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隧道施工项目的增长,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风险因素,容易引发安全质量事故。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隧道工程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当前施工企业应重点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隧道;安全风险;管理;识别;评价
与一般工程项目相比,隧道工程施工中受环境影响更为明显,不仅要求有相应的施工技术作为保障,也需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然而现行施工风险管理方面,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价与控制都处于缺失状态,很难使工程项目中的事故问题得以有效控制,更无从谈及提升隧道施工质量。因此,本文对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关于隧道工程施工,其在特点上主要表现为地质复杂、施工工序繁杂、参建人员风险意识差以及技术要求高等。这些施工特点直接决定较多安全因素存在于施工中。一般隧道施工时,因外部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极易使施工活动与计划目标发生偏离,由此产生直接损失或间接损失。这就要求实际开展施工管理活动中,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该部分管理内容集中表现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方面。不同安全风险管理活动涉及的方法也极为不同,要求管理过程中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选取相应的管理方法,避免因风险控制缺失而使施工安全问题难以解决。
2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与评价
识别隧道工程安全风险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具体识别中,可选用的方法主要以事故树分析法、专家调查以及检查表法等为主。以事故树分析法为例,一般隧道工程中,碳酸盐在穿越区中较为明显,加上隧道中可能有岩溶地貌如落水洞、溶槽或溶沟存在,其极易出现隧道塌方事故。此时在事故树构建中,便需将设计因素、地质因素、施工方法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着手,将其中存在的基本事件进行明确,如爆破设计不合理、超前支护不当、施工人员技术培训缺失、钢筋网偏大以及养护不利等。再如隧道施工中常出现的瓦斯爆炸事故,在事故树构建中,涉及的基本事件主要表现在通风布局不合理、瓦斯浓度漏检、爆破方式不当以及明火存在等。通过事故故障树,对其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可有效识别施工中的风险问题。另外,对于工程安全风险评价,其也是控制与管理风险工作的重要部分。在评价过程中,适用于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以层次分析、模糊评价、事故树分析、影像图法以及敏感性分析等为主。仍以隧道施工中的瓦斯爆炸为例,在风险评价中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外界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人员因素以及材料器械因素进行模型构建,在此基础上评价各方面因素中涉及的问题,如器械材料中的电路漏电、通风系统或监测系统故障等。这样可根据评价结果,判断隧道施工中不同因素下的风险威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进行解决。
3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在做好安全风险识别、评价的基础上,便需考虑控制施工安全风险问题。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从策略性方法的引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人员管理的强化等方面着手。具体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如下:
3.1策略性方法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策略性方法在施工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可归纳为风险自留、风险转移、风险回避以及风险利用等。其中,风险自留策略强调主动承担风险,结合可能出现的风险事故进行施工准备。以隧道塌方、瓦斯爆炸等事故为例,施工单位在风险控制中首先需对这些事故问题进行识别与评价,假定这些风险安全问题出现后,不会对项目造成较大影响,或施工单位能够将风险带来的损失控制到最低,便可采取风险自留措施。而对于风险转移策略,其强调将风险向另一个主体进行转移,使自身面临的安全风险被有效分担。例如,隧道施工过程中,针对危险性较高的操作,可进行意外伤害保险的办理,仅需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便可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风险回避策略上看,其主要表现在施工单位及时将风险源切断,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被降低。另外,在风险利用方面,主要将风险“双刃剑”的特点凸显出来,要求对风险进行利用,进而从风险中获取相应的收益。但对于隧道施工企业,风险回避与风险利用都不切合实际,应仍以风险转移或自留方式为主。
3.2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是控制隧道施工风险的重要保障。体系构建中,主要需从组织、思想、制度等方面着手。其中组织方面,要求隧道施工过程中,管理者需适时开展相关的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工作,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术能力,且注意施工管理中做好监督工作,避免有违规作业问题出现。而在思想保证方面,集中表现人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方面,可适时对工班长、爆破员、防护员等进行考核,若人员综合素质较差,应禁止上岗。另外,对于制度内容,集中表现为安全防护制度、安全生产检查、施工方案审批以及责任制度等,确保这些制度不断被完善且被有效落实,这样才可为施工提供有效指导。
3.3加强开展围岩监控测量管理等工作
施工过程的围岩监控测量要严格实行等级管理、信息反馈和报告等制度,根据具体施工阶段的不同的围岩等级来完善制定相应的监控测量方案。监控测量必须由专职人员开展并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在固定人员、固定时间、固定设备的情况下才能开展监控量测工作。一方面要实时的监控围岩变化情况,切实保证施工安全。坍塌事故的发生很多时候都是围岩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转变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围岩的监控测量工作。一般情况下,在拱顶水平收敛速度达到5mm/天或者位移累计变化达到100mm时,就要暂时停止掘进,并分析可能的原因,及时的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等级,避免事故的发生[3]。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围岩测量的结果,分析当前地段所采取的施工工艺风险是否可控,必要时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安全风险。
3.4落实参建单位各方责任制
施工单位应该注重加大架子队的建设工程,每支队伍都应该有专职的队长,并且配备相应的技术、材料、安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架子队应该广泛建立技术交底制度,逐步将安全施工的技术要领传达给一线作业层,施工、监理等相关部门要负责建立专门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并且要安排专人负责这个方面工作的落实与执行,以便对政策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反馈,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安全高效。
3.5安全风险评估应该实行动态管理
隧道施工方应该将安全风险管理纳入相应的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的监管,指定具体人员负责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在未开展风险监测、评估等工作的情况下,不得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由于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确定性的安全因素,因此,要跟随隧道施工进程来实时监测风险变化动态进行具体的风险评估,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风险的控制。
4结语
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是保证隧道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途径。实际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应正确认识隧道工程施工的特点以及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做好风险的识别与评价,并引入相关的策略性控制方法,并注意进行组织安全体系的构建,这样才可有效解决隧道工程中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岭.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
[2]李俊松.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夏润禾,边玉良.山岭地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管理研究——以贵广铁路客运专线金宝顶隧道为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0):64-71.
论文作者:马晓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风险论文; 隧道论文; 围岩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事故论文; 因素论文; 评价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