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进行这样一场伟大实践不能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理论作指导。但是,面对自成体系的不同经济学说以及众说纷纭的学术流派,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不断趋于完善,并使之更好地指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实践,是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资本论》揭示的科学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政治经济学巨著,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得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标志。在这部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副标题的巨著中,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科学总结、批判地继承前人经济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书中所阐述的一系列理论经受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实践检验,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中开宗明义地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尽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没有一处提到过市场经济这个名词,但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资本论》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实际上,马克思在以后的修改中也确实将许多有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表述,改成了资本主义生产一词。同时,马克思还阐明,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现在每一个新资本最初仍然是作为货币出现在舞台上,也就是出现在市场上——商品市场、劳动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经过一定的过程,这个货币要转化为资本。”(《资本论》第一卷第168页)市场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而高度资本化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研究商品和货币为切入点,深入考察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总过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了人类经济活动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内在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阐明和揭示了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运行规律,这些原理和规律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骨骼和血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原理和规律虽然是科学的,其中一些原理和规律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共性,但是,由于马克思的《资本论》毕竟是以资本主义生产为研究对象的,它所揭示的许多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生产来说,必然带有明显的社会局限性,其中的一些论断和规律难以用来指导以产品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践。如果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难以适用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计划经济的话,那么,对于我们当前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无论是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还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只要市场经济是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或经济管理体制在发挥作用,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原理及其内在发展规律同样都是适用的。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科学原理并未过时,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要求我们必须深刻地去学习和掌握《资本论》所阐述的这些科学的共性原理,并善于运用这些原理去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要求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

理论来源于实践。我们正在建立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亘古未有的崭新事业,在以往基础上建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不可能完全与这一崭新、伟大的社会实践吻合,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使自身得到发展并趋于完善。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应当吸收西方经济学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西方经济学虽然是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角度研究市场经济的,但它们也分别从不同层次、角度对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和规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形成了一些适合于不同社会形态的优秀成果。例如,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人的需要与资源配置、技术选择的关系进行比较详尽和深入的分析并达到了相当高的科学水平,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在继承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有关成果的基础上揭示了信息、预期因素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有些学者提出,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的比较与综合,来建立、丰富、改进和发展适合我国需要的科学的、现代化的经济理论体系。这种观点虽很有见地,但并不完全正确。这三大理论体系中虽然都有关于市场经济的科学论述,但每一种理论都有自己的基本范式,彼此之间又有着本质差别和优劣之分,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来说,无论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还是其他西方经济理论,都不能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提并论,因而也不能将之混在一起去形成一种“大杂烩”式的理论体系,而是必须以基本范式最为科学、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基础和主体,去对西方经济学中的优秀成果进行兼收并蓄。

2.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善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一门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不仅应该包括过去经验和外国有益经验的理性总结,而且还应该包括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社会实践经验的理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综合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经验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既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重大理论贡献。所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一方面要立足于现有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又要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探索,深入总结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及时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在此基础上将之与过去的理论成果相综合,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一个科学、完整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

3.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必须善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进行探索和把握。经济规律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内在本质联系及发展趋势,关于经济规律的理论,是经济理论中的最根本理论,认识和把握了经济规律,就从根本上认识和把握了经济理论的关键和精髓。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显著不同,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而且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殊经济规律,例如人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所认识到的自主劳动规律、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规律、物质利益调节规律和计划规律等。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许多规律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废除了剥削,另一方面又普遍存在着私人利益,并形成一种特殊的经济运行规律,这些都有待我们去进一步发现和认识。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些特殊规律的不断发现、认识和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会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三、指导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社会实践不能照搬照抄抽象的理论,必须立足于中国不同于西方的历史、文化、哲学传统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实际

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是我们学习、掌握和不断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根本目的所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时,有三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当前,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一方面存在着传统的计划经济意识根深蒂固的问题,一些人对市场经济自觉或不自觉地持抵触态度;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人完全照搬照抄西方经济理论,用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市场经济理论来指导崭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问题。例如,这几年一些人用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给国有企业改革开出了许多“药方”,但到头来没有几贴能治“病”。一定的理论总是适用于一定的对象和范围,“乱点鸳鸯谱”是要造成严重后果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固守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和照搬照抄西方市场经济理论,都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造成严重危害,这一点应引起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高度警惕。

2.切忌用抽象的理论去指导被抽象化的实践。在经济理论研究中,为了准确地把握被研究对象深藏在各种复杂联系之后的内在本质,可以运用抽象法,把被研究对象的某些次要属性抽象掉。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但在运用抽象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实践时,就不能再用这种抽象的方法去对工作实践进行抽象。这是因为,理论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它形成理论时被抽象掉的那些次要因素和属性,在现实中无论怎样都撇不掉,依然是活生生的客观存在,并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主要因素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将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现实划等号,而是要充分考虑到曾被抽象掉的那些因素和属性对理论指导工作的复杂影响,从而使理论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3.不可忘记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历史、文化、哲学传统和社会主义优良精神的具体实际。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有着与西方明显不同的文化、历史和哲学传统,这就使得二者在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古老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习惯于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为落脚点来认识事物,一以贯之的是一种建立在人与人关系基础之上的“人—物—人”也即“主—客—主”的思维框架,这与西方哲学的“人—物”的思维框架和认识路线是明显不同的。中国儒教在数千年中形成的忠君报国、崇尚民族利益的文化背景与道德规范,也与西方崇尚个人主义的文化历史氛围有着明显不同。将这种思维框架和道德规范引入社会经济活动之中,人就不再是抽象的人,社会经济关系也不再是抽象为某一种类型诸如商品、资本、劳动或人与物的单纯或单向关系,而是一种以复杂的人为主体的错综复杂的利益和感情关系,人的主观因素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再局限于个体的人或某个具体范围,而是渗透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一整套优良革命传统,在全社会也形成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社会公共道德,这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个人利益至高无尚的社会道德是根本不相同的。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国情上的这些差异,要求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特别是要求我们的经济学家在学习、借鉴西方经济理论来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时,必须重视人的复杂因素和关系所造成的复杂影响,必须重视发挥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切不可见物不见人,切不可套用西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去认识、解决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否则,无论愿望再好,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标签:;  ;  ;  ;  ;  ;  ;  ;  ;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