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砚山县马鞍山土地整治项目设计论文_何剑平

砚山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

摘要:砚山县马鞍山土地整治项目设计,通过前期勘察、测绘、基础资料收集等,提出项目建设目标,采用合理的工程措施以保障建设目标的实现。项目实施后,极大的提高土地开发和利用程度。还可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平台,实现耕作机械化、生产规模化和经营集约化,为加快当地农民致富步伐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条件,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土地整治;设计

1 基本情况

砚山县2012年度马鞍山土地整治项目,位于干河乡碧云村民委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04°22′01″—104°24′35″、北纬23°41′21″—23°43′30″,东西宽4112m、南北长4731m。辖布标、处署、凉水井、马鞍山、法都克大、小寨、小听湖等7个村小组。规划整治土地10063亩。

项目区现有耕地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林果等为主。尤其是烤烟,在品质上基本达国际型烤烟标准,历来都是全县烤烟的主要产区之一,种植历史长达几十年之久,年烤烟产值达2000元/亩。

项目区内现有田块面积小,田块形状大小不一,田坎(埂)占地大,农田渠道、道路布局零乱,土地的产出率较低下,未能发挥出土地的效益,使土地资源严重被浪费。

通过2012年度马鞍山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将改善项目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将区内建设成为高产稳产的农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其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 项目设计

2.1前期勘察、测量,调查落实基础数据是项目设计的基础。

根据前期勘察、测量,测绘出项目区1:2000地形图,调查分析项目区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种植结构等;收集社会经济情况、现状农业生产方式等资料,为确立建设目标及项目设计提供基础性数据。

通过调查落实,项目区规划面积10063亩,其中:耕地9546.97亩、园地34.7亩、林地55.3亩、其他农用地(包括机耕路、农田水利用地、田坎)426.1亩。主要种植玉米、烤烟、水稻、小麦、林果及油菜等作物。项目区辖7个自然村,1263户,631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938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2.2明确项目建设目标

结合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土地质量、社会需求、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及砚山县经济建设的需要,确定砚山县马鞍山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目标。通过项目实施,力争达到如下目标:

(1)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规划增加耕地可种植面积191.7亩,新增耕地系数为1.9%。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土地垦殖率提高到98.43%,复种指数为140%。通过土地平整,合理布局灌排、运输等设施,优化土地的耕作水平,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促进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向良性发展。

(2)保护生态环境。项目实施后,将把现有的10063亩土地整理成基础设备配套的高稳产农田。通过土地平整工程与改造,配套沟渠系统及田间道路系统,既提高了农田排灌能力,又提高了土壤蓄水保肥的能力,利用工程、生物等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极大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2.3.围绕项目建设目标,进行工程设计

为达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目标,采用土地平整、灌、排设施、谷坊及水保等工程措施,来实现工程建设目标。

2.3.1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项目区内地形平坦,地貌类型为丘陵,总体地势北边、南边高,中间低。综合考虑分析,项目区可分为水平梯地整理区、坡式梯地整理区及不平整区,土地平整方法为局部平整方法。即只对坡度较大田块的进行平整,布置时适应地形变化和遵循“大弯就势、小弯裁直”的原则,沿等高线方向(横坡)布设,在平整时以格田为平整单元,在平整时力求在一个格田内达到挖填平衡。土地平整工程主要是对项目区现有耕地、多余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田坎进行平整改造。在土地平整过程中,基本保持挖填平衡,避免深挖、大填,增加工程量。由于平整的基本单元为格田,土方平整计算也以格田为最基本的计算单元。土地平整工程主要针对西南部、中部田块进行,由于地形坡度不大,平整时先对老田埂进行开挖,然后将地表熟土层剥离,田块内部挖填平衡后,再将熟土回填,由人工修筑新田埂。

本项目区的格田主要设计成水平梯田、坡式梯田。

(1)水平梯田

主要是要确定在不同条件下梯田的合理断面,对田面宽、田坎高和田块侧坡(梯田断面的三要素)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梯田安全稳定、耕作灌溉方便;

项目区格田田面宽度为20~100m。

本项目田坎坡度设计为1:0.4。

(1)坡式梯田

根据实际地形,为减少挖填工作量,保障土质的前提下,陡坡可整治为坡式梯田,控制坡度为5°—8°。

结合项目区地形特点,采用散点法计算土地平整的填挖方量。表土土壤比较肥沃,给构良好,透气蓄水保肥性能较高,适宜作物生长,因此,田面平整时应保留耕作层土壤,加速生土熟化。表土剥离工程量由剥离厚度与田块面积决定。

式中:V总为地块的表土剥离方量(m3);

h为剥离厚度(m),本项目h=0.3m;

S为地块面积(亩)。

土地表土剥离方法采用逐台下翻法,通过合理的工序,实现表土剥离及表土回填同一工序完成,因此不单独计算表土回填工程量。当然在施工过程中也可根据项目区地形、剥离土方量等条件,以运土最省、便于施工为原则选择其它表土剥离方法。

底土平整量计算,在1:2000的实测地形图上,对每一田块按一定宽度(20-100m)划分格田,根据格田内的现状高程,计算出格田的设计高程,进而求出各点的填(挖)高度,再根据格田的面积求出格田的填挖方量,最后求出一个格田的填(挖)方量。计算公式如下:

2.3.2灌排设施

灌、排设施,土地平整采用局部平整方法,这就增大对灌排设施的布设要求,结合地形地貌,规划布设7条灌排沟,两条主沟、五条支沟,全长2.77km。建立起一个“旱能灌、涝能排”的灌排系统,保障了项目区能更好的发挥其经济、社会效益。

(1)排涝模数

由于项目区排水工程均位于旱作物区,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附录C中的公式进行旱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

式中:——旱地的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 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26.5(mm)

—— 排涝历时,取1(d)

(2)排洪流量确定及断面拟定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及渠道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渠道进行三面光衬砌,其断面型式采用为矩形断面,衬砌材料M7.5浆砌石,M10水泥砂浆抹面(3cm)。渠道超高取0.3~0.8m。

按明渠均匀流公式对输水明渠进行水力计算。

2.3.4谷坊及水保措施

谷坊及水保措施,项目区内沟壑众多,且沟底下切严重,有24个大沟壑,结合实际地形,设计24座谷坊,主要用于防止沟底继续下切,为防止水土流失,在沟壑周围栽种保水、保土植物。

谷坊设计,结合相关规范,采用浆砌石结构,谷坊最高4.2m、最低2.5m。顶宽为1.0m,迎水面为垂直面,背水坡为1:0.5。谷坊间的间距按下式进行计算:

L—谷坊间的间距 m

H—谷坊高度 m

I—原沟底坡降

Ic—两谷坊间淤积面上的坡降

3 效益

马鞍山土地整治项目,从工程环境影响分析,没有制约工程兴建的环境因素,工程本身对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很小,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加以减免。该工程对水文、地质及生态均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仅在施工期会对施工区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只在短期内存在,施工结束即可消除。

马鞍山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191.7亩,耕地面积达9738.67亩,项目区土地利用率提高到95%,垦殖率从96.53%提高到98.43%,极大的提高土地开发和利用程度。将从根本上根治项目区水利设施不配套的状况,不仅可以调整项目区的产业结构,还可以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其社会效益十分重大。

4结语

项目建成后,可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一个平台,实现耕作机械化、生产规模化和经营集约化,为加快当地农民致富步伐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条件,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1012—2000)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T15772—1995)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BT/T16453.3—1996)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引水工程》BT/T16453.4—1996)

论文作者:何剑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浅谈砚山县马鞍山土地整治项目设计论文_何剑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