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通风三通合流局部效应三维数值分析研究论文_石平1,晏丽霞2

石平1 晏丽霞2

1.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 430050

2.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51

摘要:公路隧道通风系统斜、竖井送排风道与隧道主洞之间存在三通型式连接风道结构。现有文献及通风设计规范虽有涉及三通风道的参数选取,但远远不能满足设计和资源节约的要求,特别是对长、特长隧道运营通风能耗影响显著,甚至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文章应用著名的流体力学有限元软件Fluent提供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公路隧道通风中三通型结构合流局部效应阻力损失特征。

关键词:公路隧道 通风 三通合流 局部效应 数值模拟

1引言

在公路隧道分段纵向通风系统中,斜、竖井送排风道与隧道主洞连接段存在三通形式的连接风道结构。这些三通风道截面面积及形状、截面积比值、截面流量比和风道截面连接角度等参数如何选取,现有文献及通风设计规范虽有涉及但不够全面具体,为了使通风能耗达到最小,从而最大限度降低隧道通风运营成本,文章拟采用CFD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三通合流结构风道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几何参数变化时的局部损失系数,提出三通风道在不同气流状态条件下的优化建议及最优参数范围,为公路隧道通风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2 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文章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理论为K~ε双参数方程。研究的内容包括三通合流主要包括900合流、直向及900合流。模型参数、边界条件取隧道实际设计参数。

2.1 900合流损失分析

三通局部效应影响因素:截面面积及形状、截面积比值、截面流量比和风道截面的连接角度等。模拟计算采用的物性参数为标准状况下空气参数[1],参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空气性质和参数值

为考察900合流三通结构的局部损失,建立如图1所示三通模型,并设定主流和支流截面积比A3:A1=1.0和0.5,改变截面流量比Q1:Q3的大小,通过数值分析可得到模型两端的压差,进而应用模拟计算公式可计算得到三通风道的损失系数。

图1 900合流模型

模拟计算公式:

其中P13=P1-P3,△P1、△P2、△P3分别为各段的沿程阻力P23=P2-P3,P13、P23分别为截面间的总压力差(总压力=静压+动压)。

经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 [3]:

(1)主流和支流截面积比A3:A1一定时,对称合流的阻力系数相同,不对称合流阻力系数不同,流量大的支流损失系数较大,但是两支流阻力系数差距受流量差距的影响并不明显。

(2)主流和支流截面积比A3:A1减小时,两支流损失系数ζ13和ζ23保持流量比相同时,其值明显增大。

(3)三通连接处当流体通过突变的局部阻碍时,由于惯性力处于支配地位,流体不能像边壁那样突然转折,于是在边壁突变的地方,出现主流与边壁脱离的现象。

(4)三通合流处隧道气流逐渐向风道一侧偏流,并且愈接近风道偏流现象越显著,这正是气流断面收缩﹑流动加速的合流调整过程。

(5)90o合流三通,支流流量宜取总流量的40%~60%。

2.2 直向及900合流损失分析

为考察直向及900合流三通结构的局部损失,建立如图2所示三通模型,并设定主流和支流截面积比A3:A1=1.0和0.5,改变截面流量比Q3:Q2的大小,通过数值分析可得到模型两端的压差,进而模拟计算公式可计算得到三通风道的损失系数,根据表2模拟计算值、经验值计算结果。

图2 直向及900合流模型

模拟计算公式:

其中P12=P1-P2,△P1、△P2、△P3分别为各段的沿程阻力,P32=P3-P2,P12、P32分别为截面间的总压力差(总压力=静压力+动压力)。

对于直向及900合流损失系数,为便于计算结果的分析,并验证其正确性。参考有关三通阻力系数的经验计算公式[4],并把模拟计算值和经验值进行对比分析。

经验计算公式:

表2 直向及900合流损失系数模拟计算值、经验值计算表

经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 [3]:

(1)支流和主流截面积比A3:A1一定时,各支流损失系数随支流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2)支流损失系数受支流和主流截面积比值A3:A1影响较大,相同流量比情况下,支流损失系数随截面积比值A3:A1的增大而显著减小。

(3)相同条件下损失系数的模拟计算值与经验值的误差大小,随着流量比Q3:Q2值的增大而减小。

(4)进行直向及900合流三通设计时,尽量增大支流和主流截面积比值并适当减小支流和主流截面流量比,可有效降低局部损失。

(5)进行直向及90o合流设计时,建议直向支流流量与总流量比值不超过55%为宜。

3 结语

文章应用著名的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中提供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大量模拟计算数据并结合国内经典研究成果[4] [5],分析研究了公路隧道通风中三通合流局部效应的阻力特性,得出有关三通合流局部效应损失系数的影响因素、基本规律及定量结论,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G42沪蓉高速界岭隧道(长5600m)、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省恩施至利川高速乌池坝隧道(长6708m)等特长隧道的通风设计中,达到“经济、安全、合理、可靠”的预期目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文章研究成果和结论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6.

[2] 夏永旭,王永东,赵峰.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风方案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5):48-50.

[3] 王永东,夏永旭.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公路,2006,(02):185-187.

[4] 张祉道.公路隧道的火灾事故通风[J].现代隧道技术,2003.2.Vol.40.No.1:34-49.

[5] 石 平.公路隧道通风局部效应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长安大学,2004.5.

论文作者:石平1,晏丽霞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  ;  ;  ;  ;  ;  ;  ;  

公路隧道通风三通合流局部效应三维数值分析研究论文_石平1,晏丽霞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