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组织幼儿园家长会议的方法_家长会论文

有效组织幼儿园家长会议的方法_家长会论文

有效组织幼儿园家长会的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长会论文,幼儿园论文,组织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福禄培尔有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新《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都十分强调家园共育产生教育合力的重要性,这足以说明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家园共育途径很多,召开家长会便是其中的一种。面对不同个性、不同生活教育经验的家长们,教师该如何成功开展家长会活动呢?让我们一起解读科学有效组织家长会的秘诀。

      一、小小家长会意义重大

      家长会参加对象是幼儿家长,家长会后教师是否留意过参与率?是否客观了解过家长请假原因?工作繁忙是一原因,但为什么有些班级的家长愿意请假来园开家长会,而有些班级家长会参与率低呢?这其中不乏有家长个人对家园共育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家长觉得开家长会的意义不大,小班时教师从头讲到尾,中班时依旧如此,并且都帮助不大,可想而知,到大班开家长会时参与率如何!显而易见,问题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我们要重新明确组织家长会的意义。

      (一)增进合作关系——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认可

      自从幼儿来到班级的第一天,教师就和幼儿家长成了合作伙伴,合作目的是让幼儿快乐、健康、和谐的成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家长的配合度及合作关系如何,全凭教师的专业素养,如对幼儿年龄特点的理解掌握,对幼儿交往矛盾的科学处理,及如何帮助幼儿积累有益发展的经验等。教师在家长会中发言,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主见、有经验的幼儿家长,应充分展现个人专业素养,让家长对教师的科学育儿理论产生认同感,对教师的做法产生认可,让合作关系在心灵上彼此更近一步,这样家长的配合度会越来越高,教师开展班级工作也会越来越顺利。

      (二)“来了就带点走”——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

      小班第一次组织家长会时,有的父母双方都来参加,有的家长还带着笔记本,到会率100%,可见家长对家长会的期待之情。在以后的家长会中如何让到会率保持“顶点”呢?面对教师介绍科学先进的育儿知识,家长听着觉得有道理,在理念上产生认同感,但在实际行动上可望不可及。所以,教师不仅要讲明白为什么,还要讲清楚怎么做,让家长回到家就可以照着做,这样就实现了终极目标:让家长事后觉得“不枉此行”,十分乐意参加下次家长会。如,数学前期经验的积累是目前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于是我们在小班家长会上就可以介绍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的规律——“幼儿的数学认识是从动作开始的”,幼儿数数时需要用眼看,还要动手去数,有些幼儿数物体时,还要用手指头碰到物体才放心;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可以逐渐减少用手点数的动作,主要凭借视觉把握物体的数量。家长了解了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特点后,我们再提出相关建议:当幼儿会唱数后,在生活中可以有意识的多引导幼儿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得出总数——数数家里有几口人,来了几个客人,买了几只苹果等。

      二、成功家长会科学有效

      幼儿园的每一项活动开展都需作充分的准备工作,家长会活动亦如此。会前准备包括活动方案设计、向家长发送邀请函、会场布置、梳理发言稿等,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具体准备:

      (一)时光倒流 牵家长心

      幼儿是家长和教师的焦点,家长十分想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特别是幼儿刚入园时,家长和幼儿一样承担着“分离焦虑”,如宝宝在园是否会自己吃饭,今天哭了多长时间,有没有受委屈,教师是否关注他等等。面对家长的疑虑,教师要尽快帮助家长树立信心,对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有信心,对教师的保教工作有信心。雄辩不如事实,教师可以拍摄几段幼儿在园学习生活视频,让家长直接感知幼儿在园情况,消除心中担忧。

      小班可以拍摄一些幼儿在园快乐游戏、愉快就餐、安静午睡等视频;中班可以拍摄一些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游戏、大型活动等视频;大班幼儿可以拍摄一些幼儿的作品、某一主题教学活动片段,或者整理一些本班幼儿小班到大班的活动照片,制作“成长足迹”PPT。这些视频可以根据家长会需要安排在会前、会中或会后播放。如有几段是会前与会后播放的,来园较早的家长就可以先观看,在会后有些家长与教师进行个别交流,同时还有一些家长没有散场,这时再播放一遍,这样可以让来的较晚没看过的家长观看;需要家长集体观看与讨论的可以放在会中播放。

      准备的视频不在于数量多少,时间长短,而在于精心准备,能让家长产生积极情绪影响。视频里有班上每一位幼儿的活动身影,而不是某些幼儿的专辑特写,因为教育是公平的,家长是为自己的宝宝来开家长会的,希望看到自己宝宝的具体表现。

