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论文_刘帅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论文_刘帅

刘帅 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学区驻操营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朝着更加注重科学、高效、人性化的角度进行,当下兴起的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表现。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小组合作是近年来普遍采取的方式之一,通过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得到了尊重,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交流表达能力等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因此要致力于构建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本文紧密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这一主题,探讨相应的优化升级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模式

学校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在西方国家最先兴起的教育教学方式,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渐进入我国教育界,就当前的基本情况而言,小组合作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这是基本的情况。简单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探讨欲望和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在基础教育数学课堂中贯彻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有利于打破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不利局面,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障,在小组合作的教学语境下,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受教育者,而是主动探究知识,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或者可以简单地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基本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活泼生动数学课堂的形成,因此而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普遍青睐。

就当下我国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我们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比较理想的常见教育教学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背景下,学生的多种综合素养可以得到有效锻炼,如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些都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锻炼和培养。但实事求是地讲,就我国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普遍实际情况而言,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基本模式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基本价值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诸如形式大于实质的情况长期普遍存在,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将进行专题式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对于这一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以和学界朋友交流。以下本文将紧密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这一模式,重点从几个方面阐述和探讨相关的问题。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规范,防止走形式、走过场情况的出现,让小组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价值和意义要从一个比较大的视角上看问题,或许我们可以比照一下传统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间的差异,过去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在输入知识,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接受知识,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比较沉闷,而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则不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和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环抱对于未知知识的渴望和好奇而进行探究活动。我们必须看到,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了保障。

但具体到现实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在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惯性,一部分教师还是倾向于传统“满堂灌” 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过多,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环节太少,通过科学有效的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太少,或者一部分教师仅仅在所谓的公开课时才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当然也有一部分教师由于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认识不到位,这一过程的开展往往流于形式,学生没有展开有效的讨论最终成了浪费时间的环节,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展开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让这一成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价值。

2、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逐步探索出符合实情 的教育模式体系。

我们普遍认为,之所以在具体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一部分教师没有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或者没有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归根结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开展科学高效的小组合作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这一方面是精力投入的积极性问题,同时也是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问题。那么就要求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要爱生如子,做好一名人民教师的本质工作,踏实、务实,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方面肯花精力,致力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和打造工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精心反思课堂教学,逐步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符合学生实情的教育模式体系。

3、不断增强小学数学教师的责任感、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保障。

正如前述,之所以在实际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得不到贯彻落实或者效果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的责任感不够强、教师的业务能力不达标,这两者中只要有其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就将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需要我们做的就是不断增强小学数学教师的责任感,出于自己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身份,我们要对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们负责,要对学生身后的家庭负责,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不断提高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如参加相关的教学专题培训,如参加相应的优质课观摩,如强化对于教学活动的监管,等等,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才能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整体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在当下使用广泛、内容丰富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值得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推广,我们要积极学习和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精神,不断在具体教学中探究,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模式,这是一代教育人的使命。

参考资料:

1、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06期。

2、刘羽婷,让合作学习“红利”惠及学生“中国梦”,《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年08期。

3、马菲菲,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内蒙古教育》,2012年06期。

4、孙彩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12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杨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试论戏曲伴奏中打击乐的地位

刘 岩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柳腔艺术中心 266200

【摘要】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主要组成内容包含唱腔、曲牌、念白、打击乐四个部分,打击乐在戏曲伴奏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伴奏演唱、配合身段、渲染氛围、调节和统一节奏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打击乐在戏曲中的作用,以期推进打击乐发展和改革。

【关键词】戏曲;伴奏;打击乐;地位

戏曲界流传着一句俗语,即“一台锣鼓半台戏”,出色的打击乐可以把观众引领到另外一个境界中,由此可见戏曲中打击乐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1]。打击乐的作用和功能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界定,而准确认知其地位,能更好地发挥和运用打击乐的作用。无数实践证明,打击乐为戏曲乐队中重要的一部分,对戏曲艺术起到十分重要的辅助功能,而随着戏曲的不断发展,打击乐亦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下文将对打击乐的地位展开探讨:

(一)渲染氛围

打击乐是听觉艺术的一种,凭借其特有的艺术作用,能够很好地增强感染力和渲染氛围,戏曲场次的承转起合、时空转换、不同氛围的渲染都要通过锣鼓体现。例如京剧中的《三岔口》,没有唱腔,加上道白亦很少,表演主要是通过戏曲演员进行武打表演,打击乐应用罗估计演奏,把漆黑的夜里暗室内的氛围表现得酣畅淋漓,渲染出演员翻打、摸扑、碰撞、寻觅、厮杀等武打动作,动静结合。加之打击乐本身的节奏、情绪、时值等特点,使得演员与打击乐见达到相辅相成、相互协作及相互促进的效果。此外,打击乐还有着特别的声音效果,能够形象生动地烘托特殊氛围,如“风声”、“更声”、“雷声”、“水声”等,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近年来,我们即墨区即墨柳腔艺术中心在精心学习其他剧种的打击乐之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灵活借鉴,科学地将打击乐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和运用于即墨柳腔艺术,收到良好效果。

