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电影的时代真的在这里吗?_电影市场论文

流行电影的时代真的在这里吗?_电影市场论文

大众电影时代真的到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众论文,时代论文,电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四川成都等地电影院首次实行5元票价以来,哈尔滨、天津、深圳、杭州等地也纷纷跟上,全国掀起了电影票降价的风潮,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2000年12月18北京电影票降价,电影业界显得更加活跃。天津市12月22日起电影票价整体下调50%;同一天,北京新东安多厅影院建成并首演,电影真正成了商店里的商品,人们可以按照兴趣看不同的电影……一度“穷人看电视,富人看电影”的现象仿佛已不再存在,那么这就意味着真正的大众电影时代到来了吗?

关键是要有好影片

12月19日,北京调整电影票的第二天,也正好是星期二,按照有关规定,这一天全天半价,记者在北京大华影院的售票口采访了一对正准备买票的夫妇,冯女士说:“我是在事业单位工作,结婚以前就喜欢看电影,经常和他互相请着看,那时电影很便宜,后来就不行了,两个人看一场电影,有时光票就要七八十,再加上在外面吃顿饭,有时候晚场时间太晚,赶不上公交车就要打车,这么一折腾,将近200块钱了。当然,要是电影特别好还值得,有的时候电影宣传炒得挺火,可看完就觉得花这些钱挺冤。现在好一点,每次星期二来看就是了。

记者又来到北京剧院,电影刚散场,一位中学生对记者说,我老来看电影,这个电影院以前每次看的人都特少,后面总是空荡荡的,今天人多了,听说都是半价票。对我来说,票价无所谓,因为我一直是买学生半价票,每次看电影都要急着提前写完作业,所以要是电影不好同学请我客我也不来。

深圳和平影院经理张瑜说,在以前,放映大片每场观众不过150来人,如今观众增加了一倍。虽然门票收入和以前持平,但增加了影院的人气,我们非常高兴。依目前状况,未来几日观众还会继续增加。由此看来,好的电影市场还是要依赖合理的票价和优秀影片。

据了解,成都降价后9天内,11家影院总票房达642575元,总共有128515人(次)进影院,观众人数是降价前10天的6.8倍,总票房也为降价前10天的3.6倍。

多票价多片制是市场新要求

天津市电影公司有关负责人称,他们的降价是慎重的,是在认真调研市场的基础上,经与我国最大的片商中影公司协商,并与全市电影院多次研讨后,达成共识,决定从12月22日开始对天津市的票价结构进行调整,下降幅度为50%左右。

这次调整电影票价,天津市电影公司是根据不同影院技术设备、不同上映轮次、不同放映时间,应该有不同价位的票价相对应的票价结构的原则进行的,体现出优质优价。调整后天津市的票价结构为:12家首轮影院映出中外影片(包括进口大片)零售票价10元,其中上午场票价8元,团体票价5元;除首轮影院以外的23家影院映出中外影片(包括进口大片)零售票价6元,上午场和团体票价一律5元;中小学生票价在各影院零售票价的基础上一律享受半价优惠。此次调整票价到明年2月底为试行期,然后根据试行的情况再定。

深圳方面,前不久,电影发行中心针对最近颇受媒体和市民关注的深圳电影票票价降不降的问题,举行放映工作座谈会。与会的各大电影院负责人一致作出深圳电影票保持多层次票价的决定。

从去年6月开始,太阳影院实行多厅制,太阳广场影院就初尝甜头。去年6月,太阳影院实行多厅制,同时投资300多万购买音响效果一流的数码设备,配套设施在深圳数一数二。再加上采用礼貌用语,提高服务质量,太阳影院的生意蒸蒸日上。

深圳会堂的于经理认为,观众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电影行业应满足多种需求,目前5-40元的票价范围是合理的,因为各电影院的消费群和定位不同。南国影院的消费群主要是港客,因此40元的票价不高;深圳会堂的消费主体主要是白领人士,25元的价格也不高。而宝安、龙岗和特区边缘地带实行低票价,吸引的主要是附近的打工者。

观众是电影存在的基础

中影公司总经理童刚表示,根据观众和市场的需求,对电影票价改革所进行的任何探索、尝试,只要有利于电影市场的整体繁荣,中影公司都表示欢迎并积极予以支持。电影票价的制定要有群众观点,脱离人民群众实际生活水平的电影票价,是违背了电影行业的宗旨的。

他说,电影是大众的艺术,失去了观众就失去了电影存在的基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是我们的宗旨。向市场提供思想艺术水平和技术制作水平俱佳的影片,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实现影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我们电影行业的共同任务。我们始终认为电影票价的制定要有群众观点,脱离人民群众实际生活水平的电影票价,是违背了电影行业的宗旨的。从全国范围看,某些地区的电影票价如进行适当调整,可以逐步消除价格与价值背离的现象。

他说,应该看到,价格问题实际上是市场问题,市场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电影票价的制定要根据市场规律,遵循市场调节的原则。计划经济时期,电影票价由政府部门管理。进入90年代后,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深化,多数地区电影票的定价权已逐步下放到电影企业。因此,电影票价的制定和调整,应该由制片、发行和放映三方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本着有利于电影事业发展、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看好电影的原则,以放映单位为主体共同协商。之所以提倡以电影院为主体,因为电影院处于市场的前沿,直接服务于观众,对于市场的变化最了解,对于价格的反应最为灵敏,对于票价的调整也最有发言权。

他说,电影行业在调整票价的探索中出现意见不一致,甚至产生一些矛盾,是一种正常现象。实现影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促进电影经济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观众请进电影院,是我们电影行业的共同追求。大前提是一致的,局部出现的分歧,采取协商的办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影公司一贯倡导的做法。