      (二)深入浅出 重点突出

      教师发言是家长会活动的重中之重,要体现专业素养,但不能满纸专业术语,如“安全依恋”、“去自我中心化”、“移情能力”等,不加解释,家长听得一头雾水,了无兴趣。教师的发言稿要遵循深入浅出原则,能不出现的专业术语就不出现,非出现不可的要追加解释,语言通俗易懂,让家长一听就明了;每年龄段都有重点培养目标与具体措施,家长一听就明白该如何配合本学期工作。如小班可以选择介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中班可以侧重介绍同伴交往,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大班可以侧重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教师可以根据每一年龄段培养目标进行深入介绍,如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教师站在家长角度上分析事态,理解家长的忧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小学拼音教学进程快”、“大班了还不会写字”等;另一方面,介绍大班幼儿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的学习特点,枯燥的算、写等单一的机械训练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非要拔苗助长,容易造成厌学情绪;再者,请家长听听幼儿自身关于上小学担忧的心声,如小学的厕所在哪里?小学里的男老师是不是很凶?吃中饭怎么办?……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说明幼儿园的具体措施,如,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消除小学环境的陌生感;联系小学老师,走进小学课堂,萌发上小学的积极情感等。请家长继续配合幼儿园作好幼小衔接工作,把停留在幼儿知识储备量的担忧转向重视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如良好的倾听习惯,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帮助幼儿提高阅读和前书写能力,建议家长选择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的书写愿望,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书写准备,如“走迷宫”,用笔进行连续书写,帮助幼儿建立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基本书写顺序。

      (三)现场回应 情真意切

      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家长会搭建一个双向互动面对面的交流平台,我们十分欢迎家长参与讨论、提出问题或建议。面对家长的提问,如果教师能现场解答,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向家长解答;如果一时无法解答,不妨现场讨论,听听其他家长的建议。如,在一次小班的家长会中,家长提出为什么两个班级一个保育员老师?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家长担忧幼儿在园的保育质量,两个班有50名幼儿,可只有一个保育员。面对家长的疑问,首先向家长说明我园“二教半保”是符合办园标准的,其次向家长介绍班级“二教半保”的工作配合情况,每天有两位教师进班,一名主班,一名配班,保证每名幼儿都在教师的视野范围内。

      三、创意家长会快乐无穷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家园合作关系的不断升温,我们不妨组织一些发言更自由、氛围更轻松的家长会。如案例式家长会,给家长一些案例,各抒己见;或给家长一些话题,请家长来介绍育儿经验。类似这样的创意家长会有许多,我着重介绍以下三种:

      (一)你说我说 共享金点子

      “家长沙龙”模式家长会是比较容易组织的,事先告知家长本次活动话题,也可以在会上提出多个话题,由家长自由选择,自由交流,让彼此在思想火花碰撞中产生育儿智慧。异曲同工之妙的“世界咖啡”模式家长会,在组织上更严谨,对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将家长事先分成几组,每组有一个典型案例,先小组成员交流,然后小组间相互“串门”交流学习,除组长外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例参与讨论,最后组长作总结性发言。不论是“家长沙龙”还是“世界咖啡”,都充分尊重了家长的意见,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畅所欲言,促进了家长间的互助式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年龄段特点抛出话题或典型案例,如小班话题——“孩子任性怎么办?”、“人来疯”现象的分析与处理等。

      (二)亲子阅读 益处多多

      随着家长对幼儿教育质量的不断重视,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专题讲座,如适合每个年龄段开展的亲子阅读讲座。教师可以介绍每个年龄段幼儿阅读特点,推荐一些合适的图画书,讲讲亲子阅读的方法。此类家长会也十分受家长欢迎,对家庭教育指导也十分有意义。

      (三)作品欣赏 解读童心

      组织此类家长会,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但对幼儿的成长十分有意义。教师可以收集整理幼儿的各类作品,如手工作品、美术作品等,向家长展示,引导家长科学合理的评价幼儿作品,从纵向直接感知幼儿的发展趋势,对幼儿发展进行更客观评价。

      家长会是家园共育的桥梁,教师需珍视每次家长会机会,不仅向家长展现个人专业素养,更是对家长教育观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家园合作目的是“三赢”,家长赢得科学的育儿知识经验,教师赢得家长的高度配合,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更重要的是幼儿赢得健康快乐的成长,让良好家园合作关系从科学有效组织家长会开始!

标签:;  ;  ;  ;  ;  

有效组织幼儿园家长会议的方法_家长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