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教信徒教育转化的心理学思考论文_张明华

邪教信徒教育转化的心理学思考论文_张明华

山东省栖霞市法制培训中心

摘 要:在邪教信徒的教育转化过程中,其心理层面的转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准确把握邪教信徒的心理特征,具体区分其个体的不同心理表现与根源,才能有的放矢,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在进行邪教信徒教育转化的心理干预时,应从预防和矫治两个角度,在归属与认同、交往与尊重、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逃避现实和生理状况等五个具体方面进行针对性地心理干预,从而对其心理转化起到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邪教信徒;教育转化;心理学

一、邪教信徒的主要心理特征与教育转化的准备

(一)心理特征概述。

沉迷于邪教教义,按照邪教教主的指令及上一级信徒的唆使进行邪教生活,心理状态与常人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无论男女,普遍具有正常人所不具备的偏执性、痴迷性、癫狂性、妄想性、狂躁性、受虐性、神经质性等病态的心理表现。这些邪教信徒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对现有的社会秩序十分不满。在具体的行为表现上,这些邪教信徒在为人处世方面容易冲动,对社会中的正常事物、正常发生的事件等容易产生过激的反应,会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中很多人具有很强的自我观念,以自我个体为中心,容易妄想,容易接受暗示,对于诸如爱、恨、嫉妒、被害等情感有夸张的想象力与联想力。其中一些人对他人的语言、行为、姿势等十分敏感,猜疑心态强烈,易进行过度的联想与解读,甚至会有强烈的受害者心态。他们遇事也往往比较固执,基本上不相信科学的逻辑推理与客观的事物,对于自己的做法、决定、理念很执着,对于自己所信奉的邪教教义有着死板的坚持与盲从。他们心胸较为狭隘,情绪容易激动,行为长期表现为情绪化,精神高度紧张,并具有一定的攻击性。

(二)主要的心理特征分类。

1. 殉道心理。大部分邪教信徒对于自己所信奉的邪教有着虔诚的信仰,对教主也有着强烈的忠诚感。尤其是在长期的教义感染下,他们相信教主的所作所为都是对的,所言所行都是对的。他们出于对自己所信奉的邪教及教主的信赖与忠诚,愿意付出自己所有的一切去服从教主的指令,跟随教主前行。由此,他们甚至愿意为教主、为邪教献出自己的生命,以达到信仰实现的目的。

2. 被动心理。加入邪教的信徒们一般失去了自我的主动意识,盲目按照教主的命令去执行。这种被动心理的存在源于他们对于邪教及教主的信仰,并直接摧毁了他们自己的主动意识。他们也因此失去了自我判断的可能与动力,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工作事业、家庭幸福乃至生命等问题都不再有自我的独立判断与决定。教主控制着他们的一切,包括他们的意志。

3.群体心理。邪教是一个团体性的组织,任何加入其中的信徒,都会被这个团体所裹挟,感受到整个团体的群体性影响。邪教信徒不但从这种群体性心理的影响中接受教义,遵守教规, 传染与扩大其邪教信仰,驱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群体中。在这种群体性心理的感召与暗示下,他们忘记了自我个体的存在,忘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与家庭生活,也忽略了犯罪的界限,执迷其中,乐在其中。

4.恐惧心理。大部分邪教都以“末世”论作为传播、立教的理论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个基础上,邪教教主会不遗余力地宣扬世界末日的到来与信仰该教的好处,使信徒相信肉体的消失是未来轮回、再生、永存的必需代价,鼓动信徒依附、服从,破坏社会秩序,对抗社会法制,甚至组织集体自杀等骇人的行

为。

5.受虐心理。很多邪教组织为了强化信徒对教主的忠诚,为了维持邪教内部的组织体系,往往采用一些暴力手段对信徒进行惩戒。而接受了邪教教义的信徒,对于这种暴力手段不能反抗,只有逆来顺受。通过这种手段,使信徒感受到自我意识的消失,感受到教主及邪教组织的绝对控制力。长此以往,很多信徒会产生很强的受虐心理。

二、邪教信徒教育转化中的心理学内涵

(一)归属与认同:给予邪教信徒新的身份判断。一般来说,认同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个体在面临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所带来的焦虑,满足其对自我的肯定。而归属感则可以通过对特定集体、事物的认同,实现安全感与寄托。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邪教信徒的这种心理,使他们逐渐抛弃对邪教的归属与认同,产生对正常社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重新获得对自己作为正常社会一分子的身份判断。

(二)交往与尊重:给予邪教信徒正常的社会地位。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的交往,不能独立于社会他人而存在。在没有交往的环境中,长此以往,会产生自卑、自暴自弃或脱离社会、敌视社会的变态人格。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加大,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足,或交往中带有严重的功利性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使他们在离开邪教组织之后,能够保持正常的社会交往,并在其中获得尊重,得到正常的社会地位,从而逐渐与邪教组织相脱离,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三)逃避现实:给予邪教信徒面对生活的勇气。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竞争的激烈,人际关系的紧张,导致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都很大。高压的现实环境下,个体人很容易产生各种紧张、恐惧、沮丧、不满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邪教信徒逃避现实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寻找出他们逃避现实的个体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予他们面对生活的勇气,引导他们增强信心,积极面对,正视人生,重新回到正常的社会中去。

三、邪教信徒教育转化工作的延伸思考

在对邪教信徒的心理进行教育转化的过程中,首先,在对邪教信徒进行心理转化时,要注重与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多邪教信徒是在遭受了社会挫折的同时,又在心理上遭受了创伤,才开始接触与信奉邪教的。如何正确对待社会挫折,调节心态,也应该是我们在对邪教信徒进行教育转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在社会各项保障功能不健全的地方,某种程度上容易使一些人产生不安全感,产生对社会的恐惧感,转而去寻求邪教教义与邪教组织中的“温暖”。此外,人是群体性生物,天然地就容易接受其他人、其他群体的影响与暗示。在邪教传播的过程中,信徒的从众心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一些人是在他人信奉邪教的宣传和影响下,在从众心理的暗示下做出了信教的判断。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将心理学与社会学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其次,我们在对邪教信徒进行教育转化时,事前要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要根据每个信徒的不同心理状态,同时考虑到具体邪教的教义、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等因素,设计不同的教育转化方案。同时,可以依据大数据理论,在足够数量的教育转化案例基础上,建立起邪教信徒心理转化案例的数据信息库。在开展邪教信徒的教育转化工作时,这个数据库可以作为一个基本数据的分析工具,把握普遍规律,结合特殊案例,推动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青萍. 关于邪教痴迷者的人格学研究[J].宗教学研究,2004(1).

[2] 云铁柱.浅谈如何做好反邪教教育工作.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2015

论文作者:张明华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邪教信徒教育转化的心理学思考论文_张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