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鹏飞
(安徽省儿童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 目的:对酪酸梭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清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患幽门螺杆菌患者随机分为不同治疗方案组: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对照组(以下简称B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停药4周行尿素【13C】呼气试验,并分析评估其各自的疗效。结果:两组按意向性分析(ITT),A、B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81.7%、63.3%;两组按符合方案集分析(PP),A、B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84.5%、64.4%,A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15%、 B组为30%,A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在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酪酸梭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明显高于传统三联疗法,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酪酸梭菌三联活菌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070-02
Sanlian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butyric acid bacteria living bacterium of auxiliary triple therapy removal of helicobacter pylori
Ma Pengfei . Children's Hospital in Anhui Province,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Sanlian living bacterium of butyric acid bacteria tablets combined triple therapy removal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elicobacter pylori, Hp) analysis of the effect. Methods To our hospital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group A) and control group (group B), A course of 2 weeks. Results Clearance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 the result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of group A was 15%, B group was 30%,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Sanlian butyric acid bacteria living bacterium piece of joint clearance of triple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triple therapy, and low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Sanlian butyric acid bacteria living bacterium; Helicobacter pylori; Clearance; Adverse reactions
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联合取自100个病人的活组织切片进行研究。经过反复试验,马歇尔成功地培育出一种后来被命名为幽门螺杆菌的细菌[1],为了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于2005年10月3日宣布,把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他们。2005年10月,全国第五届肠胃病学术会议上确认的癌变模式敲起警钟,令人们望而生畏: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萎缩消失—肠上皮分比—异型增生—胃癌。通过人体试验、抗生素治疗和流行病学等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逐渐清晰,科学家对该病菌致病机理的认识也不断深入。相关资料显示,全球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超过50%,我国的感染率在40%至82%之间[2]。目前,绝大多数采用的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或铋剂添加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俗称三联疗法。无奈的是PPI治疗费用高,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果长期使用则疗效降低,同时也会降低患者的耐受性。有研究表明,PPI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已下降到70%以下,且仍有继续下降的趋势,远远不能适应幽门螺杆菌清除的要求了[3]。为了进一步探讨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本文对传统意义上的普通三联疗法与酪酸梭菌三联活菌片辅助三联疗法的临床效果加以对比分析,恳望能对医疗同行有所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尿素[13C]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者确定为HP感染)的120例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见表1,以上研究对象均符合2012年井冈山会议发布的对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标准,所有患者全部排除胃癌、急性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血液疾病、精神疾病,治疗前4周内均没应用抗生素、抑酸剂及铋剂。两组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没有意义,见表1。
1.2 方法
A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4.3mg/Kg.次,1次/q8h)、奥美拉唑肠溶片(0.7mg/Kg.次,1次/天)、克拉霉素片(7.5mg/Kg.次,1次/12h)、酪酸梭菌三联活菌片(200mg/次,2次/天);B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4.3mg/Kg.次,1次/q8h)、奥美拉唑肠溶片(0.7mg/Kg.次,1次/天)、克拉霉素片(7.5mg/Kg.次,1次/12h)。疗程均为2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程结束后停药4周,行尿素[13C]呼气试验阴性,且临床症状消失,则视为治愈(即清除);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但尿素[13C]呼气试验阳性,则视为好转;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且尿素[13C]呼气试验阳性,则视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2.0软件包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A、B组临床症状均改善明显,A组60例,治愈者49例,好转者6例,无效者3例,失访2例;B组60例,治愈者38例,好转者13例,无效者8例,退出1例(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内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胃溃疡治愈率方面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比较
两组意向性分析(ITT)清除率A组为81.7%,B组为63.3%;两组按符合方案集分析(PP)清除率A组为84.5%,B组为64.4%。A组清除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A组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1例,腹胀2例,口干口苦1例,食欲减退4例,恶心1例,共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B组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5例,腹胀4例,口干口苦3例,食欲减退4例,头晕乏力2例,恶心1例,共1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即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以,清除幽门螺杆菌不但可以有效治愈慢性胃炎、促进溃疡愈合,而且还能预防慢性胃炎和溃疡复发[4]。
3.2 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是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但相关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对这些常用的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严重,而且已经成为清除幽门螺杆菌失败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甲硝唑的耐药情况最为突出,有报道显示,甲硝唑的耐药率高达85%[5],患者耐受性下降、不良反应较多、迫使停药率增高等表明,至少目前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清除幽门螺杆菌一线用药的要求。
3.3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报道表明,酪酸梭菌三联活菌片有很强的抑菌和调节肠道菌群作用,适用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小儿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便秘症以及成人的便秘症、急、慢性肠炎、腹泻便秘交替症等症状,用于手术和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有改善和预防菌落失调,对手术和愈后康复有重要意义,能明显提高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率[6]。
总之,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酪酸梭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明显高于传统的三联疗法,且在降低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应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7]。故酪酸梭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传统三联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白莉胡品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疾病[J].中国使用内科杂志 2008.29(9)722-723.
[2]Graham DY,Lu H,Yamaoka Y.A report card to grade Helicobactor pylor therapy. Helicobacter, 2007,12:275-278.
[3]胡伏莲.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现状.胃肠病学,2007,12:516-518.
[4]Fallahi GH,Maleknejad S.Helicobacter pylori culture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Iran[J].Indian J Pediatr, 2007,74(2):127-130.
[5]Datta S,Chattopadhyay S,Patra R,et al. Most Helicobacter pylori strains of Kolkata in India are resistant to metronidazole but susceptible to other drugs commonly used for eradication and ulcer therapy[J].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5,22(1):51-57.
[6]汪春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微生态治疗//胡伏莲,周殿元.幽门螺杆感染的基础与临床.3版.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9:635-644。
[7]黎曙明,华永龙,谌美霞,等.益生菌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4):34-35.
论文作者:马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幽门论文; 螺杆论文; 酪酸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疗法论文; 意义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