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学生需求调查与分析_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论文

我国高职学生专升本需求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职论文,专升本论文,需求论文,我国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时期,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是我们面临的现实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都明确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研究我国现行的高职学生专升本政策,对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和过程

      (一)研究背景

      2005年之前,我国关于高职专升本工作,教育部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在当时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省市均呈现出专升本的热潮,专升本的比例比较高,有些省甚至达到30%以上,影响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和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针对这种情况,2006年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在《关于编报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中开始限制专升本,规定普通高职院校专升本的比例不得超过5%,并且规定国家重点大学不得接收专升本学生。但是这一政策在社会上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在当今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大的背景下,认真研究我国高职学生专升本教育的走向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笔者于2014年对我国高职学生专升本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研究过程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共5个省(直辖市),调查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8所,接收专升本毕业生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3所。调查对象包括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包括大一、大二和大三3个年级)以及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通过专升本考试入学的本科生(包括大三、大四的2个年级)。针对不同调查对象,笔者设计了两类调查问卷。问卷Ⅰ即高职学生专升本意愿调查问卷,是面向我国高职高专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问卷主要涉及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其对专升本的看法两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年级、性别、专业大类、学校类型等信息;调查对象对专升本招生规模的了解程度、看法与基本评价,对专升本接受院校的意愿,对专升本与个人发展前景关系以及对专升本政策的内容评价共五个方面内容。问卷Ⅱ是针对已经经过专升本考试目前就读于本科院校学生的调查问卷,即专升本学生本科阶段情况调查问卷。与问卷Ⅰ类似,调查内容也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对专升本的看法两部分,不同的是增加了高职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及对本科院校针对专升本学生管理的基本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280份,收到有效问卷1 220份,其中,问卷Ⅰ共发放1 000份,回收983份,有效问卷961份,问卷有效率为96.1%;问卷Ⅱ共发放280份,回收269份,收到有效问卷259份,回收率为96.07%,问卷有效率为92.5%。数据处理运用SPSS 18.0软件,对所有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录入,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针对高职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在校高职学生对专升本有较大的需求。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希望专升本,占到总人数的43.33%,并且有68.41%的学生对现行的专升本招生比例(5%)表示不满意。从高职学生对现行专升本招生规模的感受来看,76.49%的学生认为应该扩大专升本的招生规模,仅有4.91%的学生认为招生规模应该缩小。

      从专升本与个人在高职阶段学习的关系方面来看,有78.60%的高职学生认为选择专升本可以促进高职阶段的学习,对于“您认为选择专升本对您以后的发展前景重要吗?”有23.07%的人选择了非常重要,44.47%的人选择了比较重要,两者合计67.54%,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选择专升本对其以后的发展前景比较重要,还可以促进高职阶段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大多数学生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高职院校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对选择专升本和选择就业的学生进行有侧重的分流培养(表1)。

      从高职学生对专升本政策的了解程度上看,大多数学生对专升本政策有一定的了解。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和不了解的学生分别为4.18%、12.21%、51.57和32.05%。在对专升本政策满意度的调查中,表示对政策非常满意的仅有4.68%,绝大多数学生对现行的专升本政策感觉一般或者不满意,认为专升本政策需要调整。在对不满意项目的选择问题上,选择限制报考专业的人数最多,占总数的63.9%,次之是选择考试科目的人数,占总数的35.4%,再次之是选择录取方式的人,占总数的33.5%,还有27.4%的学生对招生过程不满意。在具体项目的评判中,大部分人认为“‘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不得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这一举措不太合理,占到总人数的48.4%,还有68.5%的学生认为普通专升本教育应该可以跨省报考。

      

      (二)专升本学生本科阶段情况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在对高职学生专升本招生比例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本科阶段44.79%的学生对现行的专升本招生比例不满意。无论是对专升本招生学校的数量还是对本科院校接收专升本学生的数量,大部分学生表示不满意。有13.51%和74.52%的学生认为专升本的经历对其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或有意义的,和高职学生一样对专升本的认同感很强。高职学生对本科院校在专升本学生培养工作中应改善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45.19%的学生认为本科院校应该在就业服务方面有所改进,占到总人数的45.19%,其次是教学工作,还有18.83%的学生认为本科院校应该在专升本学生管理方面有所改进(表2)。

