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环境污染处理办法探究论文_胡春娟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资源,人类生存、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不论是农业发展还是工业创新都离不开水资源,对水资源需求不断扩大的同时,却因水污染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在不断缩减,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导致我国水资源供不应求。因此,为了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用水,我国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保护水资源,加强对水资源污染行为的处理力度,也要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采,并且还要唤起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极力避免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只有从多方面入手才能较为有效的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压力。

关键词:城市建设;水环境污染;处理办法

引言

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2],关系到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新时代环境下,国家不断推进城市水污染的防治并提出新的目标要求。本文通过调查和研究,对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1.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环境污染处理工作重点

为实现水环境污染防治达标,自2016年开始,从多个方面开展工作:

1.1 控制污染排放

一是淘汰落后产能,涉及炼钢、炼铁、建材、造纸等行业;二是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市域内工业园区已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城镇生活:完成中心城区污水厂扩能提标改造,推进县城污水厂扩能提标,城区、县城、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7%、86.5%、69%;开展城区雨污分流及排水管网整治;推进污泥处置,全市污水厂污泥处置率达到100%。农业农村: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实施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等;开展化肥农药减量控害,进行生态清洁小流域水保建设,持续保水保土和净水。

1.2.推动绿色经济

从产业机构、空间布局、循环发展等方面开展:淘汰钢铁、纺织、造纸、水泥等重污染行业;实施城市湿地、河道、湖泊沿线违规醒目建筑拆除工作;取水许可、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批均实行公开透明;促进再生水利用。

1.3 保护水资源

控制用水总量:依法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提高用水效率:一是抓好工业节水,二是加强城镇节水,三是发展农业节水;完成重要水功能区设立,建立水质达标评价体系。

2.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环境污染处理成因

虽然我国一直倡导广大人民群众要节约用水,但是水资源浪费现象屡禁不止,常有发生,这不单单是我国存在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来说,这也是非常常见的问题。究其缘由,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没有切实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国家相关部门对水资源的监管力度不够,最终的成效不尽人意。

其次,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东西,但是我国在制定水价格的时候并没有按照其重要性去制定,然而,生活用水价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多使用一些水对生活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积少成多,也加重了水资源的浪费。

第三,我国国土面积巨大,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农业种植区域,每年有大量的田地需要灌溉,用水量十分巨大,然而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用来灌溉的设施设备都比较落后,使用的灌溉技术也比较原始,最终导致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水都被蒸发掉了,这是非常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最后,对于一些工业企业,处理污水的设备不够先进,严重制约了工业用水的循环再利用。以上几点,极大地浪费了水资源,使之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3.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环境污染处理办法

3.1实施全方位的污染治理模式

要实施全方位的污染治理模式,就是要引导监督涉水企业排放量达到常见鱼群稳定生长的污染控制水平。针对目前的污染现状,建立适合自身的水体污染物排放标准,攻克重污染行业技术难题,在大力减轻点源负荷的同时,引导企业“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污染综合治理模式中“治”的核心是建立适合水体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是解决重污染行业的减排工作。

3.2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

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在建立适合的水体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河道和空置的洼地,建设截流、蓄存、引导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对再生水回用工程作合理规划,努力减少水资源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实现流域内水资源最大程度的循环利用。流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是实施污染综合治理模式中“用”的核心。

3.3纠正生态破坏问题,积极进行生态修复

积极纠正生态暴力破坏问题,积极进行生态修复,提高流域内水体的自净能力。创新流域内的关键技术,通过落实河流两岸生态护坡,增加植被的多样性,构建河道走廊湿地,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最终达到流域内水质稳定改善的目标。实施污染综合治理模式中“保”的核心措施就是湖(河)区农田规模化退耕还湿和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治、用、保”模式是一个综合体,“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并协同作用,确保稳定实现流域内水质控制目标。

图1“治、用、保”综合治理模式示意图

综合治理模式是动态变化的:采用分阶段并逐步收紧的策略,在不同阶段内实施最严格的水质排放标准,督促企业在每个阶段内实现最大程度的总量减排;通过污染物总量不断削减、水环境承载能力逐步提高,在不同阶段一步步接近水质控制目标,最终达到流域内整体水质目标的稳定实现。采取“治”的措施,将污染物总量降低到环境水体容量能容纳的程度,采取“用”和“保”的措施,减少废水排放并提升流域内水体自净能力,最终实现流域水环境总体目标。

3.4通过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用综合治理模式中“用”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既能实现企业和流域内再生水循环利用,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初始发展阶段开发的是消耗大、污染严重的生产技术工艺,所以城市要以转变水量消耗大的发展模式为重点工作。以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为指导思想,加强水污染物排放行业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推动重点污染涉水企业,按照国家鼓励发展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对生产工艺进行分析,在企业内部最大程度的实现再生水循环利用水平,不断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办法来削减工业新鲜水用水量,从而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双赢”的目标。

对于流域内的再生水,通过政府干预协调,考虑到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差距,要落实环保与水利工程协同设计、建设和调度措施,构建一体化再生水截留、蓄存和引导工程项目,通过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总量。将截留、蓄存和引导工程内的再生水回用于城市用水和农业灌溉,使流域内再生水最大程度的实现循环利用。

结论

综上所述,水污染防治工作不仅仅只是政府的责任,更是企业、公民个人的责任。多方合作才能更好地治理水污染。当下的水污染情况已经不容乐观,为了践行生态文明以及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为建设美丽新中国添上一分清澈。

[参考文献]

[1]宋飞,魏璟贤.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01):150.

[2]黄建梅.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06):28.

论文作者:胡春娟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环境污染处理办法探究论文_胡春娟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