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观察、对比阅读在中职生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立英

例谈观察、对比阅读在中职生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立英

——以课文《威尼斯》为例

王立英(丽江市古城区职业高级中学 云南 丽江 674199)

摘 要:在瑰丽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西南边陲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丽江古城被世人赋予“东方威尼斯”的盛誉,在水系、建筑、文化交通等诸多方面与西方的威尼斯有着惊人的异曲同工之处。本文通过对两座城市异同的比较,完成了一次生动有趣的写作教学,也取得了预期目的。

关键词:中职生 作文教学 实训一例

观察在学生作文中甚至在现实生活中都很重要。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源泉。巴浦洛夫说过:“观察观察再观察。”北宋大文豪苏轼在年少时曾出现过观察不细致,于是就有了冯梦龙《警世通言》里的“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典故,正因苏学士经历了这“三难”,促使他日后观察更加细致,为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文豪而先苦其心志奠定了基础,成了一种经历。

讲授完选自职高课本朱自清先生的《威尼斯》一文后,感觉朱先生是在讲述我们赖以生存的休养生息之地——丽江。丽江被游客们誉为“东方威尼斯”,它在诸多方面与威尼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朱先生清新温婉的笔调里,我们能认识到这座城市的美丽风光。威尼斯的水,威尼斯的山,威尼斯的建筑以及它独有的艺术氛围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印象也极容易联想到彼印象,这个彼印象便是我们的丽江给人的印象。所以在学生学习过朱自清的《威尼斯》一文后,我把写作教学中观察、对比的学习做了设计,让学生以课文 “威尼斯”的材料为基础,以自己的亲身观察为丽江的材料来源进行对比,迁移到学生的实际写作、生活中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培养他们时时观察、处处对比的习惯,不断提升他们的思维和写作能力。

在当周上完该课文后的写作课上,我问学生:“谁认识丽江古城?”“你们对丽江古城的印象如何?”“丽江古城与威尼斯有无共同点,分别是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学生除了知道丽江有“东方威尼斯”这一盛誉,都有水,都是桥多,都历史悠久外,关于水系、建筑、文化等的差异,在古城里居住的同学都没有一个答得出来。于是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里介绍到威尼斯方面的一一找出,我让学生把古城相关问题也对比出来,师生共同整理,理出问题所在,然后我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带上问题再游古城,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拜访、多思考,准备下一次写作课上分析总结。

在第二次写作课上,我又问了同样的问题,但此次却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了。他们通过一个星期的观察、分析及同学之间的讨论,加之我适当的引导,我得到了基本正确的答案:

威尼斯是意大利半岛东北角上的一小岛群,水是从亚得里亚海通过运河流经全城,水在威尼斯是背景,由于是海水,威尼斯的水是那么粗犷,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而丽江古城是云贵高原上滇西北的一颗明珠,水是通过黑龙潭流到水车处的三岔河而遍及全城,形成家家门前有流水的景观,水在古城是一种线条、一种勾勒、一种点缀,古城的水随着水草的轻歌曼舞显得那样灵动,涤荡你的灵魂,让你心醉,两种水各有特色却又相映成趣。威尼斯的大街是像反写的“S”连接418条小河道;而古城的大街则是有古朴光滑的五花石板铺成。威尼斯的建筑以拜占庭式与戈特式为主;而古城的建筑却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等带有民族风情的建筑为主。游览威尼斯可穿过378座桥步行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但人们最多的却选择乘坐便捷的“刚朵拉”,乘坐“刚朵拉”、听夜曲、夜游威尼斯那是特色,也是享受,游览时给人的是一种明丽、开阔之感,特别是晚上有深邃之感,让人心驰神往;而游遍古城却主要靠步行来走街串巷,当然也可骑马,古城的桥也多,但主要以像北斗七星状的七座拱桥特别出名——玉龙桥、大石桥、南门桥等,静坐古城你可聆听“纳西古乐”,走在平滑的石板路上让你感觉的总是那样古朴、典雅、含蓄,令人浮想联翩。由于地域不同,人们的文化习俗也不同。威尼斯作为世界名城具有典型的西方特色,宗教氛围浓郁;而丽江古城这一东方的世界文化遗产里,还有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化,东巴字是全世界现今还存活着的唯一的象形文字。作为旅游城市,威尼斯的工艺品以玻璃器皿、刻花皮件、缂丝、大理石小雕像居多;而古城的工艺品永远以银器、铜器、木雕、皮制品为主,威尼斯作为开发较早的旅游城市,当地居民已经较少,更多的是充满了商业气息;丽江古城里却还能随处可见身穿纳西服装的老人在河边树荫下晒太阳、闲聊,它依然还是一座“活”着的古城。

集体智慧的结晶,得到的上述答案令我满意。我再引伸性地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你们在古城里迷路了怎么办?”这一问题又激起了同学们思索的千层新浪,看着同学们渴求的眼睛,我因势利导“要想写出好文章,不仅要会观察对比,还要学会进一步思考,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新颖,更写得深刻,请同学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能力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教师若能坚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像这次的写作教学所获得的成果,不就是我们老师所期待的结果吗?

参考文献

[1]李修生《语文》第一册(基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群育《新编丽江风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

论文作者:王立英

论文发表刊物:《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1

标签:;  ;  ;  ;  ;  ;  ;  ;  

例谈观察、对比阅读在中职生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立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