      在本科阶段学生对现行专升本政策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5.17%的学生对现行专升本政策不满意,24.3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选择“非常满意”的学生只有3.09%,由此也印证了前面对专升本招生比例、学校数量等方面的不满意程度。对不满意项目的选择问题上,选择限制报考专业的人数最多,占总数的67.6%;次之是选择考试科目的人数,占总数的35.5%;再次之是选择录取方式的人,占总数的26.6%;还有17.2%的学生对招生过程不满意,此比例与高职学生对现行专升本招生机制不满意的选择基本一致。对于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能否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以及普通专升本教育是否可以跨省报考这两方面举措,与高职阶段学生的感受比例基本相同。

      (三)高职学生对专升本的需求分析

      1.对专升本升学途径的需求

      普通高校专升本是指普通高校专科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本地区组织的专升本考试,达到要求后,直接进入所在省份地区设有对口专业的院校进行本科阶段的深造和学习。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只有一次报考机会,且只能在省内报考相关院校,并且不能跨省报考。众所周知,在我国高考和考研均可全国范围报考,如果考生没有考好或者没有考入理想的学校,还可以选择复读重考一年,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然而现行的专升本政策只针对应届毕业生,往届生不可报考,况且并不是每位应届生都有考试机会,即使有,一旦失败,也将会造成终身的遗憾。现行的专升本途径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升学的需求,以人为本的观念目前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主导观念,那在专升本的过程中就应该体现学生的价值和学生的需要,拓宽专升本的途径。

      

      2.对专升本招生比例和接收高校的需求

      2006年1月,教育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编报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严格限制高职毕业生专升本的人数比例不能超过整个毕业生的5%。这一政策的出台,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继续升学深造。以某省为例,2013年某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校“优秀专科生选拔制”专升本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了专升本的比例:“经选拔升入本科学习的学生,原则上一般高校不超过所在院系同年级、同专业毕业班学生人数的5%”,并且文件规定“同一学校不同专业之间录取计划数原则上不作调剂使用,若某一专业升本比例未达到限制数值,不能调剂给另一专业升本使用”,那么“不幸”学这些专业的学生就连一点专升本机会都没有了。

      表3和表4分别是河南省某高职院校和河北省某高职院校近三年来的专升本录取比例及人数,从表中可以看出,河南省近三年报名专升本考试的学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0%,但录取人数却在10%左右;河北省的录取率较河南省更低,录取比例还不到5%,而报考人数都在11%以上。

      这也就是说,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只能就业,不能进入高一级学院继续深造,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以致有很多普通高中毕业生宁愿复读以图来年考取本科院校而不愿到职业技术学院报到。事实上,这也是某种程度上致使高职教育长期以来被歧视的原因之一。

      此外,《通知》还对能举办高职学生专升本的学校进行了限制,明确“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不能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对广大高职学生这一政策反应比较强烈,因为这个政策直接将高职学生拦在了优质本科高校的门外。当前,用人单位比以往更加看重毕业生所受的教育层次和类型,因此,在人才与劳动力市场上,学历与学位的信号作用比以前显得更强和突出。在这种就业的压力和导向下,更多的高职高专学生希望通过专升本获得更好的学历教育,以提高自身的教育层次和类型。

      3.对报考专业以及课程设置方面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与本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较大区别。高职专业强调实践性、应用性,而本科专业更强调学科性,由于各省教育厅有严格的限制,一般只能报考与原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本科专业学习,因而在报考时经常出现一个本科专业面对诸多的高职专业的现象。

      高职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后,课程衔接是否顺畅,直接关乎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但是本科和高职在教学计划的连接上不是十分通畅,这种衔接不畅突出表现在课程设置的重复上,在一些基础课、专业课设置上,本专科之间有许多重复或交叉,但要求的广度和深度有所不同。据了解,统计学、公共财政学、保险学、金融学等这些专业基础科目,大部分学生在专升本之前都已经学过了,修了学分,但是来到本科院校,根据本科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又需要重修一遍。可见,专升本后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三、高职学生专升本需求调查的启示

