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效果研究论文_蒋林青

(贺州广济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西贺州 542899)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性心血管疾病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西医和中西医联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80.7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的15.38%。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显著,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联合;老年性心血管疾病;效果研究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典型的危险性病症,常见的疾病为心律失常、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多见于老年人群中,老年患者存在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低下的特点,一旦发病,危险性极高,需要重点关注,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多为药物治疗,不同的药物疗效有所不同,如何选择成为了关键所在[1]。本文为提高患者的疗效,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对比西医和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性心血管疾病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在61-85岁的范围,平均年龄为(74.24±1.24)岁,病程在0.3-18年,平均病程为(10.24±1.26)年,疾病类型:冠心病患者8例、心律失常患者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6例;观察组患者男17例,女9例,年龄在61-83岁的范围,平均年龄为(73.54±1.34)岁,病程在0.5-18年,平均病程为(10.64±1.36)年,疾病类型:冠心病患者7例、心律失常患者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例、心脏瓣膜病患者7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方面,统计学有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心血管疾病患者;②年龄≥61岁;③均属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②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给予患者强心、抗心律失常、神经营养、扩冠等,实施24h心电图监护,连续治疗一个月。

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西医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中医应用中医汤剂、针灸、拔罐、中药热敷;

中药汤剂的药物组成为:党参60g、黄精10g、人参10g、郁金10g、黄芪10g、金银花10g、紫石英10g、当归尾9g、川芎9g、甘松6g、琥珀6g、麦冬5g、三七3g;清水煎煮,取药剂300ml,分三次服用,早、中、晚三次,1剂/d,连续治疗10d。

针灸治疗的穴位为三阴交、间使、足三里、涌泉、内关、太冲、血海、劳宫、神门等,对这些穴位进行针灸,每次6个穴位,实施针灸时,患者平卧,留针3min,1次/d,连续治疗8周。

拔罐治疗时,患者保持俯卧,穴位为太冲、三阴交、神门,留罐5min,拔罐后侧卧,沿着背部督脉拔罐,留罐5min。

中药热敷,穴位为间使、内关、足三里,药物组成为白芷15g、桂枝15g、赤芍15g、红花10g、木通10g,清水煎后,毛巾浸泡5min,出汗即可。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①显效:各项症状和指标明显好转或完全好转;②有效:各项症状和指标有所好转;③无效:各项症状和指标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之和的百分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各项指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80.77%,观察组明显更高,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5%和15.38%,观察组明显更低,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典型的内科病症,多见于老年人群,老年人群因年龄不断升高,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低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较高,应引起重视。中医学上,该疾病属于“心悸”范畴,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与情志刺激、体质虚弱、外邪入侵、心脉瘀血、气阴亏虚有着密切的联系[3],是一种复杂性症候,中医学上,多为活血、补气、通络进行整体调理。

本文中,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案为中医汤剂、针灸、拔罐、中药热敷,其中,中药汤剂的药物组成为:党参、黄精、人参、郁金、黄芪、金银花、紫石英、当归尾、川芎、甘松、琥珀、麦冬、三七;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的药效;黄精具有健脾益肾、补气养阴的药效;人参具有安神补气的药效;郁金具有行气解郁、利胆退黄、活血止痛、清心凉血的药效;黄芪具有保肝、抗衰老、降压、增强免疫功能、利尿的药效;金银花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的药效;紫石英具有安神、降逆气、镇心的药效;当归尾具有活血祛瘀的药效;川芎具有祛风止痛、活血行气的药效;甘松具体开郁醒脾、理气止痛的药效;琥珀具有散瘀止血、镇静安神、利水通淋的药效;麦冬具有滋阴补阴、润肺的药效;三七具有消肿定痛、散瘀止血的药效。这些药物组合的汤剂,能够有效进行补气益肾、活血化瘀的药效[4]。针灸治疗,主要的目的为通过针刺刺激穴位,使得患者扩张心脏血管,刺激足三里河太冲,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脏缺血状况;拔罐治疗,具有散风祛寒、行气活血、除湿的作用,对于改善患者气虚血滞效果显著,中药热敷具有养心安神、震惊定志、补血养心的作用[5]。本文中,通过对比西医和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80.7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的15.38%,表明,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极高。

综上所述,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显著,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疗效,中西医联合治疗值得老年性心血管疾病优先选用。

参考文献

[1]李艳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7):164-164.

[2]刘艳娟,杨鹏.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患者加重期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3):70-70.

[3]辛兴涛,张丙贵,王杰超,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便秘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120-120.

[4]徐春朝,张艳灵.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研究[J].系统医学,2016,1(5):16-18.

[5]胡怀娟.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效果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6):73-73.

论文作者:蒋林青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  ;  ;  ;  ;  ;  ;  ;  

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效果研究论文_蒋林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