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论文_颜廷华

试析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论文_颜廷华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存在的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薄弱、高职院校职业价值教育不尽如人意等问题,深入分析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国内外各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导致了各种全新职业的诞生以及多元价值观之间的碰撞、消长。伴随这些变革,悄然生长的是90后青少年的不断成长,这些变革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或深或浅、挥之不去的烙印。今天,他们已经开始陆续走进大学校园,即将直接触摸到自己的职业梦想。所以,探究90后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并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对于帮助今后近十年的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追求,及其在以后成长成为祖国事业的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这对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一、大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材陈旧,缺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材是多年前编写的,近几年并没有发生较大改变,书中用到的案例比较老旧,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应该具有高职院校特色,根据学生未来会从事的职业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案例方面,教材中多是社会新闻中出现的人物,学生在平时看电视或网页新闻中就能够了解,自然无法提升积极性。

2.教育目的不明确。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并不会对教学目的准确掌握。一些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教育部的要求,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影响不大,因此并不会投入太多精力。高职院校强调的是技能证书所需能力的培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门辅助型学科,只会对学生在求职时产生影响,对学生工作能力的锻炼以及未来升职等方面效用不大。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培育优秀人才,院校与教师多数都没有真正掌握“育人”的内涵,无法让这门课程的有效性充分发挥。

3.教学缺乏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切实落实到学生实践中才能够体现出其意义。但由于这门课程与专业课程差别较大,绝大多数院校都没有设定这一课程的实践教学。高职院校会将建设经费花费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并不会专门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课程加大投入,让其实践教学无法顺利展开。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析

1.职业理想缺乏现实基础。大学生在设定职业理想时,应该权衡各种条件,如社会需求、个人追求、个人能力素质、工作机会和待遇等等。在此基础上明确职业目标并制定科学具体的实施方案。但有些学生在确立职业理想时不从现实出发,不考虑社会需求,也不从个人的实际能力出发,一味地去追求工作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工作。

根据中华英才网主办的2006年大学毕业生择业观的调查资料分析,大学生们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物质因素,如经济收入、物质待遇、工资福利、报酬、工作环境等因素。因此,那些收入高、地位高的工作单位如大型国企、特别是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成为大学生的最爱,那些机会多、空间大、经济条件好的地域如沿海城市、省会城市、直辖市而被大学生争相追逐。而国家、社会急需人才的西部、偏远地区和其他条件艰苦的工作岗位却很少有人问津。

2.职业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应强调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但是就当代的一些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崇尚自我,以个人发展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一个主导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上述“中华英才网主办的2006年大学毕业生择业观的调查资料”分析说明,在现实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日益重视自身的利益和对利益的追求,促使一些人形成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不正确的利益意识和相应的价值观念,这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倾向日渐突出,从而把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作为确定职业和衡量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准,这就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日益繁荣的物质生活面前迷恋大城市和舒适的生活条件,丧失了艰苦奋斗、勇敢创业的意识,把个人价值的实现片面理解为社会对自己的物质满足,而弱化了个人的社会价值,淡忘了自己对社会和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择业时都涌向条件好、收入高的地方和单位,从而导致这些地方、这些单位人满为患,竞争激烈,多数人在这里根本找不到工作。

3.职业评价不客观。职业评价对职业选择产生直接的影响,正确、客观的职业评价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其实社会上的各种正当职业都是创造财富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都能有所作为。但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评价时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认为脑力劳动、社会威望高、收入丰厚的职业好,所以导致在进行职业选择时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些职业,而体力劳动、艰苦环境的工作就无人问津。

4.缺乏科学的职业发展观。科学的职业发展观指在职业定位、职业选择以及从事职业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和职业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把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未来从事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择业动机,推动个人职业生涯的科学发展。而当前大学生选择职业时缺乏科学性、主动性,随意性较大,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面临职业选择时无所适从,既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不清楚自己要找何种工作,始终处在被动就业的状态。究其原因,就是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社会,如有的是有些学生自我认识不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智商、情商、能力等个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不能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往往自我评价过高,职业定位不切合实际。这就造成了在就业时常常会遇到困难甚至是挫败。

三、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仅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求职择业行为、态度和工作积极性等,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密切关注社会环境变化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演变的不利影响,审时度势,积极引导,以课堂为主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定合理的职业期望值;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能力,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目标;促进大学生增强自主择业和竞争择业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培养大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并及时把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传达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作为国家培养的大学生,首先应该满足国家的需要,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这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指导他们发挥个人特长,把个人的志向与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实现个人价值同服务社会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便找准自己的位子,并且在任何职业领域都能爱岗敬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其职业价值观念不仅仅关系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和个人发展,更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问题。职业价值观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深化学生对于职业价值观的认识,这是引导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荣香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8):47-48。

[2]刘锦霞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讨[J].教育探索,2013,(10):125-126。

[3]张健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研究[J].文教资料,2013,(19):74-75。

论文作者:颜廷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试析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论文_颜廷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