      1.完善政策法规制度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要求政府应该对其承担最主要的责任,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来保证其能够健康稳健发展,并实现社会教育公平。因此,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来促进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可以说,教育政策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而发展的。

      瑞典著名教育学家托尔斯顿·胡森所提出的教育公平理论指出教育公平包括起点、过程和结果三方面的公平。在一定程度上,高职学生专升本涉及高职学生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进入不同教育渠道的机会均等、教育成效均等以及教育影响生活前景均等这四个方面。

      从教育公平理论出发,在政策的制定中,我们应该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加公正平等的机会和条件去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首先,可以适当提高专升本的招生比例,笔者认为目前15%左右较为合理,理由如下:①这是学生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有43%的学生希望专升本,有76%的学生认为专升本招生规模应该扩大,学生有这种需求,那么适当提高比例正是落实党和国家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②是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适当提高专升本比例提供了政策依据。”③专升本的招生比例应该与中职升高职的比例以及本科升研究生的比例大体上相当。2013年我国中职毕业生升学的比例为14.5%,本科升研究生的比例为25%,只有专升本的比例为5%,成为升学的瓶颈。适当提高专升本录取比例,可使升学渠道畅通。④适当扩大专升本比例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选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风建设。⑤如果专升本比例为15%,笔者认为这一比例并不会影响高职院校85%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其次,接收专升本的主体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这有利于培养目标的衔接,事实上这类院校也可认为是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并且在教育部现在的就业统计中,升学也是一种就业方式。此外,高职学生专升本政策的调整除了要考虑学生群体的现实需求外,还应从国家宏观层面来考虑。从这一层面来看,国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适当开放更多的大学包括“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接受普通专升本教育,这不仅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也适应多元智能理论不同智能的学生的不同需求。

      第三,打通各省市的壁垒,应允许专升本的学生跨省报考,不仅满足学生需求,也可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

      2.发展高职本科,创新教育层次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日益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只限于大专层次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举办四年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成为目前紧迫的任务,探索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端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如果有相当一批本科院校转型开展职业教育,同时配套以高考制度和用人政策的改革,将为职业教育开辟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不仅有利于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也有利于提升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预期价值,打破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形成两大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共同探索、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局面,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观层面看,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3.实行学分银行和学分积累制度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制不统一,专业和课程设置自由度大,各高职院校没有也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和规格,而专升本又是各省(直辖市)自行举办的,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专本教学衔接特别是课程设置衔接上出现困难,导致课程设置重复,教学内容重复等。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应协调发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相互沟通,实现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实行学分银行和学分积累制度可以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另一种重要途径。

      “学分银行”能够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提供技术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从而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搭建发挥极重要的作用;学分银行能够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现实意义上的基础,并能从学习需求层面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者。在“学分银行”制下,学生学完一门课程算一门学分,并将学分存入“银行”,累积到规定学分总数后即可“支取”相应学历,这样不仅避免了专本衔接课程的重复设置,也可以打通普通高职与自学高考、国家开放大学、成人教育的壁垒,让更多学生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和现代远程教育等渠道实现专升本。这不仅可以缓解高职学生普通专升本的压力,坚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定位,也解决学生在毕业时面临升学与就业两难选择等同题。例如,江西某学院,采用专升本(5%)+专接本(20%)形式,按成人本科或自学高考本科,多渠道解决专升本需求的不足。

      通过以上对我国高职学生专升本需求的调查与分析,我们了解了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高职学生专升本的需求,并提出了若干建议。我们认为,应构建中国特色的“专升本”制度,为高职学生提供接受本科教育的“第二次机会”,为高职院校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但也要认识到,实施改革必须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规划、论证和试点,妥善解决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标签:;  ;  ;  ;  ;  ;  ;  

我国高职学生需求调查与分析_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