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王晓峰论文_王晓峰

浅析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王晓峰论文_王晓峰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迅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灌溉项目。然而,目前的灌溉项目仍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灌溉项目的顺利高效运行。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消除水利工程的缺陷和不足,是当前水利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水利部门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农田水利项目的灌溉规划和设计入手,分析了农田水利项目规划设计中面临的问题,促进了农田水利项目的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项目;灌溉;规划设计与设计

引言

农田水利工程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在实际的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和施工水平将会直接影响着水利设施的总体布局和规划。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规划水平,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1水利工程建设对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充分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储存以及充分利用,整体保障农作物的生长质量与成效。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传统的漫灌方式以及人们滞后的灌溉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业生产用水资源的匮乏。积极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全面渗透和贯彻节水农业,能够整体优化农业生产的环境,在确保农田灌溉用水的同时,还能够优化灌溉水质,更好地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

2我国水利发展现状

(1)政府的主要工作理念已完全改变。从传统的水利管理到现代水利工程管理,农田水利的发展也改变为可持续发展,为许多重要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过去水利工程的概念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不能跟上新形势的发展。(2)水利工程的重点是政府机构。采用分层分散的责任机制,在不同领域实现农田水利项目的平衡布置,使施工方式统一。因此,水利工程要全面贯彻“农民”思想,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要落实"1例,一次讨论"方针,将政府组织项目逐步转变为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为辅的行政组织。(3)输入方法的转换。农田水利项目主要投资于农民“自愿劳动和劳动积累”等人力资源,资本投资属于国家和地方投资,农民自愿劳动和劳动积累逐渐消失,原有的投资方法不能再满足现阶段的发展要求,新时期的水利投资已从“社会投资,以国家投资为辅”的原始模式转变为世卫组织投资的基本模型,社会和经济实体、个人家庭、企业和机构以及社会的闲置资金被广泛吸引,促进了水利的建设与发展。(4)工程模型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项目从原始数量模型到质量效率模型的改变;水利工程达到了“发展一个地方和辐射一面”的效果;过去,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是为了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现阶段,主要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3.1因地制宜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农业生产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在进行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之前,先要对于农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积极听取农民的意见。同时,要对于建设区域进行调研,对于水文、地质以及农作物种类进行分析。通过深层次的研究、分析、记录,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实际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更加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农田规模的限制。在实际的工程规划管理过程中,要确保水利工程的供水量和农田用水量的平衡,针对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和建设价值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和测量。

3.2灌溉项目规模预测

在灌溉项目的规划设计中,对大中型灌区的发展要求进行分析,以确定灌区粮食生产的目标。即使项目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了确定节水灌溉面积的规模,应确定灌区的规模,并在上述所有灌溉和灌溉项目中全面规划和设计建筑面积。在建设灌溉项目时,还应分析灌区的开发潜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国在不同地区拥有广阔的领土和不同的耕地资源。因此,灌溉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基于对当地条件的更全面的分析,并分析灌区在该地区农业总体发展中的潜力。

3.3取水方式的设计

水利工程设计之前,要对于水源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针对实际情况选择自流取水或者提水取水。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会选择自流取水,直接使用河流进行灌溉。另外,自流取数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1)堤坝取水。农田处于地质较低的位置,但是因为地形限制并不能直接流进农田之中,这时就要选择堤坝取水的形式。(2)无坝取水。为了降低雨季造成洪渍灾害,无坝取水都选择的建设水闸的方式。不仅实现了农田灌溉,还保证了水流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4灌溉项目规划和设计保障

4.1加强相关制度建立,强化灌溉节水体系

第一,由各地区政府及相应农业发展部门共同针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和农业种植特点制定相应水利工程监管制度,要求该水利工程系统必须满足现有当地农田发展需求和灌溉需求的同时坚持以节水为主要特点,并制定相应制度对农田灌溉过程进行严格约束,如发现有过度灌溉等现象,可结合相应制度对相应人员进行惩处;第二,当地政府成立相应监督小组,利用完善的监督制度和管理条例对当地农田灌溉过程进行循环式监督,并利用网络等有效手段加强对节水技术的宣传,保证当地人人了解节水的优势与作用,并由相关部门做好辅助工作,完成对灌溉技术系统的建设与推广,最终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4.2水利工程建设要着重改良和优化水质

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除保障基本的农田灌溉外,还应该着重提升水利工程的防洪抗洪能力。洪水的侵袭不仅会造成农作物的倒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同时也会裹挟一些有害的污染物,继而严重威胁着农业用水的安全与健康。因此,在兴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区域内的洪涝灾害,切实提升水利工程的防洪抗洪能力,有效实现洪水的截留,避免洪水肆虐。另一方面,在兴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改良和优化水质。农作物生长对于水质的要求比较高,若灌溉水源水质浑浊或者存在污染,势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质量以及食用安全。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水质的改良,为农田灌溉提供稳定可靠的安全用水。

4.3加强节水设备和节水技术的制造研究

我国农业节水设备的科技含量不足,节水效率不高。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大投入,研究节水设备,提高节水设备的节水效率和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重点开发节水灌溉工具。针对复杂地形和气候的多样性,也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结合区域制造业的特点,可以研究农业生产、节水灌溉设备、经济作物灌溉等区域特征。灌溉系统自动分析空气湿度、温度和湿度,以确保作物健康生长和节水灌溉。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问题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要保证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的特征,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的重要性,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撑。对于小型农业水利规划设计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合理运用,逐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指明方向。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陈秋娟.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要点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8):282-283.

[2]李志超.探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7):224.

[3]朱成冬.基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渠道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3):266-267.

论文作者:王晓峰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  ;  ;  ;  ;  ;  ;  ;  

浅析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王晓峰论文_王晓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