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小微建筑设计企业发展的一些思考论文_古传东

新常态下小微建筑设计企业发展的一些思考论文_古传东

古传东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81)

【摘 要】伴随着城镇化的步伐,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经历了一轮高速发展期。近两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期,房地产市场需求逐步萎缩,与之高度关联的建筑设计市场也随之进入新常态。本文将针对小微建筑设计企业在新常态下如何发展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小微建筑设计企业新常态现状问题发展思路

一、当前市场现状简析

1.供大于求,竞争惨烈

中国城镇化进程已经过半,各地建设新城、新区的高潮已过,加之房地产的滞销,建筑设计市场已明显萎缩,狼多肉少的市场局面已然形成。一个建筑面积不到10万平米的地产开发项目,往往引来数十家建筑设计企业不计成本的角逐。通常要经过2~3轮方案比选和商务谈判,才能获取项目,前期经营成本大大增加。大型设计院业务萎缩后,也开始深耕原本不屑一顾的三四线城市和小开发商,小微建筑设计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收窄,面临苍蝇蚊子都吃不上的窘境。

2.收费低廉,朝不保夕

国内建筑设计收费水平,从2000年以来不增反降,一直是设计行业的一个心病。而随着近年来设计企业数量的增加,恶性竞争就未间断,在市场下滑的背景下,价格战更成为生存之争的主要手段。笔者所在的城市有大量小微型建筑设计企业,3年前日子还过得红红火火,从2014年开始,已经出现了员工拿不到年终奖金的的情况,到2015年,出现了员工基本工资都无法保障的现象,因此开始大幅裁员,小微设计企业已到了朝不保夕的境地。

3.拖欠设计费严重

盖楼就等于挣钱的日子已经过去,地产项目风险加大,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的事情时有发生,设计行业自然受到波及。此外,在当前的买方市场环境下,恶意拖欠设计费的业主也不在少数,使得原本艰难的设计企业雪上加霜。

二、建筑设计企业自身普遍存在的问题

1.设计质量下滑

建筑设计质量的下滑,一方面源于设计市场的畸形扩张,稀释了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大量毕业生上岗不久就挑大梁,担当专业负责人甚至是项目负责人,往往导致设计质量失控。另一方面,在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期,设计质量和设计周期比较而言,开发商往往更看重后者,也变相纵容了设计质量的下滑。随着竞争的加剧,部分不惜代价获取项目的设计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从人力投入等方面打折,也加剧了设计质量的下滑。

2.缺乏核心竞争力

大多数小微建筑设计企业,其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在火爆的市场中分一杯羹,看重短期利益,关注点都在经营上,技术层面仅仅追求及格线。而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在高速扩张的过程中,组织架构不能及时调整,由于项目的过度饱和,疲于应对,无暇进行技术总结和提高。能够保持一贯设计质量的企业已经很少,能够在设计中不断提升的更是凤毛麟角。

3.服务意识不到位

中国建筑设计市场虽然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但是计划经济的遗风依然存在,这在大型国有设计院中尤为突出。很多大型国有设计院都是由事业单位改制而来,年龄较大的员工,经历了卖方市场到买房市场的转折,心态却迟迟没有调整过来。以老师自居、专家自居的心态不能扭转,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导致业主对设计师存在较大意见。

4.与市场脱节严重

设计企业对项目的前期研究不足,对市场的敏感度不够,设计往往限于工程层面,承担的仅仅是制图公司的角色。不具备影响业主决策的能力,顾问和咨询的职能严重缺失,导致企业身价无法得到提高,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5.技术单一,统筹协调能力不足

大多数小微型建筑设计企业,人员配置仅限于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几个常规的专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通常涉及更多更细的专项,例如园林景观、精装修、幕墙深化、泛光照明等。在此情况下,设计企业只能盯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具备全局观和统筹协调能力,更多的协调工作只能由业主完成,对设计效果无法做到整体把控。

三、新常态下建筑设计企业发展的一些思路

1.战略收缩和战略转移

对于大多数建筑设计企业,生存问题已成为最重要的话题,要想在新常态下活下去还要活得好,主动的战略收缩和战略转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新常态下,盲目的扩张经营代价和风险都很大,某种意义上甚至可能加速死亡。传统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数量和性价比都在降低,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设计市场也有新的蓝海。养老地产、旅游地产、海绵城市等,都是政策鼓励的发展方向,建筑设计企业具有优质的人力资源,主动调整产品方向,投身新的领域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深入市场,培养核心竞争力

地产开发市场的竞争加剧,对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要求都有所提高,闭门造车式的设计服务已经逐渐跟不上市场的发展。设计师的产品最终要面向市场,这就要求建筑设计院主动跟随市场,随时掌握最新资讯,引导业主、教育业主。成熟的房地产公司,在项目开发初期会做大量的调研和分析论证工作,对市场和产品都有透彻的研究。如果设计院还是搬出老三篇来与业主对话,则被动地位可想而知。只有冲到市场的第一线,主动适应市场甚至引领市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的设计企业,才具有和业主对话的权利。

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抱团取暖

建筑设计院最大的成本是人力成本,而人力资源和项目进度需求无法匹配的矛盾始终困扰着每个设计院负责人。在当前形势下,业主对设计周期要求更高,小微设计院显得非常被动。人手不够很难满足业主要求,人手太多又面临成本过高的问题。解决峰值时期对人员的需求,一个有效的方式是多个小微设计院形成合作机制,在各单位的固定人员以外,建立一个共有的人力资源池,发挥调蓄作用,抗风险能力必将大大提高,成本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当然,共有人力资源池的用工关系等问题,执行层面尚有部分细节需要探讨。

4.变革服务形式,轻资产化

除人力资源成本外,办公场地成本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传统小微设计院,通常会租赁高档写字楼作为办公场地,此举固然有助于打造企业形象,但代价也不菲。除了高昂的装修和家具购置费用,固定的房租开销也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压力。结合当前市场需求,笔者认为不妨尝试探索新的服务形式。设计院的工作组织形式是项目制,如果把项目团队派驻到业主单位去办公,不但可以解决办公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与业主的沟通效率,服务意识也将因此得到业主的肯定,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5.主动管理,开源节流

当前环境下,业主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使得设计过程更为复杂。尤其商业地产项目,设计过程中的修改和调整难以避免。设计企业如果没有主动进行项目管理的意识,只是被动的接受甲方指令,将造成设计工作反反复复,很可能陷入无休止的消耗战。本来已经微薄的利润可能因此耗尽,甚至变成赔本买卖。因此,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项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精细化的项目管理,一方面要从节流着手,充分评估项目需求,制定科学的资源投入计划,避免资源大量投入造成的虚耗。另一方面,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开源也非常重要,设计过程中的反复和修改,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主动和精细化的项目管理,可以为设计修改费谈判提供充足的依据。只有开源节流同时抓,才能在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下获得生存的空间。

四、结语

新常态下,市场开始倒逼建筑设计企业进行变革,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很难平衡,生存和发展常常是一对矛盾体。小微建筑设计企业主只有保持冷静的思考,避免盲目的投入,练好内功,才有能力应对市场的挑战,掌握主动权,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宋春华. 平心持正静观反思——对当前建筑设计市场若干问题的思考. 建筑学报. 2005, 23(5):14-17.

[2]张梁,徐以露. 中国市场经济下的建筑设计市场现状之思考. 《陕西建筑》. 2008(9):1-3.

论文作者:古传东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3月总第2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新常态下小微建筑设计企业发展的一些思考论文_古传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