(二)伴奏演唱

演奏打击乐,是戏曲演员在表演时不可或缺的艺术,能够和表演构成视听一体、音画同步的整体,能为演员进行表演发挥多层次多功能伴奏的作用[2]。打击乐在唱腔中能够起到起领、节奏、决定板式、强弱、快慢、终止等关键作用,在起领时,打击乐可起领过门,而后开唱;或唱腔终止的打击乐,一般用于唱念后,表明告一段落;或者增强唱腔的气势、增重情感、吸引观众注意等。再者,是在念白时,部分打击乐起到加强、起止、丰富、装饰等艺术效果。这要求伴奏者需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舞台经验,同时具有较强的戏曲理解能力。因为伴奏时,必须注重故事时间、人物性格、故事人物心理及地点等,并准确掌握后,才能在锣音表现上恰到好处、收放自如。实践证明,内行的观众会依照锣音辨别出场演员的角色,是奸相还是良将,是彩旦还是花旦,亦或小生还是青衣等。

(三)生动人物形象

戏曲正式开演后,不同人物的出场与举手投足,均需要锣鼓进行紧密配合,即由锣鼓点引领人物的演出,同时参与人物特定形象、特定身份的表演。演员表现“心花怒放”,需配合“欢快活泼”的音效;演员表现“娱乐嬉戏”,需配合“明亮跳跃”的音效;演员表现“怒发冲冠”,需配合“顿断长鸣”的音效[3]。我们在研究中注意到,《赵子龙保主过江》这一曲中,在那场“甘露寺”中,唱的是“包槌滚花”,属自由节奏,锣鼓还未出场,高边锣强烈的声音就引起观众的注意,“呛、呛、呛”三声,赵云执着宝剑急步直冲,配上“喳、喳、呛”的伴奏帅气威武出场,形象生动地展现赵子龙威武霸气、勇敢刚强的人物特点。而当赵子龙中周瑜的埋伏被包围时,其手按青峰、脚踩(中五槌)的锣鼓点,其二人一左一右、一前一后,怒气逼人,将埋伏的官兵吓得东逃西窜,那种威武形象、逼人的气魄,一下子呈现给观众,打击乐的演奏是表现人物形象的有效助力。其他剧种如此,我们的即墨柳腔艺术亦然。

(四)调节与统一节奏

戏曲节奏主要由管弦乐、打击乐表现出的抑、扬、顿、挫,与演员配合控制的,二者协调作用能够获得圆满的舞台成果。如《大刀王怀女》这一戏中,韩昌与王怀女开始对打时,演奏的锣鼓经为“急急风”;当双方的打斗进展到关键时刻后,为更好地突显出紧张的氛围,将观众带到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此时打击乐运用的是“节节高”(又称“涨调门”)。后者区别前者主要在于突然降“急急风”的节奏速度及力度进行分层叠加,逐渐加快加强,以此表达打斗的升级,从而更有助于表现武打的紧张气氛。又如表现隐蔽、偷袭或紧张的夜晚活动时,打击乐的力度、音色和速度需要加以改变,即较常使用的“阴锣”,“阴锣”与“急急风”在表达武打场景时,有同工异曲之妙,可将紧张的节奏发挥得酣畅淋漓[4]。

当然,打击乐尽管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但是其终归需要配合戏曲的舞台表演。不论是武打为主的曲目,还是唱功为主的曲目,打击乐在曲目的全程作用是伴奏并非主导。但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不单支配着演出时的节奏,对人物特点、剧情发展,以及演出全过程都有着锦上添花的作用,展现出打击乐在戏曲伴奏中不可缺少的地位。因此,需在继承传统打击乐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脚踏实地地进行探索、研究、追求,以顺应当今戏曲发展的要求,将戏曲这项艺术更好地进行传承并传播下去。近年来,我们即墨区柳腔艺术中心紧密联系实际,为此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付红民.打击乐在戏曲伴奏中重要地位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7,(4):70-70.

[2]刘金柱.打击乐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探讨[J].神州(下旬刊),2016,(7):139.

[3]孙朝伟.浅谈戏曲打击乐的功能与伴奏[J].魅力中国,2016,(16):250-250.

[4]吴多创.浅谈打击乐在戏曲中的表现作用[J].戏剧之家,2017,(5):31.

论文作者:刘帅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论文_刘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