童刚认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影票价体系,还有待全行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更加广泛的探讨。我们认为,在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中,电影票价结构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统一的定价不一定是最佳选择。不同档次的影院、不同的放映时间、不同的观众群体、不同的放映地区、不同的影片质量,应该有不同价位的票价来对应。但应特别强调的是,工作的着力点仍应放在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基础上,并对中、低价位的放映场次加强宣传,让观众自己掌握主动权,这样才能促使电影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的需要。

北京新东安多厅影院的负责人也认为,电影是大众商品,对于广大观众来说,更为实际一点的还是票价,老百姓看电影首先得掏钱,你电影再好,票价过高,老百姓也没有看的欲望。一张票几十元,普通老百姓怕是只能望票兴叹。电影是一种大众文化,电影业如果失去了观众,损失的不单是经济,同时还关系到电影业的存亡。由此看来,高票价不但有悖于电影的这种文化形式,使电影逐渐走向“贵族化”,而且也不利于我国电影业的发展。

制片、发行、影院矛盾究竟何在?

目前,每一部影片都是经过制片厂生产、电影发行公司发行、影院放映3个环节与观众见面的。假设一张电影票为10元,制片方可以分得35%,发行商得15%,影院得50%。目前,制片方和影院都觉得发行方分得太多。

他们普遍认为,电影发行垄断制约了市场竞争,制约了市场的开放搞活,发行公司其实只是市场的中介,是电影产品流入市场的一个环节,并不是市场主体,然而垄断使他们有了主宰市场、主宰影院、主宰观众的权力,因为垄断,使他们能以低得惊人的价格买断一部影片的地区发行权;因为垄断,使他们在影片放映分成中拿着与付出不成比例的收入。虽然是经营实体,虽然没有隶属关系,但影院一切都要听命于电影公司,电影公司若给一家影院停止供片,那么这家影院就无法经营下去,垄断掠夺了影院的经营自主权,包括电影票价的制定权。票价再高对垄断的电影公司来说都是只赚不赔,而影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观众流失,却无权对票价作出相应的调整。

12月初,成都峨嵋电影公司主办的首届35毫米影片单拷贝交易会在福州举行,所谓单拷贝发行,就是制片方直接将拷贝面对发行方或影院方,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影院与制片方有了跳过发行方直接交易的可能。全国10多家制片单位和几百家电影院参加了这次交易会,峨影希望交易会能达到“将降价推向全国影院”和“打破发行垄断、影院直接购买影片”两大目标。

单拷贝发行政策的推出,事实上给了影院与制片单位一个机会——让它们摆脱发行方、双方直接交易。许多人认为:有制片单位撑腰,是到了向发行公司叫板的时候了。

但问题并不像主办者想的那么简单。10多家制片单位在会场内设摊销售191部中外影片,结果连谈过意向的也包括在内,交易数量仅是100多个拷贝,也就是说平均每部影片售出1个拷贝都不到。

参加交易会的100多家全国各地的大影院,可真正出钱买片的却很少。

中影公司的有关负责人称,他们没弄清楚主要矛盾在哪,把责任全推到中影公司是不负责任的。如果说垄断是主要矛盾的话,那么中影公司有点冤,垄断权是政府给的,电影又不是一种纯商品,而是一种精神性的商品。单纯按市场规律是行不通的。

他认为,这些电影厂一方面享受着垄断带来的种种好处,另一方面又在处处抱怨。他们不想想,政府每年为他们投资了多少,他们又回报了多少,说话也真太不负责任了。其实中国电影人不愿承认自身的不足,而一味把责任推到发行方的身上。

电影市场改革迫在眉睫

据了解,在中国电影三大协会联席会议上,导演、制片人及影院经理们在两天的会议讨论中,对中国电影的垄断、票价过高、定位不准、法律不健全等问题均有清楚的认识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并在联席通报中呼吁主管部门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进一步充分认识电影是大众文化。二、加大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的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电影市场体制的进程。三、完善的电影市场体制不是行政管理体制,必须实行政府管理职能和企业自主经营的分离。四、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加大执法力度,打击盗版。五、加强对电影市场和电影观众的研究分析。科学地调整电影票价。

据某媒体披露,一位参加讨论的导演说,这个通报将以三大协会的名义上报电影局,所以对几点意见的排列顺序以及措辞的激烈度均有不同意见,但是协商后最终成了这个模样。该导演颇灰心地说,其实导演、制片人、影院经理们都忙,但抽空到成都开会就说明大家还关心中国电影。如果因为顾忌某些因素而在会议通报上作文章,把突出的矛盾变得温和,那即使上呈领导,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盗版是大众化的敌人

大家都知道,每次电影新片即将上市公映,往往都被盗版VCD抢先,而几乎大多数人都是怀着复杂的心情决定买一盘回去看看再说。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谢园对记者讲述了他的感受:“观众怎么对盗版就那么馋?不仅是普通的观众,有时候我也馋,比如说美国大片,被盗版了,两亿多美金拍的《泰坦尼克》,我这个大傻冒儿没良心的居然买了一盘15块钱的VCD,买回去一放,唉哟!六声道比频,杜比抗震,还真过瘾,家里人欢呼雀跃,都说,值!我很矛盾,人家的片子花了两亿七百多万,而且是沉到一万四千多英尺拍的,我的良心在流血,伟大的导演,我真的是一个大傻冒。”

他说,目前盗版能使电影的收入减收60%以上,有的片子还没有正式的放映,记者招待会还没开,他们抓住一把给盗了,大街小巷都有了,10块钱一盘,全家都能看,看一辈子,一下把观众堵在电影院门口了。

标签:;  ;  ;  ;  

流行电影的时代真的在这里吗?_电影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