼儿园可利用的园外教育资源之一,幼教工作者应及时的更新思想,考虑到孩子喜爱亲近自然的天性,可结合幼儿的兴趣,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引领幼儿走进自然,接触自然。

一、合理利用,发现自然奥秘

大自然好似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包涵着无数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为合理的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课程,需要对幼儿园的空地进行统筹规划,开辟出种植区等,尽可能给幼儿提供愉快地户外活动环境。由于幼儿年龄尚小,教师要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可模仿幼儿的说话方式来使用情感语言来与幼儿相交流。自然环境中蕴含着很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幼儿在看到、感受到环境交替变化时,经常会被新鲜事所吸引住,在此停留产生疑问。 这时他们会追着老师问,“我的面包渣子掉地上了,为什么有一群蚂蚁来托”“小蚂蚁会飞吗”……接二连三的问题从他们的幼脑中蹦发出来,他们有着极强的探索欲望,也想蹲下来帮着蚂蚁搬家;也想追逐蝴蝶,认识丰富的颜色。在“-6岁儿童发展指南”3中明确指出;幼儿的思维多为具象思维,教师应结合幼儿进行感官觉上的体验,进行实际操作,发现科学文化知识。例如,笔者专门结合幼儿的兴趣设计了 “帮助小蚂蚁过河的活动,与幼儿一起围起圆圈进行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小实验,让幼儿拿取不同的物体在水中实验,引领幼儿仔细进行观察,主动联想和思想,发现沉浮现象,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进一步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样的活动进行,促进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学,也启发了幼儿的思维。

二、保护环境,热爱这片土地

在亲近大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要珍惜保护保护自然资源。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将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结合在一起,在幼儿活动时注重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与心理变化,把握好教学的关键时机,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例如:笔者发现幼儿们都喜欢哗啦啦流动的水,仿佛可以从其中听到翠翠的声音,为此我专门设计了教学活动,带领幼儿走到校园的水潭旁,引领幼儿来观察缓缓流动水,正好在水潭的另一旁堆放着工人师傅刚吊上来的垃圾,教师可把握住教学的有效时机,告诉清澈的水是通过工人师傅们辛苦劳动换来的,不得随意乱扔垃圾。不一会,师傅回来了,就有幼儿激动地跑过去,给敬爱的师傅说了一句:辛苦了,谢谢你让它变得这么美!既活跃了活动的气氛,又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细心观察,发现自然之美

在具体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自主活动空间,让幼儿在温馨舒适的场地中自主进行自主体验。自然环境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当中的形态、颜色、芳香,都是看的着摸得到的,静谧的自然环境下,蕴含着大自然之美。例如,在美丽的春季,教师可以联合幼儿园为幼儿组织种植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可引领幼儿共同设计,让幼儿主动挑选自己喜欢的种子,并观察其颜色、形状和大小等,鼓励幼儿用稚嫩的语言去进行种子样子的描述,大胆幻想一下种子长出之后的样子。同时,教师还可让幼儿使用五颜六色的画笔为植物制作标识卡片。在幼儿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可以来回巡视观察,很多孩子会很兴奋,还边画行边说:“小树,小树,我画了你的样子,还写了名字,这样就有更多的小朋友喜欢你了!为丰富适合幼儿的实践活动,教师还可让幼儿们实际动手制作小材料,如利用大小的贝壳制作打击乐器、或组织幼儿收集不同样子的树叶和花瓣,通过印染或贴画的形式,绘制美丽的画面。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自由创作,探寻自然之美。

四、密切关注,幼儿健康成长

自然环境可谓是良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令幼儿身心愉悦。幼儿拥有极强的好奇心,觉得一切新事物都很新奇也喜欢动手操作,同时又很敏感,希望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教师可在幼儿园内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开展庆贺活动,在操场周围摆放五颜六色的娃娃,播放起动感的音乐,为幼儿创设活动氛围,与孩子一同唱歌跳舞,感受大自然。其次,教师还可专门在幼儿园内创设园区角,开展各种趣味实验。如:教师可配发给幼儿放大镜、凹凸镜、灯泡等小工具,让幼儿成为一位探究者,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成长的情况。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像男孩和女孩性格上差异等,以此来更好地给予幼儿贴心的指导,教师可对探索任务进行分配,让女孩作科学小实验记录,男孩子去寻找材料,相互配合的一完成科学小实验。教师还要结合每一个幼儿的表现情况,适当给予幼儿鼓励,积极的评价,幼儿正处在发展的阶段,适当地激励可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可亲切地对幼儿说“你很棒”,或是奖励幼儿一个小贴画,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奥秘。

五、亲子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幼儿园还可在开放日或是户外实践中,邀请家长也参与我们的活动当中。家长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参与教学,不仅加强家园合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活动效果。考虑到幼儿与父母间的密切关系,教师可联合幼儿园,搭建亲子活动。例如:在秋季户外种植活动中,家长们用锄头挖坑、铁铲刨土,孩子们正在蜜蜂采花般地浇水,一起相互地配合,也将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快乐,对于花卉、藤蔓等不可食用的植物,也可采摘下来作为手工原材料,补引导幼儿进行剪贴或编织,制作成美丽的手工艺品,赠给妈妈或朋友。家长在亲子活动中,可以与幼儿进行亲密的沟通,更加了解幼儿在园生活情况和幼儿地新成长,与老师也建立了有效沟通,增强彼此时间的信任。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应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本。通过教师与幼儿园一起携手创设人文环境,考虑到安全因素,为幼儿营造起愉悦活动环境,结合幼儿的兴趣,展开因材施教,利用周边的环境与教学资源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培养幼儿探寻科学奥秘意识,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

参考文献:

[1]昌文爱. 立足本土,回归自然,探究幼儿教育活动的多元化[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6(8):10-10.

[2]毛静. 谈如何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J]. 华夏教师, 2018, No.104(20):90-91.

[3]姚秋菊. 生活即教育:让教育回归自然[J]. 教育(周刊), 2018(15):61-61.

[4]马忠利, 张军. 重走卢梭路——开展儿童自然体验教育刍议[J]. 肇庆学院学报, 2018.

[5]张旦羚. 探究百草园,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6):39.

论文作者:冯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论文_冯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