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红霉素治疗的效果对照研究论文_朱世幸

梅毒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红霉素治疗的效果对照研究论文_朱世幸

(达州市中心医院皮肤性病科 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分析梅毒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和红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96例梅毒患者分为头孢组和红霉素组每组48例。将头孢曲松钠给予头孢组患者注射;将红霉素给予红霉素组患者口服;分析该两种药物的疗效。结果:头孢组1期和2期梅毒患者服药后皮损消失时间均比红霉素组缩短(P<0.05)。头孢组近期治愈率比红霉素组高(85.4%比20.8%,P<0.05)。头孢组药物副反应率比红霉素组低(8.3%比31.3%,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治疗梅毒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且副反应少。

【关键词】梅毒;头孢曲松钠;红霉素

【中图分类号】R7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260-02

梅毒是一种具有高传染性的疾病。一般来说,梅毒的治疗是越早越好,同时要保证抗生素药物足量、足疗程使用[1]。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头孢曲松钠和红霉素治疗梅毒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96例梅毒患者分为头孢组和红霉素组每组48例。头孢组中男性和女性病例分别为20例、28例,年龄18~75岁,平均35.8岁;1期梅毒19例,2期梅毒29例。红霉素组男性和女性病例分别为19例、29例,年龄22~73岁,平均36.2岁;1期梅毒21例,2期梅毒27例。头孢组的基础资料和红霉素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头孢组:给予头孢曲松钠1g,将其与250ml氯化钠溶液(浓度0.9%)混合后静滴,每日滴注1次,每个疗程连续10d。红霉素组:给予红霉素0.5g,每隔6h服用1次,每个疗程连续15d。如果是2期梅毒患者,则在服用红霉素前3d每天给予泼尼松10mg,3次/d口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观察⑴近期疗效[2]:①治愈:梅毒症状完全消退,血清RPR在停药3个月、6个月后下降分别在2倍、4倍以上,且无复发迹象。②无效:梅毒症状改善但并未消失,或无改善,血清RPR在停药3个月、6个月均无明显下降或上升。③复发:患者遵医治疗、复查,排除感染情况下血清RPR出现反弹或梅毒症状再次出现。 ⑵梅毒皮损症状消失时间。⑶药物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5.0软件分析两组梅毒患者的资料。计数数据与计量2数据用n(%)和x-±s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用t和χ2。若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服药后梅毒皮损消失时间

头孢组中1期梅毒患者皮损消失时间(4.6±0.7)d;2期梅毒患者为(9.8±0.5)d。红霉素组1期梅毒患者皮损消失时间(6.8±1.1)d;2期梅毒患者为(12.3±1.6)d。头孢组1期和2期梅毒患者服药后皮损消失时间均比红霉素组缩短,有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头孢组梅毒患者治愈41例(85.4%),无效7例(14.6%),复发0例。红霉素组患者患者治愈10例(20.8%),无效38例(79.2%),复发2例(4.2%)。头孢组近期治愈率比红霉素组高,有显著差异(P<0.05)。

2.3 药物副反应比较

头孢组出现低热1例,恶心3例,发生率8.3%。红霉素组出现恶心11例,呕吐3例,腹泻1例,发生率31.3%。头孢组药物副反应率比红霉素组低,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梅毒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引起该病的梅毒螺旋体不仅可侵犯多个器官组织,还可以传染给性伴侣、胎儿。梅毒发病的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受损,晚期阶段可表现为中枢神经、心血管系统受损[3]。近年来梅毒患病率不断上升,临床对该病的流行控制难度不断增大。而且梅毒的治疗如果不是性伴侣共同治疗,很容易再次感染复发,增加治疗难度。在治疗中,梅毒越早治疗则控制的效果越好,而抗生素是否足量、足疗程使用,将影响该病是否得到彻底治疗。现阶段可用的抗生素有红霉素、青霉素等等。红霉素本身副反应多、治疗时间长,临床推广受限。头孢曲松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杀菌效果方面,其对格兰阴性、阳性菌都有强效杀菌效果。在发挥药效的时间方面,头孢曲松在体内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可持续长时间发挥疗效。而且头孢曲松组织渗透能力强,将机体中各器官、组织的潜藏梅毒螺旋体进行杀灭,提高抗感染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头孢组患者给予滴注头孢曲松钠治疗,红霉素组给予口服红霉素治疗。结果显示,头孢组中无论是1期梅毒还是2期梅毒,其梅毒皮损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比红霉素组缩短。说明头孢曲松钠发挥疗效时间快,可以加快皮损消退。在近期疗效方面,头孢组临床治愈率比红霉素组高,说明头孢曲松钠近期内的疗效优于红霉素。在两组药物副反应比较中,头孢组的药物副反应率比红霉素组低。说明在药物的安全性方面,头孢曲松钠更有优势。由于2期梅毒患者直接给予红霉素口服容易引起吉海反应,因此在服药前给予激素药物泼尼松治疗。总的来说,梅毒的临床治疗方面,头孢曲松钠无论是疗效还是毒副作用都比红霉素有优势。由于梅毒属于性传染疾病,多数情况下是性伴侣都感染,治疗方面应鼓励患者与性伴侣共同检查治疗,提高梅毒控制效果。由于头孢曲松纳需要静滴治疗,每日要往返医院接受静滴,且价格较高。在临床用药的方便性中要比经口服治疗的红霉素处于劣势。因而静滴头孢曲松钠治疗梅毒的方法可能在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推广中容易受限。

综上所述,头孢曲松钠治疗梅毒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且副反应少,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卫建明,张丽,刘雪松,等.77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临床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5,28(3):162-164.

[2]黄卿弟,童庆胜,方惠君,等.四种方案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9):18-19.

[3]林绍光,刘娟,张琳玲,等.不同抗生素对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8):4246-4247.

论文作者:朱世幸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梅毒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红霉素治疗的效果对照研究论文_朱世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